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丘之貉(1 / 1)

僭神 鼠標揍鍵盤 3920 字 2024-03-17

任其行睜開雙眼,一張紮滿胡須的大餅臉遮天蔽日地在自己麵前晃悠。這些胡須酒氣熏天,格外沖鼻。   原來自己又做了一個夢。   初春二月,衙門無事,最適打盹。   “老任,張大人讓我給你捎個話,說那朱大少爺可以放了。”   任其行麵前的這個茶餅臉叫李福三,因為臉圓又胡須茂密,像極了一塊發了毛的茶餅,因此人送外號茶餅李。   “放了?賈許氏的口供明明白白地寫了,那朱大就是蓄意非禮,說放就能放?”   “老任,這不是又有新的物證了嘛.....”   “什麼物證?”   李福三環視四周,見堂中隻有他們兩個,便從袖中摸出一張票子。那票子上印著“憑票兌錢五百文整”。任其行斜看了一眼“物證”,冷笑道:   “這物證不夠硬。你小子,是不是吞了一半拿去吃酒了?”   李福三聽罷,做出一副委屈的表情,嚷道:   “你分明是嫌少了不樂意,倒怪到我頭上。要我說,這‘證據’不嫌小,小而多,他不就夠硬了?你這次不收,下次誰還敢給你提供證據?”   任其行苦笑一番,便收下“物證”,拿出監牢鑰匙交給李福三,囑咐道:   “是你答應的張大人和朱家,那供狀,就該由你重寫。”   “行行行,我做事穩妥得很,你放心....”拿了鑰匙,李福三就樂嗬嗬地走了。   茶餅李一走,衙門又清凈了起來,任其行拿出那張“物證”仔細端詳。   這張紙質地堅韌,刻印精細,仔細地寫著字號、日期,上方左右印著祥雲旭日,底端畫著一副春耕圖。   五百錢說少不少,能買一石四升米,抵得上他大半個月的俸糧。坐收其利,豈不美哉?   在衙門又待了一陣,日既西傾,散了班,就朝著自家的方向走。在路過孫家巷時,任其行又看見兩個小兒正守在孫家門前乞食。   孫家獨苗子被充了兵役,戰死在了前線。   孫老頭不久後也病逝,隻留下了一對四五歲的兄妹無依無靠。   孫老頭病重時向朱家借了一些高利貸治病,抵押了宅院,死後宅院被收走抵債,那兩兄妹也被趕了出來,隻得每日守在故家門前乞食。鄰裡雖然都擠出些食物救濟,但都不敢接到自家撫養,兩兄妹吃喝拉撒都在故家門前,從河邊撿了些石頭圍成了一個小家。   看到兩個衣不蔽體的小兒正搬弄著小家的“石墻”,任其行不由自己地拈緊了袖內的銀票。   ......   興至二十二年,在烏國檾門郡下轄的大蔡縣,發生了一樁匪夷所思的命案。   這起命案,和大蔡縣的“造像”風俗有關。   此地民風任俠,輕生重死,每有白事,則由親故聚資,請工匠按逝者尊容打造石像。石像越栩栩如生的,墓主就越有名望,而家世越顯赫的,石材也越貴重。   但越是貴重的石材,就越招賊惦記。   以往被盜走的石像不計其數,近年卻鮮有再敢為非作歹的盜墓賊。   據說在那城北的檾下陵園,有一尊“鎮賊石”,擋住了覬覦石像的盜徒。傳言稱這尊石像“會行走,挑燈巡夜,遇盜則嗬止,使人心膽俱裂”。   但有的人不信邪。   被關在檾門府拘鎖監裡的毛賊“小頭金”對此不屑一顧,向同夥吹噓道:   “沒這回事!等過兩天府尹把爺老子請出去,就去他那幾個墳包攪一攪!”   跟他同處一室的張二倒不急著搭話,鼓著眼珠張望著外麵,確認了獄卒去解手了,這才將信將疑地回道:   “金爺,我老表說那是個鬧鬼的地兒...”   小頭金哂笑道:   “你那老表,老子原以為是個好漢,沒想到看走了眼。咱都是見過大世麵的人,你想想,越是有這種神神鬼鬼的傳言,就越說明什麼?”   張二轉溜著他的鼠眼,道:   “說明.....說明真有這回事兒?”   “放你娘的屁!”瞧見張二那畏畏縮縮的模樣,小頭金斥道:   “越是傳這種鬼話,就說明那裡麵越肥得流油,這叫此地無銀二百兩!”   “吃的要二百兩?這樣貴?”   “喝——呸!他奶奶的,笨豬!”小頭金啐一口痰,狠狠地罵到。   誰能想到張二能把“此地”聽成“吃的”。   上次叫張二去扒馮老爺的墳,結果這“馬”字加了兩點張二就不認識,去把破落戶馬家的祖墳刨了,一個子沒撈著倒惹了一身騷。   想到這裡,小頭金就氣不打一處來地劈了張二的腦瓜一巴掌。   又挨了一掌,張二揉搓著腦瓜上的幾根癩毛悶坐在草席上。   一墻之隔的王老倌聽見拍瓜似的巴掌聲,咧嘴乾笑。王老倌接過話頭,故作神秘道:   “金爺,張二是木瓜腦子,但那流言卻不見得是假。我從小跟著我家老大闖江湖,去過不少地方,那石像我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王老倌是行鄉走裡偷雞摸狗的慣犯,肚子裡有不少奇聞異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下到囚犯上至獄卒都喜歡聽,雖然大部分都是杜撰的,但有些又不乏有幾分真章。   聽了王老倌所說,小頭金一下來了精神,湊到墻邊,恭敬地問道:   “老哥,那石像真的能動?”   “嗨,其實那壓根——就不是什麼狗屁石像!”   “那是?”   “就是一個守墓人!”   聽到王老倌的解釋,小頭金如釋重負地籲了口氣.   有守墓人,那更說明陵園葬著不得了的大戶,一定有幾尊值錢的玉像,才值得讓活人守死人。   聽到隔壁這樣說,小頭金心裡就更癢了,纏著王老倌打聽那裡到底埋了哪些大戶。   王老倌知道小頭金動了歪心,不想沾上乾係,隻是有一句沒一句地糊弄著。這裡的鐵窗客棧都還沒有坐穿,哪裡有功夫再去想那些續房的事?   王老倌敬而遠之的態度讓小頭金很不滿意。如果不把王老倌拉入夥,回頭被他告發,自己不就又成了籠中鳥?於是小頭金又軟磨硬泡,曉之以理:   “一兩好料要值三四百錢,成色次一些,那也是一兩百錢。那些玉像一個個沉甸甸的,就算當成料子出了,也不知道能出多少吊!咱掙了錢,再給你家大公子說個媳婦,有啥不好的呢?!”   王老倌大兒年近三十,至今都沒有娶親,這是他的一樁心病。   給小頭金這麼一刺激,王老倌從草席上坐了起來。   聽見隔壁有了些動靜,小頭金趁熱打鐵道:   “到手的錢,五五分成!我和張二分一半,剩下的歸你!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