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輿論後續、 陳建林的尷尬境地以及武鋼的邀…(1 / 1)

最新網址: 王浩再聽到陳建林的消息,心裡確實有諸多的感慨,尤其還聽到陳建林很可能搶了彭輝的項目。 其實也不能說是搶,金屬實驗室和合金實驗室是正常的競爭關係。 彭輝和陳建林也是老對手了。 但是,合金實驗室發生那麼大的事情,馬文鈞已經被逮捕,近期都要開庭審判了,結果陳建林還是穩穩當當,很輕鬆的把自己摘了出去。 他並不知道全部的消息,也不知道陳建林是否涉及到了合金實驗室的項目問題,但因為參與過項目,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 當然了,他早已經從合金實驗室脫離出來,後來也已經得到正名,裡麵在有什麼情況,和他就沒有直接關係了。 針對項目的事情來說,他覺得彭輝的感慨很有道理,發生了這麼大事情以後,陳建林竟然還能夠去爭奪武鋼的項目? 其中肯定有實力水平的因素,也包含著一些其他手段。 “彭輝說的沒錯,研發水平了不起,手段也了不起啊!”王浩也跟著感嘆一句。 五千萬以上的大項目,哪有那麼容易確定下來? 像是物理實驗室要競爭的項目,即便是他們復刻了交流重力實驗,依舊有兩個大機構公開站出來爭奪,可以說完全不要麵皮了。 項目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謙讓一說。 每一個項目都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直接關係到科研機構的發展問題。 項目之爭,就是利益之爭。 這種事情,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說好聽點是憑實力爭奪,說難聽點就是各憑手段。 物理實驗室的項目也是一樣的,好在他們在競爭中已經有了足夠的優勢。 王浩想想都有些期待了。 於此同時,外界的輿論依舊在發酵。 雖然國際上還沒有大的學術機構,站出來確認王浩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但輿論已經普遍認為證明是正確的。 這份證明和安德魯-懷爾斯對費馬猜想的證明不同,《數學新進展》能夠完成審稿並發表,就說明論文內容沒有復雜到頂級數學家都看不懂的程度。 所以大機構確認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事實上,已經有一些數學家站出來確認了論文,包括論文的審稿陶哲軒、安德魯-懷爾斯,他們對於證明的評價非常高。 很快。 水木大學的數學科學中心,確認了王浩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在國內的各個高校中,水木大學的數學排不上第一,但如果談數學的分支學科,水木大學的解析數論是排名國內高校第一的,他們對於證明的確認,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二天晚上,一個消息傳了出來。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確認了王浩對的證明。 這是國際第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機構,確認了王浩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僅僅兩個小時後,瑞碘科學院也確認了王浩的證明,但他們確認的是王浩的另一份證明。 這個確認也讓好多學者感覺怪異,因為《數學學報》第二天才會發行新一期,結果提前一天確認了證明? 換句話說,肯定有瑞碘科學院的頂級數學家參與了論文的評審工作。 這不隻是確認,還是對《數學學報》的宣傳。 不管怎麼說,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機構對證明的確認,也代表王浩的證明被國際數學界認可,自此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稱作是哥德巴赫-王氏定理了。 同時,輿論也被推動著更上一層樓。 當天晚上,好幾條非常有熱度的詞條都和王浩有關。 ‘王浩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王氏定理’、‘王浩成為數論最頂級專家’、‘超越數學五百年’…… ‘超越數學五百年’,說的並不是超越了數學,而是談到哥德巴赫猜想延續了280年,王浩用兩種方法進行了證明,加起來就是560年。 他超越了560年內的所有數學家。 這當然是片麵、搞笑的說法。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詞條,說‘王浩涉嫌抄襲唐博士’,看一下詞條內容就感覺很驚訝,王浩竟然會抄襲這位唐博士? 唐博士是誰? 好多人點進去一看就發現,內容說的是有個叫‘前沿科技唐博士’的博主,發表一篇說是自己閑暇時,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這篇研究說了一種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路。 簡單來說,就是覆蓋法。 唐博士發表的內容中並沒有談到覆蓋法,他隻是貼了一大堆的列式、證明而已。 《劍來》 有個首都大學的數學教授,發現了唐博士貼的內容,隨後就發現和聽到的王浩對於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思路非常相似,相似到幾乎是一樣的。 那是前一段時間頂級數學圈裡流傳的內容,他還仔細的研究過,看到唐博士貼的內容,自然一下子認了出來。 王浩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他對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使用的就是公布出來的覆蓋法。 “這是學術抄襲吧?” “雖然達不到學術抄襲的程度,但把其他人的研究歸為己有,也太無恥了吧?” 這名首都大學教授當即了消息。 雖然他的微博根本就沒有幾個粉絲,但有很多學生都關注了,好多首都大學的學生不斷的轉發,一下子就火了起來,後來就演變成了‘王浩涉嫌抄襲唐博士’。 原因很簡單,這個內容才會火,才會有更多人點擊關注。 這時候,好多人才發現,唐凱抄襲了王浩公開出來的證明思路,他還為了把內容歸為己有,修改了一些列式和符號。 “這也太無-恥了吧?” “抄誰都不行,抄王浩的?還修改?修改了字母就看不出來了嗎?” “你上次就是解了王浩的方程,才火起來的!” 有網友追本朔源,一下子就抓住了關鍵。 網絡上最怕的就是追本朔源,最怕的就是有什麼隱秘被曝光,就會有更多人參與到‘追源’工作中。 有人查到了唐凱的博士導師西摩森,又找到了西摩森發布的推特動態消息。 其中有一條很有意思,被人直接截圖轉發過來。 “今天,我是第一次發現,研究數學也很有錢途。” “這個方程求解,竟然幫我賺到了三千美元,感謝我曾經最優秀的學生,來自中國的唐凱。” 配圖還有唐凱發過來的聊天截圖和題目截圖。 唐凱,又火了! 這次可不是真正的火,而是被人扒了‘學霸皮’,一下子知道他連解方程都花錢買的。 眾多的粉絲都感覺被欺騙了。 人設崩塌! 大量的怒噴、大量的舉報也隨之而來…… 看著網絡上的熱議,以及私信裡大量的怒罵,唐凱一時間手足無措,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捶胸頓足的吼了一句,“西摩森!” “這個混-蛋……” “害我!” 另一個有意思的詞條就和東港大學有關了-- 東港大學錯失菲爾茲得主! 之前王浩就被認為很可能獲得菲爾茲獎,差的隻是數學家大會什麼時候舉辦而已。 今年,就是菲爾茲年。 很多人都期待王浩能夠獲得菲爾茲獎,但‘很可能’也不是‘百分百’,在完成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後,國際上普遍認為,他‘百分百’會獲得菲爾茲。 好多人都開始‘同情’起了東港大學,其實說白了就是幸災樂禍,“東港大學好慘呀,自家培養的菲爾茲得主,就讓他們開除了。” “我都同情他們了,希望他們能再開除一個,這樣我們能有了兩個菲爾茲得主。” “東港大學又開除哪位天才?” “話說,他們為什麼不開除合金實驗室的研究員?好像都有一個已經進去了。” “……” 東港大學,合金實驗室。 陳建林正坐在辦公室裡瀏覽了這些消息,心裡也有了頗多的感慨。 當初的一個小博士,已經成為了數學界的巨頭。 真是想不到啊! 這也導致他在學校裡,也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私底下有不少的教職工都在說他,好在他已經從事情中摘了出去。 馬文鈞,抗下了所有。 當然,也是有代價的,他為此付出了兩千萬。 那可是兩千萬啊! 陳建林想想還是感覺很心疼,但錢總是能夠賺回來的,他看中的就是這一次武鋼的項目,隻要能夠拿到項目,兩千萬也就差不多了。 辦公室的門響了。 “進!” 陳建林抬起頭,看到進來的人,臉上頓時露出了少有的笑,“寶生啊,來了!” “坐。” 徐寶生走了進來,到旁邊椅子上坐下,從包裡拿出一份文件,“陳老師,你讓我做的報告已經做好了。” 陳建林接過來大致掃了眼,贊嘆道,“你的水平比馬教授也不差,未來可期!” 他說著打開了手機,給徐寶生轉了一筆錢,“這些錢,一萬塊也不多,你先拿著。如果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和我說,以後你就負責實驗室的數據工作。加油,我非常看好你!” “謝謝,陳老師。”徐寶生咧出了一抹笑。 陳建林不在意的點點頭,說道,“這個月中旬,我們就要去首都,記住我和你說的,這個項目一定要爭取下來。” “之前因為馬教授,我們實驗室背了很大的汙名,現在是爭取項目,說我不擇手段也好,說其他的也好,但我都是為了實驗室。” “一個實驗室,如果沒有資金、沒有項目,就不可能有任何發展。” 陳建林說的很認真,甚至是大義凜然,“隻要能把項目爭取下來,再做好、做出成果、大成果,到時候,還會有人說什麼嗎?” 徐寶生聽了點點頭,“我記住了。” 他說完走出了辦公室。 陳建林看著徐寶生的背影,麵色變得有些凝重。 徐寶生和周曉龍不一樣,並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但到現在也沒什麼辦法。 他手下已無人可用。 好在徐寶生的家庭條件不好,可以以此為突破口,隻要花上一點錢,再許以大義,對方就會幫忙做些事。 “希望這次能順利吧!”陳建林嘆了口氣。 …… 西海大學。 王浩正沉浸在明星般的生活中,他有點感受到海倫說的那句‘功成名就’。 當走在校園裡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看過來,很熱情的和他打招呼,甚至還有學生過來要簽名。 學校裡,好多人談論的都是他。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天,而網絡上也有大量相關的輿論,隻要打開新聞就能看到的。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每一句話,都被清晰的報道出去。 有好多記者希望能做專訪;有大媒體的欄目組,希望能夠做有關他的專題;甚至有一些娛樂節目邀請他參加,還許諾會給大筆的出場費。 即便是坐在辦公室裡,電話都在不停的響。 王浩決定換一個號碼,否則手機就根本無法使用。 當打開了郵箱的時候,就看到裡麵有一大堆的新郵件,有一些是來自國外學者的交談信息,有一些則是高效機構的邀請。 王浩仔細看了看,單單是高校的講座邀請就有七個,其中包括水木大學,首都大學,蘇東大學,東港大學等等。 他重點還是看水木大學和東港大學。 首都大學被排除在外,是因為他和水木大學更熟悉,有邱成文以及其他教授的麵子,也不好意思不去水木大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去對麵的首都大學做演講。 東港大學…… 很復雜啊! 王浩還是搖了搖頭,即便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他還是不想去東港大學。 那肯定是個心情很復雜的過程。 另外,還有一封來自武鋼的邀請,是武鋼研究院發過來的,邀請他來研究院指導工作? 看著邀請內容,王浩都感覺有些怪異。 他一個理論數學的學者,去材料研究指導工作? 指導什麼? 難道是告訴他們怎麼計算鋼材的數量? 看到邀請人是王基銘以及五十萬的費用,王浩還是決定去一趟,轉一圈,五十萬,何樂而不為?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給王基銘麵子。 對方畢竟是工程院的院士。 再看到一封科學院數學所院士的邀請,王浩考慮了一下還是寫了遺憾拒絕的回復。 畢竟,他沒有去肥城的打算。 王浩接受了兩份邀請。 一份是水木大學的講座邀請,他就是過去講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也等於是公開做一個報告。 另外,就是武鋼研究院的邀請。 他去首都主要還是去科學基金會,要和超導辦公室詳細的談一下交流重力後續研究的問題。 這才是最重要的。 王浩希望在超導機製研究,或者說是湮滅力的探索上有進展。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輿論的熱度也越來越低,生活也基本恢復了正常。 王浩感覺輕鬆了很多。 月中。 他和何毅、肖新宇以及顏靜,一起踏上了飛往首都的飛機。 (求月票)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