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 相思不盡淚淒淒 欲上高樓恨頂低 去往匆匆皆過客 情絲作尺丈東西 解析: 1,相思無限,相思不斷,隻能倍感淒涼地天天哭泣,落淚。 2,想爬上高樓往遠看他(她)歸來的路,卻恨樓太低了,不能看得更遠一些。 3,因為心中有太多的相思,每天都不停地看著遠方,去了沒有回來的過路客,去了又回來、來了又去的過路客,都已經能分辨得出了,這些匆匆忙忙來去的人啊,都是過客,隻有他(她),才是我心中相思的人。 此處的去,指去了沒有回來的人。往,指有來有去的人,有去有來的人。 往,本義並不代表去和來,但是中正以為,“往”字是一個介詞,可以同時作“往那邊”和“往這邊”講。否則,往復,應該如何理解呢? 復是重復,單純的“來”,不能在沒有“去”的情況下再“來”一次,“去”,也不能在沒有“來”的情況下,再“去”一次。 隻有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才能去使往“復”二字連起來運用。 此處用“去”和“往”兩個字,來描寫“看”到兩種不同過客的主人公,相思到了一種不可描述的地步了,需要多久,才能分得清哪個過客是“去的”,哪個過客是“往”的? 4,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她)一去不回,主人公隻有把心中的情絲拿來作尺子,丈量一下他(她)與此地的距離,來推測他(她)的歸期。 延伸解讀: 寫到此處,多情就到了極致了。 情絲是什麼?古往今來,也從來沒有人能夠見到這種“東西”。 情,是一種情緒,一種情感,是非實體的虛幻之物。情怎麼可能化為“情絲”? 用情絲化為尺子,就更加是天方夜譚了。 可是,以虛化實,進行虛實辨證,不正是作詩的一種上乘手段麼? 情是虛的,情深到了極致,讓它實化好了,讓它化為情絲,安慰一下主人公的相思之苦,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都能化蝶,為什麼這裡不能出現情絲作尺呢? 情感到了深處,連生死都能超越,化為情絲,不也是很正常的麼?姑且信之。 不信的人,那是你的情還沒有到最深處。 世上最說不清的,可能就是情了。 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但凡與情字相關,都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孟薑女哭長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都是令人神往的故事。 這是愛情的層麵。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鐘子期與伯牙,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讓,為智伯瑤而死,褚葛亮為劉玄德盡忠,劉備張飛為關羽而亡。 到了近代,炸碉堡的,堵機槍的,拋頭顱灑熱血的,舍身取義舍身成仁的義士,都令人驚嘆不已。 沒有人能說得清,情之一字,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沒有人能說得清,究竟什麼是情,情深到極致是怎樣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 中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