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下自己走過的路。是想讓更多人的讀後,能通過我的自我剖析。做決定前,有所警醒。在培養孩子時能盡量多的關注孩子的獨立人格形成。學到一些方法技巧。 也真心希望所有還在努力奮鬥的普通人們,能保重身體。多一些時間和父母,孩子相處。開心每一天。 我姓李,出生在1986年的10月份。1986年9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計劃生育”鼓勵一對夫妻隻生於一個子女。作為MY市鹽亭縣富驛鎮花林金星村的農村,父親因為讀過高中,當時擔任大隊的隊長(一個村,有10個左右大隊),無編製。需要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所以我注定是獨生子。 在我的記憶裡,我家住著平房,一字排形,三個門。每個門進去的空間再隔為兩個區域。 右邊一個單扇門,進門是豬圈和牛棚,以及沉井式的糞坑。豬和牛的糞便都需要每天拿著糞簸箕,去裝載到糞坑。快樂童年中包含我們開心的把周邊路上的牛糞往家裡裝,獲得父母鼓勵。因為在肥料欠缺的80年代,這就是能讓家裡的梨樹,柑橘樹,貧瘠土地更多產糧食的重要養分。 左邊是雙扇門,空間比較大,因為需要把值錢的農具都放進去,不是擔心被偷拿。主要是需要放在屋內,防止下雨淋壞。因為有木頭結構的犁(耕地用),鋤頭(挖地用),鐮刀(收割稻穀,麥子,割豬草),鐵錘(敲打緊固農具組合部位),獨輪車(人力運輸比較重的),風車(分離穀物的雜質和空殼),竹子結構的筢子,曬墊。很愛惜他們,破了也是能補就補。因為沒有更多的錢來買新的。 中間是正門,進去左邊就是主臥室,父母休息的地方,臥室旁邊,隔一麵墻就是我的臥室。右邊是能放下一個八仙桌的和電扇,15平方的客廳,穿過客廳往後就是廚房,廚房和右邊的豬牛房相連,牛房在豬牛房外側,豬圈在豬牛房裡側。 我母親特別勤勞,因為她把家裡收拾的非常乾凈。在屋前種上各種花,牽牛花,月季。在屋前種上各種蔬菜,養著幾隻大鵝,還有我最好的陪伴,一直陪了我很多年的土狗。 我父親排行老大,他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也就是說我爺爺奶奶有四個孩子。寫的一手好字,象棋也下的很好。所以我爸經常會以教育人的口吻和所有人溝通。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他是感覺的到,但也不容易改。從實際來看,就是所有人都認可他的能力,所有人跟他相處都會覺得累。所以大隊長當了幾年,最後落選了。 對於我來說,我當時最開心的是改善夥食的時候,就是每2周等著收鵝蛋的大叔的再次到來,因為他會退回不能孵化成鵝的鵝蛋。這種是不能換成錢,貼補家用,也是我當時能吃到的葷腥。 4歲以前的記憶是美好的,因為有父母陪伴,雖然當時家裡沒有電視。晚上大部分時候還要點著煤油燈,父親生火,加柴。母親做著手工的麵條,小蔥煎鵝蛋的香味,現在想想,我願意一直那樣的溫馨。父母在盡一切的力量去做好吃的給我,把有營養的都給我吃。他們吃著紅薯,紅薯葉,把白米飯給我吃。我還會把碗裡帶著的一點紅薯,夾到他們碗裡,因為我會覺得白米飯,就是得不增加任何其它食材,吃起來才是最香的。 米是有限的,因為當時的畝產還不高,土地也有限,上交完各種政策性糧食,剩的不足以每天吃上白米飯,麵條。更多的是玉米麵糊糊,加一些紅薯,紅薯乾,再加一些青菜葉。 父母心裡總覺得沒給我更好的吃的,穿的。所以當我任性,挑食,吃飯態度不好。他們沒有及時的,嚴厲的進行教育和糾正。沒有讓我知道我做錯了,需要改正。去明白,當時父母已經是盡了最大努力,需要珍惜糧食,把好的食物,也要和父母分享。 要從小培養孩子和父母的感同心理,知道父母做任何事,都是付出了時間,精力。需要珍惜擁有的勞動成果,小到家裡乾凈的環境,大到城市裡價值幾百萬的房子。都是父母努力換來的,如果不珍惜,就是不尊重父母的付出。 當孩子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分享勞動成果,更會在以後的人生種遇到的種種機遇,誘惑,會先和父母分享,聽取他們的建議。更能少走彎路,掉落陷阱。 我當時的世界裡隻有父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父母除了我,還需要支撐一個家的日常開支,還需要照顧他們的父母,還需要有各種村裡的生老病死的人情需要處理。他們需要都盡心盡力,所以在我讀一年級時,他們選擇去河北石家莊打工了。 1990年,中央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極大的推動了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作為長江源頭的四川,也感受到政策的暖意,隨著經濟活躍也開始出現了各種小商販,市場產品也逐漸豐富。 父母經同村人介紹,決定一起去河北石家莊的一個工廠工作。生產的主要產品就是預製板(建設新樓房時,每層用預製板)。 三年多時間,我和我幺爸的孩子一起住爺爺奶奶家,每天按時上學,放學。寒暑假去外婆家生活。每三個月最期待,又害怕的就是得到父母寄來的書信。那時候書信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我爸和我爺溝通一些重要人情的一些費用和相互慰問。另一部分是來自對我的單獨教導,會詢問我得學習情況,關心我的冷暖,吃飯有沒有吃飽,在學校有沒有認真聽課,尊敬老師。最後總會說很想我。也能清晰記得信裡那被眼淚弄花的字跡。 他們是那麼的想我,無時無刻的牽掛,為了家庭,有不得不放下抱我的手,去體力勞作。隻有晚上,在被窩裡寫信,並三個月才能有一個來回的溝通。 那時的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沒有父母在身邊,但我一直希望他們在身邊。 請盡量讓孩子在身邊,租房也沒關係,陪伴很重要。因為都是彼此最大的山。
童年-白紙人生的第1筆彩繪(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