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將左手按至胸口,使手背的印象處在明顯的位置,莊嚴道:“贊美北淵!贊美北淵之主!” 他知道,自己這次賭對了。伊斯古卷雖然珍貴,但對他來說卻毫無用處,反而他還會因此受到盤古開發與拓展公司、欲至教派、演化學派等勢力的共同追殺,相比之下,與其自己留著,妄想有朝一日破解那上麵的,一百多億年來都沒有智慧生物成功破解過的秘密,還不如與一位在世神明達成交易,得到祂的庇佑。 目前仍然行走於世間的神明共有五位,其中四位都是被泛社會認證過的邪神,這其中,執掌北淵的北淵之主是最為溫和的,在泛社會的相關認知中,這位神明很好打交道,前提是遵守祂定下的規則。啟便因此選擇選擇進入這裡,他原本是想要用多餘的價值換取對方的庇佑,現在祂主動賜予印象與眷顧,自然是更好。至於可能隱藏的風險,抱歉,啟不在乎。 夏淵拿過伊斯古卷,一麵對啟說道:“你可以離開了。” 啟行了一禮,轉身就欲離去,卻聽見夏淵又道:“等等。” 聞言,啟身體一僵,再度轉過身來,腦中閃過各種針對可能情況的預案,就見夏淵接著道:“去裡麵的倉庫取一份零的開勒,S3型38號的。” 啟鬆了一口氣,緊接著便感知到手背印象發出的指引,順著指引穿過不連續的空間前往了倉庫。 他長期采用直接吞食的方式食用未經處理的反腕,以壓製盤古公司寫入中樞底層邏輯的黑土汙染,那不過是真正黑土汙染的殘渣,這種行為積累的卻是‘進化之濁’的原初汙染,他現在雖然看似正常,但是實際上已經嚴重調度失衡了。以開勒陣列為核心底層構造的半能量半精神體種族“開勒”,這個個體數量極度稀少的種族,是對此最好的一味良藥。 夏淵不再理會啟,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眼前的第一張伊斯古卷上。 世間的一切都源自最初的那位,在139億年客觀規律穩定存在的紀元之前,在那混沌的紀元再往前,最初死去了。那不可名狀、無法理解的最初,宇宙便誕生於祂的屍體中,而後便是漫長或短暫的混沌。世間絕大多數智慧生物的族係都是生自混沌之後,生自139億之中,但太古伊斯族,卻是生於混沌之內,他們,不,祂們與繼承最初力量的“原初”們一同經歷了那混沌,並在之後的紀元中統治了前30億年,最後神秘消失。 祂們古老而又神秘,還擁有超越原初的偉力——據說是祂們一手促成了全境與現世的分離,讓兩者成為了幾乎完全分割獨立的係統,而這是原初們也無法辦到的。可祂們消失的又是那麼的徹底,至少在目前,除了散落在全境與現世的伊斯古卷,以及前30億年誕生的那些古老智慧種族的記載,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祂們的存在。對於那樣一個族係,很難想象,要怎樣的偉力才能做到這種程度。這種遺忘。 夏淵打開一道北淵裂隙,令唯物齋與北淵暫時疊加在一起,祂要借助北淵的力量來完成對伊斯古卷的破解。 祂並不懂古伊斯文字,事實上,除了原初們以外,哪怕是最古老的古神也不可能懂得古伊斯文字,這似乎已經成了這個世界的一種底層客觀規律。 但伊斯古卷畢竟誕生於這個世界,是最初的一部分,北淵作為最初體內分離的本源異象之一,夏淵完全可以利用其位格強行破解。 隻見夏淵左手控住第一張伊斯古卷,右手作抓握狀,引動北淵力量匯集。 竟好似察覺到了危險一般,這張伊斯古卷上的古伊斯文字不住的扭動、翻滾起來,隱隱約約,有逃脫之勢。 未等夏淵動作,頃刻之間,太古伊斯族所記錄下來的知識,便盡數從伊斯古卷內逃出,四散而逃。 夏淵也是對伊斯古卷不甚了解,未料想有此變故,雖迅速反應過來,卻也隻來得及抓住其中三道,餘下數十道已不知所終了。 “有趣。”夏淵看向一旁擺放另外兩張伊斯古卷,它們此刻正如平常紙頁一般,安靜的躺在那裡,毫無神異之處。見識過知識逃離的夏淵當然不會認為它們是普通的老黃紙,此刻這般,大概是因為它們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不會主動產生反應。隨手將其收入櫃子,回過頭來看被抓住的三道知識,其內容含義已然顯現: 第一道隻是一句簡單的記錄:“北冥地宮有鬼母,產天、地、鬼,朝產十子暮而盡食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北冥”與“鬼母”這兩個詞匯,北冥應當是海域或者大澤,但肯定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而鬼母一詞,或許是神明的尊名。 第二道是一種名為“螭朽”的超凡的召喚句式,是非常簡潔的三段指向性句式“遊蕩於北冥地宮中的靈,極不可控的扭曲原生質團,鬼母的墮落子嗣。”從句式來看,是鬼母所產的“天、地、鬼”之類。 第三道不是語句,而是印象的臨募,其中的象征不是夏淵所知的任何一類,觀感極其的怪誕和扭曲。 夏淵看著這三道知識,陷入了思索,這第一張伊斯古卷上記載的,應當都是和那位“鬼母”有關的知識,隻是僅有這憑的話根本無從推斷什麼。 “不過,這鬼母一詞指向的神明,應當是原初或被遺忘的律主之一。”夏淵想到。 不同於習慣上,泛社會根據神明行事風格或信徒對泛社會的影響將神明劃分為正神與邪神,神明之間沒有正邪之分,而是根據本質劃分為“原初、律主、古神、黖鐸、本源”五類,其中,原初與律主都曾活躍於紀元前的混沌,是神明中最為古老的存在。 所謂原初,便是那些距離最初最近的存在,祂們在最初死亡的同時作為見證者而誕生,並繼承了最初的力量和權柄。影響深遠,卻並無教會和成規模信仰的“三太上”(或稱三天尊),綠炎教參信仰的那位“綠炎尊者/青煌導座/接引聖火/引天尊”,命源教會信仰的那位“命源道標/大澤之父/穀神/終極”,和演化學派不對付的那些瘋子生物學者口中的進化終焉(實際上是進化之濁),這些目前並未行走於世間的神明皆是原初。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而律主,據說是在最初死亡、原初誕生那一瞬間,從最初屍體和原初們身上分離出來的底層客觀規律的集合體。 對此,所有的成規模教派都有著一致的記載: 混沌之先,律主有礙於世間,後來,無量君王死了,量態才得以分明,能級才得以分化;畢巫死了,基本力才開始相互作用,物質得以正常運行;間君死了,維度當顯、混沌不在;璃龍公死了,光陰之下,紀元方始……隻有枯塵尊座沒死,祂逃走了,世界從此失去了熵,一切規律都穩定了下來,不再發生改變,所有的現象都被限製在已有的規則中,無論是新生的,還是舊有的。 在這段創世之言中,一共提到了五位律主,分別代表不同的底層客觀規律。但律主的實際數量應當要遠大於五位,若隻有這五位律主存在,那麼,除去枯塵尊座外,四位律主的死亡,也隻能還給世界四種客觀規律,而實際上,目前已證實的客觀規律遠遠不止四種。在一些與原初直接相關的古籍上,也能隱隱從隻言片語中看到律主的存在痕跡。祂們隻是被遺忘了。 夏淵凝視著那怪誕扭曲的印象:“那麼,到底是原初還是律主呢?”良久,他將右手伸出,已有了決斷。 既然自己搞不清楚,那就扔到一個合適的地方,特意營造與之相關的超凡事件,再引入多方勢力把水攪渾把水攪渾,這樣,自然會有人替祂摸清楚鬼母的虛實。就算實在搞不清楚也沒關係,反正這個過程,肯定是會很有趣的。 隻要能打發這無聊又無意義的時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