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帽戴得很成功,把顧彥辰聽得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為朝廷、為天下負責,似乎口氣很大,可實際想想,若這家村學真能培養出優秀學子,將來一旦被朝廷選用,可不就是要治理一方、為百姓負責嗎? 同時也讓他也萬分感慨——眼前這小姑娘若是男孩子,將來必大有作為。 也把村民們聽得心動不已——上學不花錢,學得好了還幫忙擇校並推薦,而且至少能確定給保送至縣城裡的學塾,上哪兒找這麼好的地方去! 胡澤胤身前五家佃戶原本呆滯、木訥的麵容都開始生動起來。 他們從有土地的農戶,到變成失地的佃戶,幾乎是在苦難的沼澤裡越陷越深,看不到自拔的希望。 現在有希望了,他們的下一代有機會讀書,那就有希望把家庭帶起來。 哪怕不做官、隻考上個秀才,像那幾位被聘做先生的秀才一樣,也能讓孩子能體麵的糊口,沒準還能讓家庭翻身。 “東家,我們都能送孩子進村學嗎?”有膽大、心思轉得快的佃戶問胡澤胤。 “可以,剛才那孩子不就過去排隊了麼?”胡澤胤說:“有教無類,隻要他自己勤奮。” 馬上,佃戶們都不忙著登記了,紛紛把孩子往駱毅那邊的隊伍推,甚至還想把家裡的女孩子也推過去,他們語氣急切,商量的信息卻不同。 第一家母親:“大丫二丫,你們也過去問問,能不能去讀書? 不能的話,打雜也行,好歹跟著認認字,以後找婆家,婆家也能高看你一眼!” 父親則說:“她們倒是不急,跟在家裡乾活就中,得讓大田二田去上學,學回來再教給倆丫頭也是一樣的!” 第二家父親:“老大,你今年剛好十五,你也去,這機會可不好找!” 母親則說:“老大能幫家裡乾活,讓老二、老三去吧,他兩個小,待在家裡乾不了什麼活,我還得分心照顧!” 第三家孩子多,四男二女六個孩子,家裡爺爺發話:“都去!不用你們乾活,東家沒多少地,我跟你們爹和叔叔使使勁兒就是了; 你們幾個裡出一個好樣兒的,咱家就有希望!” 兩個兒媳卻反對:“女娃子讀什麼書!她們在家乾活就行,不然東家怎麼看咱家?有便宜可勁兒占是不? 再說了,女娃子,跟一群男娃子天天廝混在一處,還能不能嫁人了?她兩個留下!” 第四家的老太太則是:“唉,咱家沒一個夠歲數上學的孩子,太小了! 也罷,這茬趕不上不要緊,咱好好給東家乾活,在東家踏踏實實待住了,等過兩年也送娃上學! 老二,你們兩個都成親一個月了,咋還不見動靜?趕緊生!” 別說胡澤胤聽無語了,連駱毅都無語——剛成親一個月著什麼急! 隻有第五家有人在放聲大哭,他的家人也沒人勸慰,隻盯著地麵不吭聲。 駱毅往那家人看了一眼,卻來不及問,因為佃戶們的孩子已經有過來排隊的了。 胡澤胤的聲音傳過來:“他是阿彙那家鋪子原先的東家。” 鮑魁和白彙兩間相連的鋪子,原先的東家都是丟了孩子的,看來,這是其中一家。 駱毅正麵對孩子們,一聽這話不由得又把腦袋回過去看胡澤胤。 胡澤胤不看她,隻點了點麵前的紙張,示意駱毅別耽誤手上的活計,然後傳音:“他是家中長子,把所有的錢都用來尋孩子; 後來又賣房賣地,讓家裡幾個弟弟該說親的也說不上,他父母兄弟都很怪他。” 現在不是了解詳情的時候,駱毅得專心進行麵試。 顧彥辰也重新跟上黃酉去看村學建設情況了。 駱毅這邊的隊伍變得更長,牛小柱和王七斤兩家人卻沒讓出地方。 “你們要不先回去考慮?”駱毅趕人。 牛小柱和王七斤兩家人已然有些著急了:連佃戶的孩子都能上學,他們還在猶豫什麼? 在村民眼裡,瞧不上給人做佃戶的人家,雖然從戶籍上講都是農戶,可佃戶在他們看來就是低了一等,因為他們沒有土地呀。 他們要靠耕種別人的土地才能糊口,就是從別人的嘴裡討飯吃,那怎能與自己有土地的人相比。 可他們的孩子也要去上學的話,萬一人家看人數夠了,就不再招生怎麼辦? 一般的私塾不也就十幾二十個學生嗎? 趁著牛小柱和王七斤兩家猶豫,駱毅喊那位丟失孩子的佃戶到自己這邊來,她剛才突然想到個主意。 “你貴姓?以前乾過什麼?”駱毅問。 “免貴,姓肖,肖大林,以前在縣城開雜貨鋪。”那人說道。 不過二十幾歲的人,看上去竟有中年人的滄桑,頭發裡都有好多白絲了。 “那就是能寫會算嘍?”駱毅問。 肖大林:“以前家境好的時候,讀過兩年書,但不是那塊料,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不過記個賬、盤個貨什麼的還行。” 這話明顯是謙虛了,隻“還行”是經營不起店鋪的,必然得有些頭腦才可以。 所以駱毅說道:“我這裡有個活兒,你看能不能乾。” 村學的一應費用,要從那三百畝學田的收成裡出,那麼學田種什麼、怎麼賣,然後給教師的工資怎麼發、如何記賬,都需要有個人管。 本來這活兒準備讓胡澤胤或是黃酉乾的,但有些大材小用——三百畝地的產出,都不夠他們獵個豹子野豬賣得多。 再說他倆也不喜歡乾這些。 “啊?”肖大林很驚訝——還有這好事兒? 駱毅說道:“自然不僅管管賬目這麼簡單,我專門為你開個班級,由你教授算數、記賬; 這個班級對應十五歲以上的學生,他們以後未必參加科舉,但學會寫字和計算,以後就算進城找活兒做,也能多一項選擇; 你的工錢與秀才們一樣。” 駱毅心裡的班級,可不是按照當下私塾十人一班設定的,她想的依舊是自己曾經上學的情況,一個班至少得有四五十人吧? 校舍可是要建很大呢! 學生越多,招生範圍越大,鮑魁和李蔚玨的聲譽也就越高,人收少了怎行? 肖大林還在回味駱毅的話,他越想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可越集中不了——這可是他兩年中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他能單掙一份工資,還不影響家裡人當佃戶的收入,這樣若能攢下點錢,給家裡人買上兩畝地,然後再攢下的錢不就又能請人幫忙尋找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