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材料院專家組來訪以及論文正式發表(1 / 1)

最新網址: 布魯斯-普利策把審核冰雹猜想的論文,當成了是最重大的工作去做的,他擔心自己的水平不夠,就直接去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他找到了安德魯-懷爾斯,來幫忙‘拆分’論文內容。 安德魯-懷爾斯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最著名的數學教授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國際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名次上都可以排進前三,因為他完成了費馬猜想的證明,讓這個跨世紀的猜想成為了費馬大定理。 在完成了費馬猜想的證明以後,安德魯-懷爾斯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 過去二十多年時間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應邀到世界各地高校、機構去做演講,順便獲得了一連串兒的獎項,也參與著一些數學會的事務。 當然,也少不了被邀請擔任頂級數學期刊的審稿人。 麵對著名數學猜想的證明論文,安德魯-懷爾斯自然是充滿了興趣,他的水平確實非常的高,和同事一起研究了一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就把論文分成了七個部分。 安德魯-懷爾斯道,“雖然論文的頁數並不多,但是其中的證明,要理解起來並不容易。” “即便隻有兩三頁的內容,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確認(是否正確)。” 布魯斯-普利策聽的直咧嘴,二十多頁的數學證明論文,結果就是“論文頁數不多”? 一個數學證明,二十多頁啊? 全世界能說這種話的人,大概就隻有安德魯-懷爾斯了,他的費馬猜想證明超過一百頁,二十頁就隻是一個零頭而已。 有了安德魯-懷爾斯的幫忙,論文拆分工作很順利的進行。 安德魯-懷爾斯和同事一起,決定審核論文最開頭的兩個部分。 布魯斯-普利策則是把其他部分發給了之前聯係的人,他的人脈確實非常廣,負責審核內容的人中,有三個菲爾茲獲得者,一個沃爾夫獲得者,還有兩個是克雷研究所的教授,陣容之華麗足以讓人咋舌。 他們就一起通力合作,審核起了冰雹猜想的證明。 …… 王浩發現論文進入二審狀態,也有點期待通過審核,他的證明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沒有復雜到像是懷爾斯的費馬猜想證明那樣,必須通過本人的解釋,才能對內容進行確認。 所以王浩並不怎麼擔心,審核通過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幾天,他的生活不急不慢。 前一段時間實在太累了,隻要有時間就一直在做研究,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現在已經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證明,自然就可以輕鬆上一段時間,暫時也不需要去考慮新的研究。 最少這個星期是非常清閑的,他的選修課《初等數論》是從第三周開始的,概率論的重修課也是第三周開始。 換句話說,他已經沒有課程了。 科研上,暫時沒有新的內容,教學上也沒有課程。 王浩成為了綜合樓辦公室裡最清閑的一個,因為平時也沒有學生找過來,他就純粹上班喝喝咖啡、看看書,甚至連續刷了好幾個電影。 下午的時候,王浩坐著張誌強的車,順便去了趟商場,路上和張誌強聊著,就感覺自己也應該買輛車。 張誌強一直在說著自己的車,“十八萬,合資車,這輛車很好開,馬力足、加速快,不比那些四、五十萬的差。” “主要還是車小、輕,動力夠,加速就快……” 他說著還顯擺了一下自己的車技,一個加速把前麵的車超了過去,臉上頓時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王浩思考著道,“我想起來了,商場旁邊好像有個4s店,要不我也去看看?” “走,我帶你去。” 張誌強頓時來了興趣,帶著王浩就去了4S店。 他們進了賣車的4S店以後,隻用了20分鐘,就在銷售滿臉賠笑下出來了。 等重新上了車以後,張誌強滿是糾結的問道,“王浩,你怎麼不再考慮一下就決定了呢?” “應該再仔細看看啊,仔細研究一下,看看哪輛車的性價比更高,而且你訂的那輛售價有些偏貴。” “我覺得吧,定的太倉促了,他們這種店就賺伱這種人的錢。” 王浩有些不理解的問道,“買貴了?” “那倒不是。”張誌強搖頭道,“他最開始說27萬,後來我不是幫你還了三千嗎?最後是26萬7,價格應該還好吧,但就是……” 張誌強也不知該怎麼表達。 王浩隻看了一輛車就直接定下來了,他就幫忙還了一下價,可是買車怎麼能這麼倉促呢? 他總是感覺怪怪的,有些不對。 王浩不在意道,“隻要沒比別人買的貴不就好了。” 張誌強還是有些糾結,他盡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你總該研究一下吧?動力啊、性價比、車型,也不一定要買這個品牌。” 王浩搖頭道,“研究那麼多乾什麼?這一款車,好像是這個品牌賣的最好的,就沒有必要去分析了。” “我又不懂車,再怎麼仔細研究,還能比那些賣車的懂嗎?浪費這麼多腦細胞乾什麼,市場已經幫我做分析了。” “……好像也有道理。”張誌強仔細想想,似乎是這個道理。 當啟動了車子以後,他腦子就不由得思考起來。 他自己買車的時候是提前研究了很久,看中了兩三款以後又糾結了很久,甚至到網上看了很多的攻略,才終於決定下來。 王浩買車隻是進去看了一款,知道這一款是賣的最火爆的,就決定訂下來了。 這個差別在哪裡呢? 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研究買車上,而王浩根本就沒有花費任何精力,就像是到商場買了一件衣服,根本不管什麼材質之類,隻要看著順眼就可以了。 結果呢? 他買的車似乎也沒有比王浩買的車性價比更高。 張誌強理清了思緒,不由得陷入更深一層的思考,“難道,這就是我比王浩差的地方?我總是把精力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即便是很努力的去分析,但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意義,直接看哪款車賣的更好,就買哪款車。市場已經幫忙分析了。” “有道理啊!” 張誌強思考著,都感覺自己的人生獲得了新的感悟,思想仿佛都已經進入新的層麵。 等王浩下了車離開,他一個人坐在車上的時候,再仔細一想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 “為什麼我買車會糾結很久呢?” “如果我手上有個幾百萬,我也不會糾結,看到哪個好就直接買了,性價比是個什麼東西……老子不在乎!” “還是窮啊……” 他頓時流出了貧窮的淚水。 幾天後。 王浩提了新車上了牌照,開車去上班,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學校距離家非常的近,但因為有了新車,還是開一開感覺比較好,到路上的時候,他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蘇映雪!” 王浩打開車窗喊了一句。 蘇映雪套著個長款羽絨服,慢悠悠的在路邊走著,她有些疑惑的扭過頭,看到王浩頓時露出了一抹笑,“你新買的車嗎?” “對,你也去學校嗎?” “去納微實驗室。”蘇映雪說道。 王浩點了點頭示意蘇映雪上車,她係上安全帶以後,笑問道,“你不會是新手司機吧?” “老司機,放心吧。”王浩笑說了一句,不急不慢的踩油門往前走,前世確實是個老司機,但新車還是要適應一下。 兩人聊了起來。 蘇映雪談到了納微實驗室,說起將會有航空材料院的人來,“我聽夏教授說的,看來以後納微實驗室會有發展了。” 王浩倒是不怎麼關心,他也跟著說了幾句,就問起了微球研究項目的進展。 蘇映雪點頭道,“比預計的還要快一些,已經能成功分離微米級的微球,但是在近一步,還是要繼續研究,但是我感覺,標準應該很快能達到0.5微米,在0.2微米以上的標準上,應該不會有什麼技術障礙。” “那就好。” 兩人說了幾句就已經到了停車場。 蘇映雪要下車解安全帶,發現安全帶沒有自動收回去。 王浩看了眼,乾脆就半趴過去,幾乎是半摟著蘇映雪,胳膊不經意貼近了柔軟位置。 他順勢把頭湊過去,越過蘇映雪用手拽了下。 “嗖!” 安全帶迅速收了回去。 他疑惑道,“這有什麼問題?” “剛才沒注意掛在胳膊上了。”蘇映雪解釋了下,打開車門,下了車朝著他甜甜的一笑,扭身走開了。 在扭過身以後,她的臉上不由帶上一抹紅潤,腳步頓時輕快了一些。 王浩看著蘇映雪的背影,回想起剛才的事情,頓時反應過來,暗自琢磨著,“她不會是故意的吧?” “占我便宜?” 他輕笑著搖了搖頭。 …… 第二天上午,航空材料院牽頭組織的專家組,已經來到了西海大學。 專家組的陣容非常華麗,其中包括兩個院士、五名研究員,還有兩個隨行的博士生,分別來自三個機構——航空材料院、武鋼中心研究院以及高分子材料實驗室。 實際上,就是曲世剛牽頭找了幾個熟人一起來的。 除了航空材料院的曲世剛以外,另一個院士是武鋼中心研究院的王基銘。 王基銘是很有名的院士,是武鋼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長期從事低成本高性能鋼鐵材料研發和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研究。 一行人來到了西海大學,頓時就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學校派出的接待陣容也很華麗,包括宣傳部主任王海燕、科技辦公室主任朱建平,當然也少不了納微實驗室負責人夏國斌,其他還有學校的幾個材料學研究員、教授等等。 接待的人中最核心的還是夏國斌,因為他是納微實驗室的負責人,而曲世剛一行人,前來的‘目的’就是參觀考察納微實驗室。 夏國斌對於曲世剛一行人的到訪非常重視,他已經準備了一大堆的腹稿,甚至針對納微實驗室的每一個辦公室,每一個設備、人員,以及所做過的項目,都仔細斟酌思考了一番,想好了該怎麼去介紹。 但是來訪的一行人,尤其是領頭的曲世剛,談的話題似乎有些怪異,“王浩教授的辦公室是在哪啊?” “他平時是在什麼地方辦公?” “今天他有課嗎?我們來會不會打擾?” 甚至還說了一句,“要不先去看看王浩教授?” 身後的曹東明聽著都感覺有些過分,他趕緊提醒用手拉了下曲世剛的衣袖。 夏國斌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他還以為是王浩的名氣大,也就跟著說起王浩是優秀的數據挖掘專家,還幫過納微實驗室做實驗數據分析之類。 這些話是說到了點子上。 話題轉到王浩的身上以後,溝通起來就順暢多了。 這個話題一直到進入納微實驗室才終止。 夏國斌開始介紹起了納微實驗室,也是說起了在做的項目,尤其和創維科技合作的微球項目,幾千萬的橫向項目,自然要重點做介紹。 曲世剛聽著介紹,頓時感到有些驚訝,“微球項目,創微集團?你們實驗室還有這種項目?” 這句話一說出口,周圍忽然安靜下來。 曹東明按住腦門低下了頭。 其他人則都有些驚訝,他們來之前並沒有對納微實驗室進行詳細了解,隻是組建了專家組,就跟著過來逛一下而已。 夏國斌用力扯了扯嘴角,他剛才就覺得有一些不對勁,到現在就感覺更覺得不對勁。 這一行專家來考察納微實驗室,竟然連納微實驗室做的項目都不知道? 但是,他還是壓下了心中的疑惑,開始認真做起了介紹。 這時候,專家組的人是真正認真起來,幾千萬的橫向項目,尤其是和私企合作的研發,可不是一般實驗室能接到的。 像是一些國家重點的實驗室,能接到的橫向項目,都是和國企合作的項目,國企,尤其是大型的企業,合作研發肯定會找高端的實驗室,而且隻有這些大型的企業,才會把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上。 私企也會投入一定資金進行研發,但因為大部分私企規模有限,投入的經費就相對少了很多,而且每一筆研發投入都會精打細算。 創微集團肯投入幾千萬和納微實驗室合作進行研發,足以說明納微實驗室的實力了。 這甚至比一些實驗室,接到上億的橫向項目更有說服力。 專家組一行人變得認真起來。 夏國斌才終於有機會,把打好的腹稿一點點說出來,他邊說邊帶著專家組參觀,包括實驗室、設備等等,都很詳細的進行了介紹。 納微實驗室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他們是做納微材料技術的研發,納微材料的研發不同於合金的研究,技術、設備,看起來要更高端一些。 尤其是新引入的穩態高磁場製造設備,能夠製造都超高的磁場,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 在參觀結束以後,專家組一行人對納微實驗室的評價不低。 曲世剛都感覺是來對了。 當然了。 相比納微實驗室來說,顯然王浩要更加重要。 所以學校招到一行人吃飯的時候,曲世剛、王基銘、曹東明,就借口到處看看走開了。 夏國斌也隻能繼續招待其他人。 曲世剛三人去了綜合樓辦公室。 他們已經打聽好了,王浩長期就待在辦公室裡,但是等到了綜合樓的時候,他們就看到樓門口堆了一大堆人,其中包括好多的記者。 他們正準備進去,就被保安攔住了,“現在除了樓裡的人,其他人不能進。” “為什麼?” “你們有什麼事嗎?” “我們找王浩。” “找王浩教授?”保安一指旁邊的一群人,“看到沒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都是來找王浩教授的。” “……我們是航空材料院的。”曹東明趕緊解釋一句。 保安很淡定的說道,“我不管什麼材料院不材料院,反正現在就是不能進。” “……” 曹東明知道肯定擰不過保安,就乾脆到旁邊問了一下,具體是發生了什麼。 有個中年記者記者解釋道,“這你都不知道?你肯定不是學校裡的人,對吧?” “《數學新進展》知道嗎?國際四大數學期刊之一,最有名的學術期刊!” “這個期刊剛剛刊登了王浩教授的一篇論文!” “知道是什麼論文嗎?” “那可是角穀猜想的證明!角穀猜想知道嗎?我給你解釋一下啊,就是說……” 曹東明發現自己竟然被一個新聞係的記者做數學科普了,但他還是裝出認真聽的樣子,同時,心裡也是震撼不已。 角穀猜想? 王浩證明出來了? 等記者全部說完以後,他走的回到了曲世剛的旁邊,滿心震撼的說道,“曲院士、王院士,我剛才問清楚了。” “王浩他……” “完成了角穀猜想的證明!這些都是來采訪他的!” 曲世剛和王基銘頓時也被驚住了,“什麼!” “角穀猜想?” “別開玩笑了?!” “論文已經發表了,是不是真的,我們查查就知道了……” 早上醒來就頭疼,現在頭疼、眼疼。 帶著煎熬寫完了更新,很難受,晚上不知道狀態怎麼樣,提前說一下,可能沒更新了,大家不要等。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