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做好一款模型,李林塔爾就會送去布雷斯勞的裡希特霍芬商店裡做測試,因為他把比較占地方的旋臂機、風洞等試驗裝置都安裝在商店的車間裡。齊格弗裡德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有可能刷【技術】值的機會,也慫恿曼弗雷德一起跟著去旁觀。李林塔爾也樂見他們這麼對航空有興趣,非但沒阻止,甚至很認真的向他們科普了這些試驗工具的功能和用法。 旋臂機是英國人羅賓斯(Benjamin Robins)於1746年發明的,一開始是用於彈道學的實驗研究。它的主要結構是一根水平的旋臂,固定在一根能夠垂直旋轉的主軸上,旋臂前端可以安裝實驗件或風速計之類的儀器,當垂直主軸則由動力機械帶動旋轉時,可以在旋臂前端模擬出高速飛行的狀態。 後來英國的航空先驅喬治·凱利想到了用旋臂機來研究空氣動力學,比如可以測量各種造型機翼所產生的升力,凱利通過旋臂機的試驗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機翼所產生的升力與其麵積成正比,與其運動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與其仰角的正弦成正比。可以說在風洞技術得到完善前,旋臂機是最重要的彈道學和空氣動力學實驗工具。 風洞也是英國人發明的,工程師韋納姆是大不列顛航空學會的成員,他在用旋臂機試驗時發現無法得到精確的升力和阻力值,經過研究後,他於1871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風洞,那是個大約4米長的矩形風洞,一端用一臺鼓風機加速氣流,實驗件被固定在風洞中間,並使用彈簧秤測量數據。 到了1880年,另一位英國工程師菲利普斯( Frederick Phillips)發展出了引射式風洞,改善了氣流的均勻性,從而提高了測量精度。有了引射式風洞後,菲利普斯迷戀於研究機翼翼型,用風洞試驗了200多個翼型,還在1893年設計了一款有50個翼麵的飛機,每個翼麵長6米多,卻隻有4厘米寬,非常脆弱。齊格弗裡德記得上一世在英國電影《飛行器裡的好小夥》的片頭裡還見過這架奇葩的飛機,沒飛起來就碎了一地。 由於旋臂機是種很粗糙的實驗裝置,其測量數據並不精準,因此齊格弗裡德上一世在學校裡沒見過這種早被淘汰的設備。而且相比上一世中國新建的一係列高速、超高速風洞,現在的風洞也很原始。齊格弗裡德好奇的看著李林塔爾用它們來測試模型的升力、阻力等數據,有時候也借機上手幫忙引導一下李林塔爾的思路。齊格弗裡德甚至有種回到大學的感覺,那時為了參加學校的航模比賽,也是這樣設計、製作、測試的連軸轉。不過忙碌終有回報,李林塔爾選出了箱形的雙層機翼樣式,齊格弗裡德的【空騎係統】裡也提升了不少【技術】、【感知】值。 時間就這樣在做模型、搞測試的過程中飛快流逝,很快就到了曼弗雷德的生日,當晚裡希特霍芬莊園張燈結彩,阿爾布雷希特叔叔和庫寧古德嬸嬸邀請了不少親朋好友參加這個生日派對,來賓們也基本都是布雷斯勞當地的貴族或上層人士。曼弗雷德收禮物收到了手軟,開心得嘴都合不攏了。 晚餐後照例是大人們的社交環節,嬸嬸彈奏了一首鋼琴曲作為開場,從第一個音符響起時,齊格弗裡德就被這一首李斯特(Franz Liszt)的《愛之夢》所吸引。派對裡的來賓們忍不住隨著琴聲輕輕搖動身體,連客廳四周的窗簾也被晚風陣陣吹動,仿佛是在伴舞。悅耳的鋼琴曲不僅讓齊格弗裡德的精神格外放鬆,並且他再次發現【空騎係統】裡的各個指數在音樂聲中又都有所增幅,一曲終了後,指數也都很快恢復了原狀。 來賓們都被嬸嬸的琴技征服,紛紛鼓掌並慫恿嬸嬸以後要多多登臺演奏。叔叔得意的摟著嬸嬸說:“我家庫寧古德可是得到了李斯特的真傳,能讓你們免費聽演奏就足夠你們回去吹噓的了。” “別聽他瞎說”嬸嬸笑著解釋:“李斯特老師是我的貴人,沒有他的幫助,我也沒機會跟隨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老師學習鋼琴。” 聽著這兩夫妻秀恩愛,齊格弗裡德也微微驚訝於嬸嬸的背景,想著一定要找機會向嬸嬸學習鋼琴,不僅是因為他喜愛音樂,也是為了能借機研究【空騎係統】被音樂增幅的原因。 齊格弗裡德這是第一次參加這種貴族的社交派對,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表現才算合理,他也沒想到,今晚最受歡迎的不是小壽星曼弗雷德,而是他自己和李林塔爾。 因為他的顏值過於出眾,堅挺的小鼻子配上閃亮的琥珀色大眼睛,組合出一張十分惹人憐愛的小臉。而且齊格弗裡德還有著出色的演技和臉皮,一旦裝嫩撒起嬌來,即便是平日裡最嚴肅的容克老爺,也會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這個漂亮又乖巧的孩子。 李林塔爾則被一眾名媛貴婦所包圍,作為知名的飛行家和發明家,李林塔爾在德國的知名度太高了,走到哪裡都會成為視線的焦點,特別能吸引熱衷追星的女士們。李林塔爾一臉紳士的回答各位太太小姐們的問題,但眼角裡卻埋藏著另一種“紳士”的笑意。 在這群迷妹中最美麗動人的女士,正是齊格弗裡德在商店門口和主教座堂裡見過的那位美女,她有著凹凸有致的身材和帶點魅惑的臉龐,她有一雙迷人的藍色眼眸,但此刻有點哀怨的盯著李林塔爾問道:“李林塔爾先生,你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研究飛行的目的和收獲呢?” “當然可以,能與大家分享飛行精神和飛行樂趣,是我的榮幸,美麗的克林德男爵夫人”李林塔爾眼中飽含著柔情和歉意,因為他這幾天都在做模型,冷落了這位美人。 李林塔爾端起酒杯裝作潤喉,不著痕跡的掃了一眼這位迷人女士的胸口和腰肢,然後用深沉語氣介紹道:“話說人類對飛行的向往,可以追溯到有歷史記載的早期時代,比如希臘神話中能工巧匠代達羅斯(Daedalus)和他兒子伊卡洛斯(Icarus)用蠟黏合羽毛製作翅膀,並用其飛出了克裡特島。 雖然希臘神話傳說無法考證,但在9世紀,一位名叫菲爾納斯(Abbas Ibn Firnas)的西班牙物理學家是嘗試滑翔的第一人。他模仿神話裡的情節,背著一對羽毛製成的翅膀進行撲翼飛行表演。他的嘗試以墜落重傷而告終,但是他總結失敗原因是忘了給自己加一個尾巴,雖然聽上去有點好笑但又不無道理,因為鳥在飛行時需要擺動尾部來保持平衡。 13世紀英國方濟會的修士羅吉爾·培根(Roger )正式提出了飛行器的概念,他在《藝術與自然的奧秘》一書中設想了那種能飛的載具,它能乘坐一個人,靠一臺發動機驅動人造翅膀來上下扇動,以撲翼的方式進行飛行。 第一個認真的考慮載人飛行問題的是15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家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他仔細的研究鳥類和蝙蝠的飛行,寫了《論鳥的飛行》來闡述鳥類飛行的原理,堪稱是航空學的奠基之作。他也設計了不少形式各異的飛行器,比如用纏繞彈簧驅動一個螺旋麵進行垂直起飛的飛行器;比如用人體腿部力量來驅動的撲翼機,他還在撲翼機上設計了操控裝置,飛行員可以通過套在頭上的鐵絲來控製撲翼機的尾翼,說明他已經明白氣流的作用,並嘗試駕馭氣流。 除了參考鳥類的飛行,人類也在嘗試其他類型的飛行方式。17世紀時,一位非常瘋狂的土耳其人拉加裡·哈桑·雪拉比(Lagari Hasan Celebi),在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帕宮廣場上借助七翼火箭騰空飛翔,還好他使用的140磅火藥推力不足,在起飛後幸運的掉進了海裡得以生還。 等到了18世紀,我們普魯士的科學家梅希爾·鮑爾( Bauer)在1764年設計了名為“天使之車”的撲翼機,這種飛行器有一個長方形的水平機翼,下麵安裝八組撲翼麵,機翼的後部有一個垂直舵麵,底部有一個四輪式起落架,各部件和機身之間用支柱和張線連接。這“天使之車”沒有動力裝置,它的八副撲翼需要駕駛員拉動杠桿來撲動。後來因為得不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財政支持而終止試製。鮑爾的“天使之車”是18世紀最具現實性的撲翼機設計,也影響了很多後來的探索飛行的學者。 1793年,另一位西班牙發明家迭戈·馬林·阿奎萊拉(Diego Marin Aguilera)用鐵、木、布和從禿鷲上收集的羽毛,製作了一架撲翼飛行器,他還設計了使用腳踩鐙和手搖曲柄來操縱飛行。他在科魯尼亞的康德城堡進行了試飛,通過扇動翅膀滑翔了大約300多米。後來由於撲翼機上的鐵製焊件斷裂,他掉在了阿蘭迪利亞河邊。雖然他隻受了點輕傷,但不幸的是當地村民們認為他是個瘋狂的異教徒,就把他的撲翼機燒毀了。 我們人類的第一次真正的升空飛行,是1783年法國科學家德·羅齊爾(Jean-Fran?ois Pilatre de Rozier)在法國凡爾賽宮實現的,他乘坐蒙哥爾費兄弟(Joseph-Michel Montgolfier & Jacques-étienne Montgolfier)製作的氣球,第一次係留飛行飛到了26米高,後來在自由飛行中則飛到了150米高。 緊接著,1785年法國機械師布朗夏爾(Jean Pierre )和美國富商傑弗利斯(John Jeffries)乘坐氫氣球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飛越大海,他們從英國多佛爾起飛,花了兩個小時飛越英吉利海峽,到達法國加萊。 進入19世紀後,隨著蒸汽機的出現,動力飛行的設計層出不窮。1840年英國人威廉·塞繆爾·漢森(William Henson)和約翰·斯特林費羅(John Stringfellow)提出了名為“空中蒸汽車”的蒸汽動力飛行器設想,雖然由於蒸汽機的功率太低、重量太大而未能成功飛行,但他們計劃建立的航空運輸公司卻指明了航空的商業前景。 1852年法國工程師亨利·吉法爾(Henry Giffard)用自製小型蒸汽機驅動螺旋槳來作為動力,用三角風帆來控製方向,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有動力、可操縱的飛艇。 隨著英國航空學者在1866年於倫敦創立世界上第一個航空學術團體——大不列顛航空學會,科技資源朝航空領域的聚焦加速了其發展。兩年後的1868年,大不列顛航空學會舉辦了史上第一場航空展覽會,在倫敦水晶宮展出了77件各類飛行器、發動機等展品,不光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觀,也在上流社會中徹底引發了飛行熱潮,所以在這最近幾十年裡,英法俄美等國家都湧現了很多學者開展飛行器研究。 飛行真是太有魅力了,吸引了歷史上無數的智慧頭腦前仆後繼。不過相對於脆弱而緩慢的飛艇,我更希望創造出能像鳥兒那樣迅捷、靈活飛行的機械。所以我計劃先模仿鳥類滑翔飛行,造出能無動力飛行的滑翔機,之後再加上合適的動力裝置,完成真正的飛行機械。我之前在柏林試飛的滑翔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最近我又開始設計新的滑翔機,希望能在堅固和穩定方麵達到更好的效果。” 李林塔爾又陸續回答了其他幾位賓客的問題,滿足了大家對飛行的好奇。但那位克林德男爵夫人明顯不是對飛行好奇,她趁著大家談興漸淡,找了個機會拉著李林塔爾到角落裡單獨聊天。 今天被嬸嬸精心打扮的齊格弗裡德,被派對上的女士們輪流抱在懷中寵溺,像極了一隻精致的BJD幼娃娃。她們身上濃鬱的香味和溫軟的觸感,快要把齊格弗裡德催眠了,他在迷迷糊糊中看到遠處的李林塔爾和克林德男爵夫人,仿佛看到了單立文和楊思敏扮演的西門大官人和武家嫂嫂。 派對裡的女賓們也都看得出那對男女眼中快要溢出的荷爾蒙,互相八卦起來:“那位克林德男爵夫人好像不是德國人吧?” “是的,她是美國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看得出很有錢。” “哦,我想起來了,她丈夫是克萊門斯·馮·克林德(Klemens von Ketteler)男爵,他爹老克林德男爵在他出生前就死了,因為缺少父輩關照,他在普魯士軍隊裡混得很慘,後來憑著語言能力勉強混進德國外交使團,在中國那個落後的國家熬了好幾年,現在終於熬出頭去擔任駐美外交官了。” “是呀,美國是個不錯的國家,德裔也很多,但也因此會有很多交際應酬,單靠那點外交官薪水是根本不夠支持必要的社交開銷的,所以克林德男爵在美國娶了這位有錢的太太來吃軟飯。他現在既有錢、又有資歷,一門心思的想在外交部門得到升遷,從不休假回國陪自己夫人,全心全意的要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務。” “難怪他夫人這麼熱衷社交,她就像一朵烈日下的玫瑰,急需園丁的灌溉和滋潤,嗬嗬。” 女士們的聊天毫不避諱齊格弗裡德這個不到三歲的娃娃,所以他全都聽得清清楚楚。看上去這些女人對此並不奇怪,也不鄙夷,看來上流社會對於婚外情已經習以為常。他依稀記得中學歷史課本上有提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是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男爵被殺,難道這是同一個人?如果能通過克林德男爵夫人影響到克林德男爵,令他不會在中國被殺,或許就能消弭那場侵華戰爭。齊格弗裡德默默的在心裡記下了這件事情,因為不論他穿越到哪裡,他心中始終都愛著中國。 在嘉賓們愉悅的聊天中,曼弗雷德的生日派對降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