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毫不意外老朱會如此發問。 財稅之事關乎到國計民生,是王朝一等一的大事。 錢財雖是俗物,可一個王朝少了它,還真就無法運轉。 賑濟災民、防患倭寇、西北邊事、修橋鋪路、廣修廟宇,哪一個不要花錢? 沒有銀子,朝廷百官恐怕是要罷工,要聯名上書。 朱允炆給出的這個方法,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聚攏大筆錢財,緩解國家財稅緊張的局麵。 可這不過是飲鴆止渴,會為大明朝埋下無窮的禍患。 朱允熥腹中早有定稿,如今老朱問起,他自然對答如流:“皇祖父,二哥這方法就像是牛屎,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貽害無窮。 孫兒認為,這方法有三害!” 老朱微微挑眉,笑道:“允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到你這裡直接給咱說出三害了,說說看,咱看看你想的對不對!” 朱允熥點了點頭,道:“第一害:敗壞朝綱! 孫兒認為,皇帝是天下臣民萬物的主人,正是因為是天下臣民萬物之主,所以責任重大。 如果民生措置失當,就是君主沒有負起責任,沒有做到居安思危,沒有為天下百姓著想。 皇帝是天下人的表率,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時刻小心謹慎,唯恐犯下錯誤。 上民之德風,下民之德草,草隨風動。 朝堂之上更是如此,臣子會以君王為表率,如果君王靠著奇技淫巧來治理國家,那麼臣子就會上行下效,同樣使用奇技淫巧來發號施令。 一旦如此,則朝政敗壞,朝綱廢弛,天下也就危險了! 第二害:國威淪喪! 朝廷乃是國家的臉麵所在,是天下人時刻關注且在意的地方。 一旦朝廷開了這個口子,剛開始或許還能有所管控,但百姓之中不乏有投機倒把的不法商人。 他們絕不會放過如此賺錢的機會,將會有樣學樣,將這個方法學了去。 為了避免被朝廷處罰,他們甚至還會巧立名目,仔細包裝,甚至於賄賂管控官員。 人心貪欲無窮無盡,一旦下麵的人發現此事能夠牟取暴利,勢必會見利忘義,一心一意搜刮民脂民膏。 百姓因此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些貪官墨吏腦滿腸肥,不法商人賺的盆滿缽滿,而朝廷,則會在百姓心中,威嚴大喪。淪為與不法商人一樣的存在。 從此之後,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官員與朝廷欺上瞞下,王朝傾覆隻在片刻之間。 國威淪喪如此,隻要有野心之人從中作梗,則王朝顛覆,隻在片刻之間! 第三害:千古罪人! 皇祖父曾經說過,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分得清是非黑白,辨得明忠奸善惡。 此法一旦流行,天下百姓因此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所有的矛頭全部會指向皇帝。 到時候,民怨沸騰,怨聲載道,百姓或許不敢當麵唾罵,但背地裡,絕對會將我朱家之人罵的狗血淋頭。 後世史書上更是會對此大書特書,到時候我們就是千古罪人,會被萬世唾罵,永世不得翻身! 皇祖父,這是孫兒一點淺見,也不知說的對還是不對。” 老朱滿眼都是驚喜之色,看向朱允熥的目光更是欣慰。 不愧是老大和常氏的孩子,就是聰明,瞧這聰明勁兒,和老大一模一樣。 雖說之前有些精明過頭了,可是咱訓斥一頓之後,就一個晚上,這孩子就想明白了。 那一道《問心疏》寫的真好,字字珠璣,字字都寫到了心裡,這孩子是真的想過,也真的改變了自己。 老朱越看越歡喜,道:“咱看你這可不是淺見,滿朝文武看了這道奏疏,都未必能夠反應過來其中有什麼問題。 你能夠在這麼短時間裡想清楚想明白,還能夠整理成要點,這份見識和學問,翰林院裡那些翰林,都未必比得上。 咱覺得,你現在去翰林院做個翰林編修,絕對綽綽有餘,恐怕也就劉三吾能壓你一頭。” 朱允熥沒想到老朱如此贊譽,謙虛的笑了笑,道:“皇祖父可別誇孫兒了,孫兒心裡有底,和翰林院那些讀書人比起來,孫兒學的東西還是太少。” “好小子,不驕不躁,咱就喜歡你這點,你比允炆強!” 老朱改口比誰都快,昨天訓斥朱允熥的時候,還在叫他向朱允炆學習。 今天就改了口,他已經比朱允炆要強了。 速度之快,讓人咋舌,可朱允熥知道,現在還不是慶祝勝利的時候。 老人家素來都是如此,看著哪個孫兒優秀,就會誇上兩句。 即便是皇帝,那也不例外,老朱不是無情的政治機器,相反,在諸多皇帝之中,他算得上是情感最為豐富的一位。 今天誇了他,但要是明天他犯了錯,老朱依舊會訓斥,依舊會罵他。 朱允熥能做的,就是不犯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做錯事,靜靜的利用危機感,讓朱允炆自亂陣腳、胡亂出招。 這一次足以證明,麵對越發強勢的朱允熥,朱允炆做出了自毀長城的事情。 也真正讓朱允熥見識到了,什麼叫做蠢笨如豬,什麼是建文智慧。 這份腦子,別說進內閣了,就是朝堂都玩不轉。 真要進了內閣,嚴嵩徐階得樂死。 正想著,蔣瓛已經走進了文樓,跪在地上,行禮過後,靜靜等待著老朱的旨意。 錦衣衛這種做臟活累活的,被皇帝召見再尋常不過,尤其老朱疑心病重,對臣子不放心,近些年來使用錦衣衛的次數也是越發多了。 老朱沒有磨嘰,簡單的一句話:“蔣瓛,去把黃子澄拿了,問清楚問明白。” “臣領旨!” 蔣瓛躬身走出殿外,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確,黃子澄下詔獄受大刑,要撬出幕後主使。 朱允熥對此無悲無喜,黃子澄是鐵桿的朱允炆支持者,去掉他,朱允炆能夠動用的人就更少了。 可惜沒能夠把齊泰也一並帶走,這位未來的兵部侍郎,誌大才疏,頂天了約等於趙括。 雖說相比於黃子澄而言,齊泰的智慧要稍稍高出那麼一點,可是朱允熥心底裡也看不上。 長江黃河,清濁之論,這兩個都算不上,隻能是河床上的泥沙,實在沒什麼可取之處。 思考之時,朱允炆已經快步到了大本堂,入得其中,神色焦急的找到黃子澄和齊泰。 朱允炆一開口,就是一句: “黃師誤我!” ……
三十六 吳王說3害(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