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希望王浩不會受到太大打擊吧!(1 / 1)

最新網址: 布魯斯-普利策完全悠閑不起來了。 他在辦公桌前正襟危坐,看著電腦上和王浩對話的文字記錄,一條又一條、一個單詞又一個單詞,仔細的看,他想知道王浩是否是在開玩笑,但發現怎麼也不像是玩笑。 “難道是真的?不行,再問問!” 布魯斯-普利策趕緊打了幾行字發過去,“王浩博士,是真的嗎?你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證明?” “還在不在?拜托,不要開這種玩笑,好不好?” “是真的還是假的……” 他連續發了好幾條消息,可惜再也沒有了回復。 這時候,布魯斯-普利策有九成確定王浩不是在開玩笑,他開始仔細的思考起來。 剛才他是在開玩笑。 當聽到王浩說完成冰雹猜想的證明能不能夠下個月刊載的時候,他直接就說可以加印,網站也會同步發表,但實際上是不可以的。 不管是網站刊登,還是臨時加印都不是大問題,問題在於審稿。 《數學新進展》是國際數學四大頂級期刊之一,他們必須最大程度的保證發表論文的正確性。 哪怕是發表一篇沒什麼影響的小論文,論文的正確與否也比內容是否有影響力重要的多。 如果刊登了一篇角穀猜想的錯誤證明,對於期刊的權重、影響力,都可以說是個重大打擊。 即便投稿人是王浩,已經在國際上發表過頂級的數學成果,但更加優秀的數學家比比皆是,布魯斯-普利策都認識好幾個菲爾茲、沃爾夫得主。 王浩相比來說還是要差一些的。 另外,冰雹猜想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猜想,知名度很高、影響力實在太大了,隻要發表出證明,影響力都會擴散到數學界以外,很多媒體都會對此進行報道。 《數學新進展》發表出了論文,就表示認可了證明,若是後續報出證明是錯誤的,對《數學新進展》有什麼影響不去想,布魯斯-普利策覺得自己可以寫離職報告,甚至再找一份薪水低一些的同行業工作都不容易,他會被其他數學雜誌編輯部直接拒絕。 所以審稿肯定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怎麼辦? “剛才已經答應了,王浩肯定當真了,如果收到投稿還推遲到下個月發表,王浩很可能會撤稿,甚至以後都不會再和《數學新進展》合作。” “這種級別的論文也是一定不能錯過的!” “絕對不能錯過!” 布魯斯-普利策很清楚重大數學成果的重要性。 《數學新進展》是國際數學四大頂級期刊,可即便‘再頂級’也還是數學期刊,也要麵對同行業的競爭,他們必須吸引更多更優秀的論文投稿,才能夠保持行業內的競爭優勢,才能夠穩住那些訂購了雜誌的學者們。 冰雹猜想的證明隻要發布出來,肯定被全世界所關注,一些最頂級的數學機構,都會關注到《數學新進展》,雜誌的訂購量肯定會上升,同時影響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那麼問題又回來了,現在怎麼辦呢? 布魯斯-普利策用力一咬牙,就開始不斷打電話、發郵件,他幾乎聯係了所有認識的頂級數學家,包括幾個菲爾茲、沃爾夫得主,包括克雷數學研究所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數學教授們。 “有沒有時間,幫忙做個審核,冰雹猜想的證明,一部分就好……還不確定……” “很急,也許過兩天會收到稿件,先謝謝了!” “投稿人要保密,但肯定會有……” 每一個被聯係的數學家都很感興趣,因為審稿的內容可是冰雹猜想的證明。 即便是錯誤的證明,找出錯誤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數學新進展》還是很有權威性的,編輯部的人也很有水平,一審看不出錯誤的證明,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不少人都很期待。 其中也包括水木大學數學科學中心的邱成文。 邱成文也認識布魯斯-普利策,數學科學中心的論文,也是優先發表在《數學新進展》上的。 當聽到布魯斯-普利策說,希望他能夠幫忙審稿內容,還是冰雹猜想的證明,邱成文頓時來了興趣,即便他已經過了70歲,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上,但依舊對於數學,尤其是最新的數學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 邱成文也和好多數學家一樣,問了一句,“能說論文作者嗎?” “抱歉,投稿人是保密的。” 布魯斯-普利策給出個標準答案。 …… 時間到了第二天。 王浩很早就去了辦公室,把證明過程從頭到尾的計算、梳理了一遍,隨後輕呼了一口氣。 他看了一下時間,繼續整理了一下,還在前麵寫了一點小介紹。 然後就投稿了。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肯定在投稿之前仔細的修正格式,還要添加很多介紹進去。 王浩卻根本不用這樣做,這就頂級數學家的特權,完成了大成果以後根本不用去修正格式,類似的工作期刊編輯部都會負責,邊邊角角的修正工作,他們都會派專門人來做。 當然,一般的論文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王浩的投稿非常的平淡,就隻是和往常一樣,把稿件直接在網站上進行投遞。 然後他準備給布魯斯-普利策發消息,才發現對方發過來好多消息,他仔細的看了一遍,決定對於這些消息不予理會。 “我已經投稿了。”他發了一條消息,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下個月初無法發表,務必提前告訴我。” 一切搞定! 王浩心無波瀾。 他看了一眼時間,才發現已經到了九點半,趕緊翻開《代數幾何》的教材看了眼,因為一直忙於角穀猜想的證明,他還沒有對課程進行準備。 好在第一節課都是講的基礎,甚至還有一半是在對‘代數幾何’學科的介紹。 “這種內容照著課都應該也沒關係吧?不過也可以自由發揮,隻是人物介紹發展史而已,目的就是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程……” 王浩思考著。 張誌強上完了課,回到了辦公室裡,見到王浩立刻湊過來,像是做賊一樣的小聲問道,“怎麼樣?證明寫完了嗎?” “已經投稿了。” “這麼快?”張誌強感覺很意外,他甚至還有些激動,“投的哪裡?” “《數學新進展》。” 張誌強聽話點了點頭,隨後繼續問道,“那要下下個月才能發表了吧?這還算速度快的,正常來說要三個月以後。” “那不會。”王浩搖頭道,“算時間,下周就應該能發表了吧,他們的主編和我這麼說的。” “《數學新進展》的主編?” “對。” 張誌強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了,他從小到大最反感特權待遇。 現在特權就出現在了眼前,同樣是給學術期刊投稿,其他人審核通過還要慢慢的排隊,而眼前這個家夥投稿以後竟然說一個星期後就能發表。 還講不講理了? 他憑什麼就能插隊發表? 什麼?他的論文是解決角穀猜想?算了,沒事了! 想想自己能完成如此重大的研究,也肯定能夠到四大數學頂級期刊上插隊吧? 特權,真是美好啊! 張誌強美美的憧憬了一番,隨後問了一句,“你確定能發表嗎?如果不能呢?” 王浩道,“那我就把投稿撤回,然後發布到網絡上,佩雷爾曼(龐加萊猜想證明者)就是這麼乾的,我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能第一時間被更多的人看到。” 張誌強朝著他豎起了大拇指,他有點希望王浩的論文不能在下個月初發表了。 角穀猜想的證明,如此重大的數學成果,直接發布在網絡上,聽起來確實很有意思。 王浩主要是不想等太長時間,這麼大的成果發布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根本不需要影響力大的數學期刊來增加權重。 如果是發表在數學四大期刊上,好處就是能夠更快的被國際看到,就能更快的頂級機構認可。 不想承認,也必須要接受的是,國內數學機構的權威性,相對還是小很多的。 …… 王浩和張誌強聊了幾句就去上課了。 《代數幾何》。 他對這門課程已經期待不已了。 之前不管是《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還是其他什麼課程,所講述的數學,都可以說是百年前的數學了。 那些知識內容在百年前就有,甚至幾百年前就有。 高校的本科級數學課程,聽起來似乎很高深,其中的內容說白了都是百年前數學家研究出來的,甚至幾百年前的數學家,研究的都更要高深的多。 比如,波恩哈德-黎曼,他在170年前,就研究出來了黎曼幾何,但本科級課程的涉及到的知識領域,遠達不到黎曼幾何的程度。 《代數幾何》,才是真正的現代數學。 《代數幾何》,研究的是維度空間中若乾個代數方程公共零點,所構成的集合的幾何特性。 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復雜,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X2+Y2=1(平方),一個標準的平麵方程,對應的幾何圖形則是一個圓。 這是高中數學級別的理解,研究的是方程的實數解。 如果放在《代數幾何》的內容中,研究的就不是實數解,而是復數解,在實數解上,它是一個標準的圓,但如果是復數解就變成了一個球。 再拓展,X3+Y3=1(三次方)呢? 這個方程圖形則變成了一個圓環,當冪數n大於3的時候,對應的圖形就變得非常復雜,依靠想象已經很難理解了。 這就是《代數幾何》,研究的是方程所對應解形成的圖形,是以幾何的方式去研究代數問題。 《代數幾何》和很多數學領域都有關係,比如像是數論、解析幾何、交換代數、微分幾何、拓撲學,等等,它所包含的一些方法研究,對於其他學科都有很大的參考和應用價值。 王浩之所以對這門課程有期待,主要還是想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偏微分方程和數論,而數學學科很多都存在關聯性,拓展知識領域,對於研究數學理論幫助是非常大的。 十點鐘,學生們都到了教室。 王浩的課程是非常受歡迎的,學生們對於課程也是期待不已。 當進入到新學期以後,王浩的心態也放平了很多,因為是研究生課程,也不用刻意要求學生怎麼樣,大多數學生都會很認真的聽。 另外,很多學生都不是生麵孔,甚至說大部分都是熟麵孔,他也沒有講課堂紀律之類的內容,直接就進入了課程中。 王浩站在講臺上,踱步走下來開口道,“這門課程叫做《代數幾何》,有同學對內容有了解,也有同學不了解,但是你們首先要清楚一個問題,《代數幾何》是真正的現代數學。” “而你們之前學到的很多數學內容,不能說是古代數學,其內容也是百年前,甚至幾百年前數學家的知識成果了。” “學習《代數幾何》,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一個數學家,這個人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叫格羅滕迪克,是無國籍的猶太人,也是一名非常傳奇的數學家。” “他的研究促使巴黎高等研究院被公認為世界代數幾何的研究中心,同時,現在我們所能學到的很多代數幾何內容,都是格羅滕迪克的成果。” 格羅滕迪克是個非常有思想的超級天才,也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數學家之一,甚至被一些人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沒有之一。 他研究代數幾何總計有12年左右,12年中寫出了上萬種代數幾何的規律,一個人就幾乎構建起了整個代數幾何學科的體係。 格羅滕迪克的思想也很重要。 當時數學就被認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一個問題,那麼就用一個數學方法去解決,而格羅滕迪克認為,數學研究不能隻是解決數學問題,而是要研究一整套數學理論,有什麼問題直接在理論中尋找方法,一切就都能夠解決了。 他的這種思想對於現在數學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隻可惜,天才往往性格很激進。 因為年輕時所經歷的戰爭,格羅滕迪克是一個激進的和平主義者,他可以為了戰爭而放棄自己從事的數學研究。 隻有42歲的格羅滕迪克,就因為YUE戰而放棄了喜歡的數學研究,就乾脆去河內去講解數學。 後來格羅滕迪克乾脆到O洲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做了個隱居的佛教徒,甚至還拒絕了克拉福德獎和25萬美元的獎金,理由是他認為應該把這些錢花在年輕有為的數學家身上。 之後格羅滕迪克就一直在隱居,直到幾年前默默的去世,甚至都沒有幾個媒體做出報道。 王浩講解著《代數幾何》的發展史,也讓學生們不覺投入其中,跟著一起感受格羅滕迪克的偉大和激進,同時也意識到,《代數幾何》確實是現代數學。 這門學科的出現、發展,距離現在時間已經非常近了,再去追溯也隻有短短五十年。 …… 當王浩正在進行自己的課程時,夏國斌正在納微實驗室的辦公室裡,仔細看著收到消息的每一個字。 上麵的消息讓他感覺精神振奮。 那是來自航空材料院的消息,他們組建了專家團隊,準備來納微實驗室參觀考察。 這看起來有些不請自來的意味,即便是航空材料院和納微實驗室也是平級的,都隻是科研機構而已,並不是上下級的所屬關係。 但是夏國斌可不在乎什麼不請自來,重要的是對方是航空材料院,航空材料院的專家來納微實驗室是乾什麼? 這很可能就是考察實驗室條件,很可能就有個大項目了啊! 對於納微實驗室來說,航空集團隻分出一點點的研發資金,都足夠讓他們吃個飽了。 項目,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夏國斌也覺得是自己努力發展實驗室有了成果,都已經被航空集團注意到,還特別派出專家團隊來考察。 這太令人振奮了! 夏國斌都有些抑製不住心裡的激動情緒,如果是在年輕個十歲,他可能會直接跳起來歡呼慶祝。 他馬上出門,嚴肅的讓大家打起精神。 “過幾天航空材料院的專家團隊就要來了,我們一定要讓他們看看納微實驗室的能力水平,讓他們看看我們的精神麵貌、對待研究項目的專注、投入、認真……” 夏國斌連續說了一大通,意思就是一定要給航空材料院的專家團隊留下好印象。 …… 第二天,綜合樓辦公室。 王浩坐在辦公室裡,悠閑的喝著咖啡,和其他人聊聊天,他並沒有在說起角穀猜想,但對於投稿情況也是很重視的。 當打開已投稿件查看狀態的時候,就發現稿件已經快速進入到二審階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個進度還是讓他感到滿意的。 “二審?會是什麼專家做評審呢?” “普林斯頓?克雷研究所?還是瑞典科學院?”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數學新進展》這種頂級的數學期刊,評審專家團隊可不限於一個國家。 於此同時。 邱成文正坐在辦公室,查看著新收到的郵件消息,他發現《數學新進展》的編輯部已經發來了一段數學證明內容。 下麵還有布魯斯-普利策的留言,“邱教授,這是冰雹猜想的其中一部分證明。 再次感謝!” 邱成文感興趣的下載了內容,看著上麵的兩頁證明內容,發現其中蘊含了很精妙的轉換方法,大體瀏覽一下就知道,應該沒什麼問題。 他又不由得琢磨起來,“難道角穀猜想要被證明了?” “可能吧……” “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 邱成文思考著不由的想到了王浩,他記得王浩來數學科學中心的時候,說自己在研究一種新的數學方法,可以用來證明角穀猜想。 現在角穀猜想已經要被證明了。 “這就有意思了。” “看來王浩的研究是慢了啊!如果他知道了這個證明,可能會放棄自己的研究吧。” 邱成文想著嘆了口氣。 科研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有人用了幾年去研究一個問題,在研究出來之前,結果卻發現已經被其他人證明了。 幾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希望王浩不會受到太大打擊吧……” 他搖搖頭,認真看了起來。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