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印象之吃水的變化(1 / 1)

老家印象 紅土書生 1549 字 2024-03-17

老家印象   ——吃水的變化   自從我上了高中,家裡的條件就有了明顯的好轉,原因就是父親跟著舅舅學會了打機井,然後自己也弄了一臺設備開始打井。   打井的設備也很簡單,一臺拖拉機,一個井架加上一個鉆頭就可以開工了。由主家選好地址,一般都選在自家廚房的門口,這樣取水更方便。選好了就可以開工了,一般三五天就可以完工。主家管飯,每天安排一包煙,如果生活安排的比較好,那就盡量快一點,如果遇到了難纏的角色,那就拖幾天,最多不超過一個星期。打好井以後再幫別人建一個壓水或者抽水的設備就可以了,以後就可以喝清澈甘甜的地下水了。   由於打井屬於當時農村比較緊俏的生意,收入比較高,每隔幾天父親就會把錢交給母親。父親每天的早出晚歸,換來了一家人安逸的生活,也換來了一家人的歡聲笑語,因為他總喜歡講在打井過程中的各種有趣的事。當然了,也有打空的時候,打了好久也沒有出水的地方隻好填埋,重新選址,既浪費時間也耽誤其他地方的生意。   在機井尚未流行起來的時候我依稀記得村裡有一口老井,老井在山腳下,井旁邊還有一條小河。老井是用石頭圍成的,外麵很光滑,仔細看四壁,周圍長滿了青苔,水井也不知道有多深,上麵很清澈,下麵是青色的,反正大人一般不讓小孩子在水井邊玩耍。   每天清晨,各家的男人們都會挑著水桶去井裡挑水,遇到了還會彼此打個招呼,發根煙,也都是比較劣質的卷煙,連煙嘴都沒有。各家的廚房裡都有一個大水缸,灌滿一缸水是男人們的基本任務,因為這是一家人一天的吃水。   口渴了拿起瓢舀一瓢就灌下去,一股淡淡清甜的味道,特別回味。   小時候我們也會用一根麻繩係在罐頭瓶口上,慢慢的放到井裡,提上來就可以和小夥伴暢飲。放下去的速度不能快,否則瓶會摔碎的,收上來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則瓶口的繩子很容易脫落。去打水的時候都是偷偷過去,否則被大人發現了就是一頓打,至少也是一頓責罵。大人不讓孩子們過去玩耍,是怕孩子掉到井裡去了,更重要的是怕孩子們不懂事,往井裡尿尿。   我大學畢業後,外出務工,很少回到老家了,父親也不再打井了。因為打井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設備到位了就可以拉生意,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也越來越低,主家不再管飯,一天也就安排一包煙,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開始規劃進農村的自來水工程。   剛開始,打井的人到處宣揚自來水是河裡的水,沒有地下水乾凈,自來水需要交高昂的水費,用不用都要繳費,很多人信以為真,也就打一口井。當自來水管道鋪設到村裡的時候,大家對自來水的認識也不一樣了,政策上不用水就沒有費用,還免費安裝到戶,自己買個龍頭就可以使用了,龍頭一開,水就來了,而且水的口感並不比壓水井的差,就這樣,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安裝了自來水,用水確實更加方便,壓水井的設備漸漸銹蝕了,成了擺設。老井也已經沒有了,原來的小河已經拓寬了,用來養殖龍蝦。   兒時印象中的老井和曾經風靡一時的壓水井已經成了歷史,孩子們都不知道還有這些物件,也不知道那時生活的艱辛。   在物質優渥的現在,再也喝不到記憶中那甘甜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