九十五鄉試一(1 / 1)

隨著大門的關閉。監察的官員拿著大鎖將大門鎖上。大門上鎖了,不到考試結束是不會開門的,哪怕是貢院發生火災、水災也不會開門。   貢院中一般容易發生火災所以在考號中放的四個大水缸。即是給考生們提供的生活用水的水源,也是防止火災發生時救火的水源。   明遠樓上人來人往,這次考試有兩位主考官,四位同考官,還有一位負責考場供給的提調官,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此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巡綽、監門、搜檢、懷挾的官員全部聚在一起。   開始考試後,那位年長的主考官向差役示意鳴鼓,鼓聲響後考試正式開始。主考官及其他負責考試的官員有條不紊的開始了他們的職責,大部分人都是帶著懷舊感的看著下麵的眾位考生。   林夕在熟睡時聽到了震耳的鼓聲,便翻身起來揉了揉雙眼看到日到三竿以上了。林夕連忙把東西收拾起來,折疊好放在墻邊。然後把那一塊木板放回原位坐在那裡等待考卷和考題。   響鼓之後,便有小吏開始發卷了,試卷,草稿紙陸續發了下來。然後,便是公布考題。   今天是恩科鄉試第一場考試的試題總共七道題,其中四書義三道,五經義四道,這是八股取士最重要的一場考試。   大明素有金舉人、銀進士之說。就是說舉人的含金量是最高的。能不能中進士需要看運氣,但能不能中舉人卻是需要憑借自己的真本領的。   當舉著試題的衙役走來的時候,林夕便快速工整的將試題抄寫在草稿紙上,經義是科舉考試的一種科目,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   當然,你要用八股文體才可以。這些題目要在三天兩夜答完,不管你怎麼答,不管你怎麼安排時間,隻要你不作弊,就隨你折騰。   在抄寫完試題後,林夕便將東西收拾乾凈,在桌上鋪了一塊布,然後就將帶的肉脯在炭火上稍作烤製,吃了起來。   林夕要抓緊,在臭號沒有臭起來之前,盡可能的多吃食物。因為他不敢保證以後自己是否還能吃得進東西。   雖然自己有所準備。但準備是準備,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林夕隻能給自己打氣,自己一定能挺住的並安穩的答完試卷。   吃飽喝足,林夕將桌子收拾乾凈,鋪上筆墨紙硯,正式開始自己的鄉試之路。   如果說第一場考試是本次鄉試最重要的一場考試,那麼第一道題就是本次會試最重要的一道題。這第一道題的八股文寫作水準,幾乎決定了你本次會試的成敗。   “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   這是本次會試的第一道題目,對於絕大多數考生而言,本次題目略區別於往常。   一般八股文題目是從選一句話,兩句話,或者是一個章節,作為題目,都是連貫的。   可是今天這一道題目就是林夕最不擅長的截搭題。   “晉有馮婦者”和“馮婦攘臂下車”並不是連在一起的,它們中間還有其他句子。   今天這個八股題目雖是截搭題,但是屬於截搭題中比較簡單的,大家都能理解,比較容易寫八股文。   看到了這道題,林夕心中對魏先生佩服不已。果然,魏先生猜對了,這個主考官果然出的題都比較簡單。   當看到這個題目時,眾位考生對於這一道題,也隻是略作驚訝而已,但也都理解,所以並沒有產生喧嘩。   這個題目出自“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魏先生在講解截搭題時,特別提出了這個題目要寫好這篇八股文,你不能簡單的從題目這幾個字理解,首先,你要找到這句話的出處。然後再根據這句話的所在書籍的上下文來理解這句話。   但是理解題意你要結合當時的時間、地點和當時寫出這句話的語境,就是和誰在一起的時候說起這句話。   當時齊國遭遇饑荒,陳臻對孟子說:“國內的人們都以為老師會再次勸齊王打開棠地的糧倉來賑濟災民,大概不可以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給他的回答沒有說自己去不去勸齊王開倉,而是說如果自己去的話就是馮婦了,接著就把馮婦的故事講給了陳臻聽。   士人譏笑馮婦什麼?仔細思索一番,從孟子這段話的語氣裡又感到他並不是完全否定馮婦的作為,因為“再作馮婦”實際上得到眾人的擁護,馮婦救了大家這麼多生命,笑話馮婦的隻是那些士人們。   林夕將自己想象成孟子,如果自己是孟子的話,我會不會勸齊王放糧。笑話和生命哪個重要呢?   我不會去勸齊王放糧的,那孟子就不會了嗎!再結合一下,當今大明北有女直,國內也時有災荒,然後林夕明白了出題者的意思。於是,研墨鋪紙,在草稿紙上落筆開始做八股。   “晉人始則改行以從善。終則侚人而失己也。”   這是這篇八股文的破題,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晉朝這個叫馮婦的人,起初能改掉他勇猛強悍的行為表現,並且變成好的,善良的人。到後來,為了別人的安全,卻又失去了自己已有的行為風格,再次變得強悍起來。   這一句話破題非常精彩,完美的將晉有馮婦者攘臂下車概括了出來,而且還是文章主旨,讓人一目了然。   然後接著往下寫,承題的部分朱平安接著寫,馮婦已經變成了一個善良的人了,為什麼還要去打老虎呢?   孟子大概就是知道這個故事,才把要他勸齊王打開糧倉救濟災民的事來打比喻了。   林夕寫完承題部分停下筆,雙手放到頭上揉了揉腦門,沉思起來。   開場第一篇八股文幾乎就決定了這次會試的成敗,要想在其中脫穎而出,可不是那麼容易。   八股作文在能殺出童生試、院試重圍的秀才們,水準都蠻高的,八股作文基本功大家都很紮實。   想要脫穎而出,想在眾多篇八股文中吸引住考官的眼球,並且得到一個好的名次,四平八穩的八股文是不夠的,得需要創新。   要讓考官眼前一亮才可以。   林夕思索片刻,驀地微微勾了勾嘴唇,眸子裡似乎有流星閃過的光芒。   嗬嗬,有了,然後蘸了蘸墨汁,繼續揮毫往下寫。   第二題麼,“七十裡子”   光看題目,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也著實讓人費解,但先前魏先生在給幾人做培訓的時候曾經說過,這些考官選取的截搭題萬變不離其宗,任你千變萬化,還能脫離得了四書五經?   破截搭題最要緊的一步就是就是找到這些文字的出處。如果實在你找不到,那就把這些字一個一個的拆開,用不同的分割。變成好幾句話,然後再在四書五經找,其實這就是截搭題中最難的部分,總之就是一個字“拆”。   這道題隻有四個字,那就按照魏先生說的一步一步來。林夕目視著第二道題的幾個字。七、十裡子?   七十、裡子?七十裡、子……   林夕眼中一亮,《禮記.王製篇》有雲:“……天子之田方千裡,公侯之田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   天色微暗,林夕將這篇八股文的最後一段話,用感慨的語氣寫上古之諸侯,田有定數。   林夕這篇八股文寫的總體意思就是反對現在大明的藩王占有廣大肥沃土地。在文官看來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這時那位巡視的外簾官,又走到了林夕的考號之前。看著昏黃的夕陽中奮筆疾書的林夕一時間怔住了。   他剛才另一個方向臭號的考生已經吐了七八回了,可是咱這個考生一點也沒有坐在臭號考試的感覺啊,吃的好,睡得香,也就罷了,可是這人還能做題也不受隔壁廁所的影響。   這時的廁所雖然沒有以後幾天的味道大,但是也已經有透人腦仁的臭味傳來,熏的這位巡視官。看了林夕一眼,便轉身離去了。   寫完後放下毛筆,看了一遍自己寫的這篇八股文,滿意的點了點頭,待墨跡已乾,林夕便收了試卷,小心的放入了試卷袋中,掛在了一邊的墻壁上。   此刻天上的太陽已經落下了地平線,天已經有些黑了。   林夕又把箱子中的肉脯全部拿了出來,用準備好的鐵釬子將他們全部穿上,然後把炭火盆點燃,放在上麵進行烘烤,不一會兒肉香便飄散出來。   林夕根本不管肉香飄的怎麼樣,林夕此時鼻子中是聞不到任何香味兒,隻聞到了滿鼻子的臭味。   林夕閉上眼睛,開始一塊兒一塊兒把簽子上的肉塊吞入腹中。林夕在吃飯的時候看看自己的硯臺,裡邊的墨汁完全用乾凈了。林夕對自己磨墨的功夫十分滿意。這樣就不會有留下殘墨汙染試卷。   夜色濃鬱如墨,隨著夜色降臨考場的還有呼嘯的風,風力很大,為悶熱的考場中帶來了絲絲清涼。在這清涼的風還有帶來隔壁的異味,受此摧殘最深的便是臭號。   遠處傳來了某位仁兄嘔吐的聲音,在寂靜的深夜裡,異常明顯,大約也是跟自己一樣的倒黴蛋吧。   經過魏先生的培訓林夕對現在的味道還能忍受。他把被褥鋪上,躺在考號中給自己道了一聲晚安。便在滿耳的嗡嗡聲中,沉沉的入睡了。   第二天。清晨,萬籟俱寂,遠在天邊的晨曦緩緩俯視考場,灑下蒙蒙的亮光喚醒沉睡的考生。   林夕按照自己的生物鐘,伴隨著太陽的升起而睜開雙眼。然後林夕抓緊時間洗漱,又上了個廁所。   回到考號後林夕覺得自己可能要忍受不住了。然後從身後的考箱中從中找出來了一條棉布枕巾,這是生母小姚氏在家裡給自己做的。   這個東西看著好像是這條鏤空用棉布做的的枕巾,林夕從行囊裡取出來一柄小刀子,將枕巾的幾處連接挑斷,就出現二個相連的方形的棉布和一條長長的布帶子。   林夕將這兩個方形的棉布重疊在一起,然後在考箱中翻出一些細碎的木炭。放在兩塊的布中間再用另一塊布將其上口包住,再用長袋子將兩邊拴牢。一個簡易的雙層口罩就做成了。   林夕將這個簡易的口罩戴好深吸了一口氣。活性炭吸附的效果很好,幾乎已經聞不到異味了。   即使身處臭號又怎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給自己做個活性炭口罩就是了。   這個方法是林夕經過九天的在茅房旁邊煎熬之後想起來的。活性炭有吸附異味的作用。然後林夕就自己設計了這塊枕巾。   林夕做出來之後,試驗了一下,效果還可以,就給每人都準備了兩塊枕巾,並且緊急製出了一批活性炭然後密封在罐子裡拿到了廣州。   林夕在進入考場之前,每人分了一罐,包在一個紙包裡當做普通木炭帶進了考場。並且教授給了其餘幾人製作口罩的方法預防可能被分到臭號。   不過也有一個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在這個時間戴口罩有些熱,所以林夕才忍受到實在忍受不了之後才把口罩戴上。   這個時候林夕覺的腹內異常的饑餓,肚子已經叫了好幾次了。   林夕從考箱中拿出果脯。然後摘下口罩,頓時一股惡臭迎麵而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林夕戴上口罩之後在這一摘下口罩,居然有一種嘔吐的感覺。   林夕忍著嘔吐的感覺,把手裡的果脯一個一個的丟在嘴中。   後來乾脆林夕將口罩蒙在鼻子上。然後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咀嚼手中的果脯,大概吃了20多個,感覺到有些飽了,便用清水洗了洗手,並用毛巾擦乾,又把口罩重新捂上。   糖這種東西是最抗餓的。所以根據剩餘食物量,林夕便計算著吃自己的每一頓飯。   根本不管自己飽不飽或者餓不餓,隻要到時間就吃,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維持自己的體力,把這場試考完。   林夕邊吃飯邊在心裡默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林夕處理完口罩和肚子的問題,看起了第三道四書八股文的題目,“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這句話也是大家經常見經常說的一句話。   其實這個題目一點也不難,到了冬天,才知道鬆樹和柏樹是最後掉葉的,其實無非是說鬆柏不屈不撓的高風亮節。   朱熹對這一章做注就用了兩句話。“小人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事變,然後君子之所守可見也”。“士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欲學者必周於德。”   所以,這道題也就是一道托物言誌題,大約從多個角度將鬆柏臨冬不凋,不屈不撓的氣節和品質,然後再表達自己思想境界跟鬆柏一樣高風亮節就是了。   很快林夕就構思了一篇八股文,林夕一邊構思八股文,一邊輕手輕腳的在硯臺中滴入一些清水,然後拿著墨條仔細的研磨,當他構思完畢之後,墨也磨好了。他用毛筆蘸著漆黑的墨汁在草稿紙上揮毫,會不一會兒,一篇文章便一蹴而就了。   外麵監考的軍兵已經幾乎目瞪口呆了看著林夕在那裡揮毫潑墨,這一晚上換班才回來,就發現自己負責的看管號舍這位主咋弄了這麼一副奇怪的裝扮,把一塊破布蒙在了臉上而且坐在那裡絲毫沒有一般坐在臭號考生的正常的反應。   仿佛那是臭味不存在一樣,就連自己這些站班的兄弟都是站半個時辰,然後換換班,不然自己都受不了。這家夥長時間的待在這種環境裡,居然能夠巋然不動自顧自的去進行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