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童(1 / 1)

僭神 鼠標揍鍵盤 3736 字 2024-03-17

眾人被法師犀利的回答逗笑,都在想這總該讓不知天高地厚的徐公子閉嘴了吧。   不料徐公子卻麵不改色,接著道:   “法師此言差矣。向世人介紹學問,和介紹陌生人完全是不同的情況,此乃比喻不當。做學問時,一旦選擇春秋筆法,其後得出的結論則一定是先射箭再畫靶出來的。在這樣的方法上誕生的‘同濟說’,必然將有失偏頗,千瘡百孔。試問,如果樂土各國當真以同濟說治國,這些滿是漏洞的理論又如能成長久之計?”   徐公子的言論立刻引起了在場的一陣騷動。徐公子把問題從私家引向同濟宗,無異於是向在場的眾僧宣戰。   那些遠道而來的俗家學子原本隻是為了學些六家理論用在考場上,不想這裡竟目睹了一場論戰,於是一個個都興奮地引頸觀望。   舌戰不見血,句句為誅心。言語的機鋒堪比利刃,論者之間攻守有別,但都極力避免順著對方的話往下說,而是在對方編織的羅網中尋找縫隙。   從徐公子挑起眾僧情緒的那一刻起,似乎這場辯論的性質就已從對真相的探尋變成了追求勝負的較量。   這些僧人都是辯論的好手,知道千萬種反駁對方的話語,都期待地看向智淺法師。   但令人意外的是,智淺卻把辯論的主動權交給了對手。   他平靜地說:   “公子不妨舉例,舉一個滿是漏洞的同濟說理論出來。”   “那好,我問你——”男子略為思索,乃問:   “爾等既稱雇工受東家的壓榨,但卻隻字不提東家在經營中對營利作出的決定性貢獻。東家貢獻資金和決策,恰恰是他們決定了經營的走向和成敗,就算他們所得的報酬遠超隻付出了簡單重復勞動的工人,難道不也是理所應當的嗎?”   和眾僧不同的是,智淺法師沒有鬥氣求勝的心態,他討論問題隻為真理,不知為不知,從不護短。   他謙遜地答道:   “善人提的問題非常有價值,愚僧一時也不知該如何作答。不過堂中人才濟濟,不知哪位學子能代替愚僧解答徐公子的疑惑?”   此言一出,堂內嘩然,眾人都覺得以智淺和尚的學識,絕不可能被這麼個問題駁得啞口無言,更像是在有意考驗堂下的學子。   就在眾僧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作答的時候,一個人站了起來,引得滿堂矚目。   此人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穿著一身略大的短衫,兩瓣屁股粘了一地灰。   “雞下蛋!你別逞能啦,坐下!”法和拉了拉吉行淡的衣角,悄悄喊道。   智淺見有一個宗門之外的學子願意回答此問,於是喜出望外地看向吉行淡:   “小夥子幾歲了?叫什麼名字?”   “十歲。我叫吉行淡。”吉行淡感到有一雙雙灼熱的目光射向自己,但他卻毫不怯場。   “十歲?!真是後生可畏!你有什麼見解?請講!”   吉行淡答道:   “小生以為,這位小哥的話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聽到自己的高論竟被一個小孩嘲笑,徐公子方才還得意洋洋的臉瞬間由晴轉陰:   “小屁孩,蒙學的幾本教材都看完了嗎?”接著他猛地搖了搖扇子,不滿地看向智淺法師,“貴寺這麼多僧侶,竟然找一個門外漢小屁孩當嘴替,這‘同濟宗第一道場’看來隻是徒有虛名,可笑之極!”   見徐公子愈發猖狂,眾僧麵露慍色,有幾個正欲發作,卻聽見吉行淡不緊不慢地說:   “既然說到蒙學讀物,《訓學篇》教育我們,‘做學問時不可帶入個人情緒,否則理性的討論會淪為攻訐謾罵,於事無益。’難道小哥忘了嗎?”   說罷,吉行淡從懷裡掏出一本《訓學篇》,關切道:“小哥要是沒讀過,我可以借給你。”   《訓學篇》是啟蒙的基礎讀物,徐公子二十好幾的人還不如一個小孩明事理,眾人忍俊不禁,為吉行淡的機敏叫好。   “你......”徐公子臉色鐵青,停下了手裡的扇子。   “吉行淡所言,我們都要引以為戒。”智淺法師稍作點評,把話題拉回正軌,“不過你還沒說,為什麼徐公子的話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吉行淡稍稍打了下腹稿,道:   “東家雇工,無論是土地、本金還是織機,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不假,但問題在於無法準確衡量‘相應’的報酬到底該是幾斛幾鬥。而小哥的理論卻揭露了一個現實,正是因為缺少一把能夠衡量報酬分配合理性的秤,東家才能渾水摸魚,多吃多占。”   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辯才,吉行淡雖然童聲稚嫩,但是雄辯生風,言之成理,在座的聽了無不嘆服。   法和驚呆了,每個字他都聽得清,合在一起怎麼就跟天書似的,這真的是自己的同齡人?   他默默把坐墊還了回去。   徐公子也被嚇了一跳,雖然他裝作不屑一顧的樣子,實際已經汗流浹背,急著想辦法駁倒這個小屁孩。   他猛搖了幾下扇子,靈光一現道:   “既然你也說無法衡量分配的合理性,那有沒有可能,是雇工多吃多占,東家渾然不知?”   吉行淡笑了笑說:   “多吃多占的一方三饑兩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吃虧的一方家財萬貫,怪不得人們常說‘吃虧是福’,這福我也想吃。”   堂下立時哄堂大笑,眾人聽得暢快淋漓,更有人直呼吉行淡為“神童”。   徐公子一個堂堂鄉試解元,人中龍鳳,竟然被一個小孩說得詞窮,臉上火辣辣的發脹,這時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斯文,對著哄笑的眾僧高聲嚷道:   “爾等滿嘴的仁義道德,還不是每年雇工種地收糧?這麼會妖言惑眾,蠱惑人心,結果又有幾個人在乎你們的這些理論?又有幾個人給你們供奉香火?可笑!迂腐!”   智淺法師搖了搖頭,真誠道:   “善人不知其中詳情,敝寺‘雇工’名為‘雇’,實為‘請’,隻要在本寺代管的土地上勞作,收成多少他們就獲得多少,本寺不收一分一厘地租。我等吃食都是自己勞作而來,就連德深住持也不例外。”   智淺法師的草鞋邊上全是田裡的泥,眾人一看便知知道此話不假,隻有徐公子視若無睹,繼續質問:   “說得這麼好聽,那乾脆把地都分給窮人不就行了?到底還是自欺欺人!”   盡管徐公子一而再而三出言不遜,智淺法師仍然麵不改色:   “敝寺曾經這樣做過,可沒過多久分出去的土地又到了地主手裡,一時找不到好辦法,無奈才代管了這些土地。”   徐家擁田百傾,當中就有不少長寧寺分出去的田,徐公子對這事閉口不談。   說無可說,他留下一句“老不死的,走著瞧。”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