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淡(1 / 1)

僭神 鼠標揍鍵盤 3691 字 2024-03-17

就這樣,嘉漪改名為吉行淡,在寺裡做雜工,與僧人同食宿。吃穿用度不愁之外,每月還領三百文補貼,雖然不算多,但也無處花銷。   這時春小麥早已播下田裡,吉行淡便和寺僧以及幾個長工下田追肥。他雖然從沒做過什麼農活,但好在施肥不甚復雜,他跟著寺僧的動作就有模有樣地乾起來,誰也看不出他曾是個四體不勤的紈絝子弟。   吉行淡正是學習讀書寫字的年紀,不下田時就來講書堂學習。   與鄔國阿寺熱衷於放貸不同,長寧寺則更像民間學校,常有遠道而來的哲僧在此講法,德深不分貴賤,歡迎各路民眾前來旁聽,甚至允許民眾和教僧同臺辯論。   長寧寺兼收並蓄,博采眾家之長,極具西平國自信開放的風度。   寺裡有一位喚作智淺的哲僧,主講歷代流行於樂土的顯學,頗受歡迎。   樂土顯學,即以刑名家、私家、德行家、工家、農家、言家為首的樂土“六家”學說。   這日,智淺法師在講經堂設壇,主講六家中的“私家”。   現場座無虛席,許多僧侶學子不遠千裡慕名而來,爭著一睹這位高僧的風采。這時是農忙時節,來旁聽的大多都是青衣長衫的青年學子,吉行淡和一個叫法和小僧坐在一群青年學子中,雞立鶴群顯得有些滑稽。   法和個子矮,坐在人群中看不見講壇,便伸手去扯吉行淡屁股下的墊子。   “雞下蛋,你把坐墊借我...”   “哎喲,你乾嘛?”吉行淡不滿地推開法和。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我得讓講壇上的師傅看到我的臉,不能讓他老人家以為我又逃課了!”   吉行淡瞥了一眼門廊外站著聽講的眾僧,心說外麵沒座的人巴不得你空個位置出來呢。再說這小子十回課九回鼾,他要逃課,那真是皆大歡喜。   “不給!”吉行淡斬釘截鐵說道。   “不給就不給...”   說完,法和忽然又拽了拽吉行淡衣袖,一驚一乍道:   “咦?怎麼是德深護持上了講壇?”   “啊?”   吉行淡站起來向講壇望去。   結果上麵並沒有人。   “沒有啊...”   吉行淡往回一坐,屁股冰涼涼的。   “哎!我墊子呢!?”   再看法和,他那肥球似的屁股已經穩穩的壓到兩層墊子上了。   “你還我!”   這兩個正在打鬧,一個相貌清臒的老頭拄著竹棍走進講堂。老頭脫了草鞋,不緊不慢地登上講壇,堂內立刻安靜了下來。吉行淡也隻好作罷。   這即是智淺法師。   一上講壇,智淺便如枯木逢春,引經據典,神采飛揚,三言兩語便講到了私家要義。他說:   “‘人性趨利避害,如川注海,如草伏風,自然使之。’此乃私家經典《大私書》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既然人性天生自私,故此私家認為:‘君子憑私奮進,順其自然,照應民願,公私有序,然後大治。’遂此得出私家的主旨,也是這本私家經典書名的來源......”   講到了關鍵處,老頭閉上了雙眼,仿佛《大私書》就在眼前供他信手拈來。   “在‘憑私奮進’的基礎上,私家認為‘公者從己心,亦是為私,為長遠謀,為萬民計,此乃大私者。’”   “也即是說,出於精神需求的‘為公’和物質需求的‘為私’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私’,但為公的‘私’可以或多或少抵消個體盲目趨利所帶來的弊端,故私家將為公的“私”稱作‘大私’,提倡明君應當在國內興辦‘大私’教育,培養更多‘利國利民’的大私者。”   “‘大私說’與‘刑名家’的‘權衡說’結合治國的理念已被樂土各國奉為圭臬,影響深遠。而我同濟宗,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而來。”   聽到這裡,一旁的法和悄悄推了推吉行淡,小聲問道:   “雞下蛋,‘權衡說’是啥意思來著?”   吉行淡白了一眼小僧,前幾日才講的內容就被他忘得一乾二凈。   “就是用一幫人製衡另一幫人,‘驅虎吞狼’。”   吉行淡雖然年紀不大,但早經世事,又是見過世麵的高官子弟,對權衡說的內容自然是記憶深刻。   “哦哦!”法和一拍腦門,“那個‘堵不如疏’也是他們刑名家提出來的?”   “‘堵不如疏’是咱們同濟宗的理論!”吉行淡有些不耐煩地回道。   聽了這句,小僧把嘴一歪,哼了一聲:   “嗬!雞下蛋你可別神氣了,誰承認過你是咱們寺的一員了?”   吉行淡又白了一眼小僧,不再搭理。   “憑啥他刑名家就是狼啊虎的,到咱們這兒就是疏啊堵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跟疏通茅廁似的...”   法和見吉行淡不搭腔,又自顧自地嘟噥一句。   就在這時,一個坐在講壇正前方的麵容清秀的男子忽然放聲怪笑了起來。   聽見怪笑,眾人都驚詫地看向男子。   “善人何故發笑?”智淺法師也睜開了雙眼   “鄙人不才,胸無點墨。”那男子緩緩起身,向智淺微施一禮,接著說:   “私家說不管為公為私本質都是為己,原本是為了消解為公者在道德上的優勢,為同時代的富商巨賈的投機逐利行為辯護。可你們同濟宗為了宣揚自家的理念,有意隱瞞私家對商人逐利行為的肯定,隻取其‘大私’的一麵來講。若真要講好私家,為何不把私家的這些‘黑料’也講出來?還是說怕臟了你們同濟宗的源頭,使你們臉上無光?”   男子咄咄逼人的話音剛落,講書堂內響起了不滿的絮絮私語。   “私家早已擺脫小私說的淺薄,這不是在找茬兒?”   “這是在同濟宗的道場,法師這樣講有什麼問題?”   “咦?這不是大地主徐大乾的公子嗎?”   “還真是...”   “謔!他家不是在和長寧寺爭田麼?一定是踢館來了......”   七嘴八舌之下,眾人紛紛目光投向了壇上的智淺法師。   隻見法師神色自若,答道:   “講學是為取其精華,無關主旨的細節理當按下不表。何況每個學說都從不完善發展到完善,正如我向他人介紹善人,總不能說:‘此子一歲時好尿床,務必提防’作為開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