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在完成交易後的第一個上午,啟程離開德維爾領。在他們離開前,馬休又預定了雞、鴨、鵝各100隻,要求商隊下次到來時能一並帶來。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內,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重要的事。 神父保羅和他的老師安德烈,從山上帶回了3顆紅楓樹苗。其中一顆被種植在廣場的花壇內,其餘兩顆在村口原大坑位置的兩側。 原先的大坑已經被填起來了,豎立了一塊紅木在掩埋好的土石之上,在紅木上刻上了神跡發生時的細節。不了解真相的人路過時,肯定會誤以為有一座墳墓在此,紅木就是它的墓碑。 之所以選擇楓樹,而不是別的樹苗,安德烈有著獨特的想法。在他如是解釋,紅楓火紅的顏色代表著強烈、熱情的生命力,又像極了初升的朝陽所蘊含的朝氣蓬勃,更是對德維爾領美好未來的祝福。 種樹,是帝國大部分區域的傳統。特別是,當人們喬遷至新的家園後。帝國的傳統觀念中,庭院中大樹的枝繁葉茂代表著家庭的興旺發達。 當然,大部分的平民家庭,會選擇蘋果樹、梨樹、櫻桃樹、石榴樹等等果樹。這些樹木價值便宜、易種植,又能結出大量果實。富有的家庭,則通常會選擇那些寓意美好、樹形優美的大樹,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從市場上購買蘋果、梨之類的水果。 好的兆頭,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即便是那些最古板的人。波特和馬休,對此也極為支持。同時下達了新的政令:三顆楓樹為領主的私有財產,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地采摘和砍伐行為;領地的所有居民,包含農奴們,可以平等地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綠蔭。 保羅和安德烈每日仍舊會給馬休治療,記憶海洋中殘留的頑固分子,仍然不肯消散或離開。不過,它再也沒過乾擾過馬休的睡眠。 除此之外,師徒二人還會做的事情就是給學生們上課。盡管兩人都有著發揚壯大光明教會的執念,但是他們兩人從來不會向不信仰光明教的居民進行宣傳,除非有好奇的村民主動前來了解光明教會。 重新開始積極做事的波特,多次詢問過師徒兩人其中的緣由。安德烈每次都是同一套說辭——信仰隻傳有緣人,主動的人才能有緣。奇葩的理論,讓波特深刻醒悟了光明教會信徒稀少的最大原因。 領地勞役簿已經整理出框架,波特又重新劃分了勞役團隊和工作內容。大量的人員被要求去為領地建設圍墻。同時,伐木、修路、城堡建設、修建水力磨坊,這些工作也都在同步進行著。有時,也會組織幾十個婦女一起進山采集堅果、漿果、蘑菇。 河中村,也基本在進行著差不多相同的勞役。 匠人們已經搬進他們的新家,酒館二樓又重新被空置下來。他們的房屋子所以能這麼快完成,主要是因為花了不少錢財換取其他村民的幫助。 酒館二樓會改造成了12間臥室。下次商隊前來貿易時,就能住在酒館中。也能因此賺取一些費用。 冬季第一個月中較為重要的一件事,是領地法庭的第一次開庭。開庭的時間就在第二個星期的周三中午休息時間,也是農奴們選出陪審員的第二天。其中兩個陪審員來自河中村。 提起訴訟的是一位老太太,一個寡婦。當她第一次聽說德維爾領要組織領地法庭時,便托人找到了領主波特,表示她要提起訴訟,狀告她的兒子未能履行贍養協議。 開庭的當天,法庭現場幾乎圍滿了群眾。開庭的位置,就在村口的荒野中。隻是在荒地上擺上了幾張桌椅便形成了一個簡易的法庭。馬休作為群眾,旁聽了這次開庭。 開庭時,12位陪審員首先當眾向他們信奉的神明宣誓,他們所做的判決絕對是公平公正的。 然後,站立在法庭兩側的10位民兵起身呼喝,“肅靜”。第一次領地法庭正式召開。 老太太聲淚俱下地控訴著她的兒子,描述著他的不孝和怕老婆的各種行徑。圍觀的群眾們,瞬間哄堂大笑。在民兵們又一次肅靜要求後,法庭重新恢復了安靜。 老太太的兒子和兒媳,站在老太太的右側,滿臉羞愧地低著頭,並未進行任何辯解。在波特多番追問之下,兒媳才說了是因為家庭困難,已經無法履行協議義務。他們家隻有能夠支撐半年的糧食,付現金,老人又不要。如果按照協議給老人提供糧食,他們家其餘的人可能就得餓死。 老太太不要現金的理由是,她覺得有錢也無法在領地內買到糧食,隻有糧食才會讓她覺得安心。 波特要求他們遞上之前簽署的協議,查看之後又分別遞給了一種陪審過目。 協議的內容如下: 老太太將她所有的土地和房屋轉讓給她的兒子,條件是隻要她還活著,她的兒子就應該誠心誠意地、毫無保留地按照約定條件贍養她。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9月的最後一天,她需要從她的兒子哪裡獲得200斤小麥、200斤豆子、200斤燕麥。在11月的第一天,得到5車木炭或乾柴。在四月的第一天獲得200斤小麥、200斤豆子、200斤燕麥。五月時需要獲得3蘇現金。在6月末,得到100斤小麥和100斤燕麥。同時,要為她提供一間長寬各5米的房間或房子,還要為她裝上嶄新的門和兩扇窗戶。兒子需要把東西送上門,或者由他的家人送來。如果兒子手裡沒有現成的糧食,必須按照市場上的價格向她支付價值相當的現金。如果兒子有違約行為,老太太可以收回土地和房屋,並自行對土地做出處理。同時,為保證協議永久有效,不被遺忘,按雙方意願將協議內容收錄進入烏木村的土地清冊中。 在一位陪審員宣讀了協議後,圍觀的群眾裡有不少人願意確認協議的真實性。也又老太太的3位鄰居出庭作證,她兒子確實沒有那麼糧食給到老太太,也並沒有虐待老太太。看著老太太富態的體型,眾人對此都沒有任何懷疑。 反而,波特不合時宜地說了一句,“老太太,您一年比我兩年吃的糧食都多呀。” 又引發了眾人的哄堂大笑。 最終,在12位陪審員的商議後,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並提交給波特。 判決如此:在判決後的第二年春季收獲之前,兒子需要盡最大努力、且需要優先為老人提供生活必需品。待春收之後,雙方可以重新約定新的贍養協議。新協議要保證一家人生存的前提下,盡量靠攏舊協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