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十年代以來,我們學院就開始轉型為創業型大學引起世界範圍內普遍關注。多樣資本的共同作用是MIT得以成功轉型的原因。 其中在學術資本方麵,通過知識傳授、創新、應用促進學術成果轉化,實現知識的理性拓展。我導師就非常注重他的學生時代創新能力和如何把自己學術成果產業化。 說起學術成果產業化,不得不提在1995年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網紅的張朝陽。 張大師兄在1990年獲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攻讀學位。1993年的張朝陽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那時的我剛到MIT報到。 張朝陽為中國互聯網邁出了第一步,這年末美國回國的張朝陽創立了中國第一家以風投資金成立的互聯網公司——愛信特。而這時的我正在坐在MIT計算機研究室寫代碼。 幾年後,張朝陽的“搜狐”成為新的門戶網站龍頭老大之一並名揚四海,還去納斯達克上市成功。這是後來的佳話。 時間飛速運轉到了1995年聖誕節前夕,這學期寒假我有四周時間,我們按照約定準備用兩周時間飛去尼泊爾度蜜月,剩餘兩周我繼續讀書做碼農。 我們先飛回洛杉磯,與伊森父母和家裡的長輩已經兄弟姐妹和小朋友一起過聖誕節。 伊森父母看見我們回來開心得不得了,把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從養老院接出來,一大家子擠在大房子裡準備度過聖誕節。 伊森的哥姐也拖家帶口開車過來與我們一起過節。 貝弗利山的某處巨大的城堡裡,擠滿了一家老老少少。有人在烤火雞、有人在掛聖誕樹上的裝飾物、我領著家裡的女眷包中國餃子,我負責揉麵搟餃子皮、並指導她們包餃子,肉餡兩種:一款豬肉大白菜餡、一款牛肉洋蔥餡。 奶奶外婆還過來學著包餃子,伊森拎著家裡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浩浩蕩蕩往巨大的聖誕樹下碼放禮物。 我拎著家裡一群女眷六名,餃子包得形狀各異,一開始她們都手忙腳亂的,捏不好餃子皮,外婆還行,她是意大利後裔,會包意大利奶酪餃子,她拿起我搟好的餃子皮,放入餡料,包出來的形狀挺好看的,我表揚她,她開心得假牙都要笑掉了。 伊森老爸負責去酒窖取自家莊園的紅酒。 伊森大哥和姐夫在院子裡的燒烤爐用乾燥後的天然鬆枝烤牛排,木香肉香開始香氣四溢,來來往往一派熱鬧景象。 餐桌上開始擺放烤好的火雞、牛排、沙拉、甜品,我開始在巨大的湯鍋裡煮餃子,先煮一批用兩個大深盤子分別裝上兩種口味的中國水餃放在火雞的兩邊。 大家開始落座,伊森爸爸用叉子敲擊紅酒杯,開始一年一度聖誕節開場白…… 然後,大家開始迫不及待地品嘗冒著熱氣的中國餃子,現烤的牛排。 到了切火雞環節,伊森爺爺和外公各切一刀,然後由伊森和他哥哥給大家切火雞分給大家,火雞肚子裡塞滿土豆泥、培根、豌豆和香料。吃火雞上北美聖誕節最重要的環節。 然後,深夜降臨,附近教堂裡的唱詩班就挨家挨戶來到來,在各家門前齊聲唱起聖誕頌歌,我們一大家子走出門來熱烈地歡迎他們,大家一起唱歌。之後,伊森爸媽把大家邀入屋中,以茶點招待他們,說笑一番後,唱詩班就再到鄰居家門口家去唱。這時,我們會隨同前去下一家“報佳音”的隊伍就愈來愈龐大,我們一家家地唱下去,歡樂的氣氛有增無減,持續很久。 小朋友們在期待聖誕老人到來送禮物的美夢中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