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好聖孫(1 / 1)

“陛下突然召見我等,也不知是什麼事情?”   趙勉疑惑不已。   自從太子朱標病逝之後,小朝會就幾乎是停了。   許久沒被老朱召見過,這突然來這麼一遭,可真叫他心裡沒底。   傳話太監來的時候,趙勉心都快嚇沒了。   黃子澄可還在詔獄關著呢,真要是給他供了出去……   趙勉都不敢去想,好在問清楚了,不止召見他一個。   六部的尚書、侍郎,翰林院的學士,還有一些其他官員,都被召見。   吏部尚書詹徽捋了捋胡子,道:“陛下召見,必定是有大事。”   禮部侍郎任亨泰出言附和:“總憲說的有理,如今太子殿下薨逝,也快到下葬時間,陛下突然召見,恐怕和儲君之位有些關係。”   禮部現在情況很是復雜,原禮部尚書李原名在洪武二十三年因病辭官歸隱之後,尚書這位子就一直空下來。   到現在老朱都沒安排新的禮部尚書,倒是任亨泰時運不錯,二十一年殿試狀元。   老朱還特地給他建了狀元坊表彰。   因此,這才幾年時間,任亨泰就已經做到禮部侍郎,距離尚書也隻是一步之遙。   刑部尚書楊靖若有所思:“儲君之位不可不定,諸位大人可有些消息?”   “陛下不說,咱們就是想開了花,那也不敢妄自揣度啊。”   詹徽嘆一口氣,“楊大人慎言才是!”   “總憲教訓的是。”楊靖有些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當即緘口不言。   很快,一行人進了文樓,山呼萬歲之後,老朱直截了當開口:“叫你們來,是為了一道折子!”   “咱叫人抄了幾份,你們一起看看!”   有太監拿過來幾道奏疏,交到這些尚書侍郎手裡。   奏疏數量不多,一群尚書侍郎圍在一起,仔細端詳。   很快,他們麵色齊齊一變。   驚奇、思索、疑惑,乃至於不解。   老朱靜靜的看著,等他們看完,才問道:“這道折子怎麼樣?”   詹徽、劉三吾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貿然開口。   這道折子來路不明,而且陛下還沒有表露意見,做臣子的也不敢胡亂開口。   劉三吾畢竟是多年的頭鐵,頂著壓力問道:“老臣敢問陛下,這道奏疏是何人所奏?”   老朱手裡拿著朱允熥的原本,搖了搖頭道:“別管這折子誰寫的,咱就問你們,折子怎麼樣?”   群臣一時間有些安靜。   老朱等的不耐煩,直接點名:“趙勉,你管著戶部,你來說!”   趙勉心頭一緊,站了出來:“臣以為,這道奏疏之中所說的一條鞭法,有一定可取之處。”   “說具體點,咱不想聽廢話!”   老朱皺了皺眉,這些家夥官做的挺大,就是遇事想得太多,說話也不爽利,實在是叫人煩心。   趙勉麵上顯出幾分羞愧來,道:“微臣才智淺薄,一時間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如讓吏部尚書說說。”   聽到自己名字,詹徽精神一振,默默地瞧了眼趙勉,把今天這件事情記在小本本上,這才站出來道:“陛下,老臣同意趙大人所說,這道奏疏的確有可取之處。隻是時間太短,臣身在吏部,管管官員升遷還在行,這財稅之事,就不能班門弄斧了。”   老朱輕輕拍著手裡的奏疏,目光微沉,道:“咱沒那麼好耐心,給你們一刻鐘時間,想不出來就去領罰!”   眾人心中一凜,腦海中思路開始轉動起來。   奏疏上麵的內容看似天馬行空,但是很具有操作性,奈何現如今摸不清皇帝的心意,這些久在官場的老油子也不敢貿然下注。   聖意乾坤獨斷,向來是說一不二,萬一這奏疏裡麵有什麼內容觸怒了聖上,他們又一直誇,那可真就是馬屁拍在了羊腿上。   一刻鐘時間很快過去,老朱再次開口:“趙勉,你先說!”   趙勉叫苦不迭,可又不敢再搪塞,隻好戰戰兢兢的開口:“啟奏陛下,微臣以為,這一條鞭法頗有可行之處,能夠極為有效的解決國家財稅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他是豁出去了,選擇好一個方向,就開始闡述起來。   事實證明,能夠做到尚書這個位置的沒有蠢人,趙勉闡述非常詳細,從現有的財稅製度出發,一條條講的清晰無比。   “……故此,臣以為,如果實行一條鞭法,能夠大大增加國家財稅!”   老朱聽完點了點頭,趙勉所說和他心中想的差不上太多,可這次他不是要來聽好話的,更想知道這法子有什麼缺點。   “劉三吾,你來說說。”   劉三吾已經有些腹稿,皇帝問起,自然是從容不迫的回答道:“陛下,老臣認為,趙勉說的很對,一條鞭法實施之後,稅收的手段大幅度簡化,地方官員想要隱瞞不報極其困難;其次,也算是提高了稅收的公平性,隻要朝廷掌握著天下田地的數量,那就不用擔心收不上稅!”   一條鞭法原本是明中期之後才開始實施,朱允熥對其內容進行了一定的修正,讓一條鞭法更適合洪武時期的實際。   老朱又聽事誇獎的話,故意皺起了眉頭,不滿道:“咱就奇怪,你們都是個頂個的聰明,難道就瞧不出裡麵的壞處嗎?”   “如果說壞處的話,那也是小事。”   詹徽小心謹慎的開口,“陛下,老臣以為,一條鞭法從本意和出發點上,都沒有什麼問題,隻要實施到位,絕對是朝廷的一大利器。”   “臣附議!”   “臣也附議!”   眾人紛紛附議,老朱麵色這才緩和下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嘴角上揚,道:“看來咱這法子,你們都覺得有道理。”   “陛下聖明,臣既感且佩。”詹徽馬屁奉上。   群臣紛紛附和,一時間馬屁聲如潮。   老朱卻搖了搖頭:“咱說漏了,這方法是咱的孫兒吳王提出來的。”   “什麼?竟然是吳王?”   趙勉睜大了眼睛,一時間難以置信。   “吳王殿下有如此智慧,實乃大明之福!”   詹徽聰明很多,管他誰提出來的,先誇一波再說。   “臣原本以為這是某一位名家高人所書,卻沒想到是吳王,想不到吳王如此年幼,就有這份見識,臣實在佩服。”   “大本堂中吳王殿下就已經初露崢嶸,如今吳王又提出一條鞭法,可見殿下已經將古今書籍全部讀透,老臣以為,吳王可出師了。”   彩虹屁一波接著一波,群臣都是讀書人,文采非凡,就差沒給朱允熥誇成天降聖君了。   老朱心裡頭高興得很,這道奏疏他看了不下五次,每一次都會萬分驚訝。   為了以防疏漏,老朱特意將這些臣子叫來一起參謀,沒想到他們也看不出什麼毛病來。   不知不覺之間,熥兒竟然已經進步如此了!   這儲君之位,似乎不必要再有所動搖,允炆終究是差熥兒太遠。   隻是,熥兒這麼年輕,那些驕縱輕狂的勛貴,他能不能壓下來?   老朱心頭有些憂慮,耳邊傳來翰林編修卓敬的高呼:   “微臣恭賀陛下,恭賀大明,皇孫朱允熥乃陛下聖孫,乃大明朝聖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