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然來的如此早? 朱允炆邁步走進大本堂中,見朱允熥已經站在那裡,心中不免驚訝。 昨日守靈辛苦,早上又多費了些時間,他來的稍稍晚了些,沒想到朱允熥已經到了。 難怪母妃提起朱允熥近來有幾分不對,看來真的是對儲君之位動了心思。 可惜,一步慢步步慢,朱允炆心中覺得好笑,現在才想起來用功,可是太晚了。 黃子澄和齊泰見是朱允炆來了,急忙相迎,麵上多出幾分笑意和熱切。 “殿下形容消瘦,可是要注意身體才是。” “是啊,殿下孝心感天動地,可也不能荒廢自己身體。” 朱允炆消瘦的臉上顯出幾分感動之色,道: “多謝黃師、齊師關切,學生明白,隻是父親病故,學生心中悲傷,難以自已。” 他的聲音在大本堂中很是清晰,朱允熥心中冷笑,二哥還真是孝不離口,逮著機會就要宣揚一番自己的孝心。 不過他也明白,這法子的確管用,世人就吃這一套,黃子澄和齊泰這兩坑貨在那感動的跟王八蛋一樣,就差沒當場哭靈了。 朱允炆邁步走來,先是向劉三吾問好,又好奇看向身後的方孝儒,問道:“不知這位師傅是?” 黃子澄充分發揮作用,上前來介紹:“殿下,這位是陛下宣召而來,新晉翰林侍講方孝儒。方先生是宋濂先生的得意門生,曾經為蜀獻王世子師,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當世不可多得的人才。” “見過方師,學生愚鈍,往後還請方師多多教誨!” 朱允炆眼前一亮,這可是大才! 宋濂之名如雷貫耳,那位可是太子朱標的老師,學問如海。 如今其得意門生入得大本堂,可得好好拉攏一番,最好能夠作為自身臂助,好輔佐他成就大事。 “殿下客氣了,這是臣分內之事。” 方孝儒一板一眼的回答,並沒有顯得太過熱切,心裡頭已經開始暗暗比較起兩位皇孫了。 她心中所思所想自然不為外人知,劉三吾見人來的差不多,便招呼一聲,進殿內上課。 上午第一堂課,按照慣例是經典誦讀與講解,今日也不免俗,黃子澄入場講學。 黃子澄先帶著一幫皇子皇孫閱讀經典,搖頭晃腦的姿態,頗有幾分模樣。 而後則是進行闡述,對經典進行詳細的講解,這一步往往會摻雜有多種意思,其中更多的會是講學之人內心的想法。 文人著書立說,為的就是留下自己的思想,可是文字一旦落在紙麵上,其衍生出來的含義就會在後來人的眼中,不斷地發生變化。 斷章取義也好,片麵之詞也罷,總而言之思路不同,得出結果也是不同。 黃子澄素來喜歡旁征博引,每次要發表觀點前,都得帶上一番聖人之言,講到君子士大夫時,不免有所感慨,開口便道: “士之有誌氣而思富貴者,必能建功業;有誌氣而輕爵祿者,必能立名節。 名利二字,世人所求,此乃不可避免之事,然我等讀書之人,通曉孔孟大義,以道德修身,以仁義養心,自是要摒棄名利,一心匡扶社稷。 為君者,當心存仁義,與君子同,親賢臣遠小人,如此國家長治,百姓久安,國富民強,蔚為大觀。 昔者漢文帝,任賢用能,故此才能有文景之治;唐太宗皇帝,選賢用能不計出身,方才有貞觀之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君王與臣子相輔相成,這才能創造出一段佳話,若是不能選賢用能,則國家有難,百姓難安。 那麼,何為明君?何為賢臣?” 黃子澄眼睛一瞟,看了眼站在房間外的方孝儒,決心讓他好好瞧瞧,皇次孫殿下的本事。 如果能夠將其爭取進來,那麼天下讀書人,大半歸心,何愁皇次孫殿下大事不成? 朱允炆也看出來黃子澄有這意思,正好有表現機會,他自然當仁不讓。 “黃師,學生對此有幾點淺見。” 黃子澄大喜:“殿下請說!” 朱允炆站起身來,先是掃一眼其他皇子皇孫,目光尤其在興趣缺缺的朱允熥身上稍作逗留,這才開口闡述: “《尚書》中提及: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朱允炆開口之際,麵容蒼老的朱元璋也到了殿外。 劉三吾幾人發現皇帝到此,一驚,剛要跪拜行禮,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幾人不要聲張。 隨即小聲詢問劉三吾,裡麵這是在做些什麼? 劉三吾自然不敢隱瞞,簡單說明一下情況,朱元璋點了點頭。 明君賢臣之論,自古以來就有,他也想看看,自家這孫兒能有什麼想法。 殿內,朱允炆並不知道朱元璋已經在暗處觀察,依舊侃侃而談: “……垂拱而天下治。所謂明君,首重德行!昔者堯舜禹湯,教化天下,德被萬方,天下歸心。 為君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坐擁天下,必須先克製自身欲望,勤政愛民,不可驕奢淫逸,不可胡作非為,如此才能治理天下。 其次,正如黃師方才所說,親賢臣遠小人!天下事多且雜,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絕無法成功,因此必須要和臣子共同分擔。 選賢用能,治理天下,方是正道! 而所謂賢臣,須得德才兼備,方可用之。 能為百姓做事,能替君上分憂,能解萬民之苦,如此才能稱得上是賢臣。 明君治世,需用賢臣;賢臣輔政,需靠明君。二者相輔相成,方可讓國家長治久安! 至於那奸臣佞臣,自當排除在朝堂之外!” “好!” 黃子澄撫掌大笑,“殿下年雖十五,但已經有如此見解,叫人敬佩。 為君者德被萬方,為臣者德才兼備,如此君臣相合,必定能使國家富強,長治久安。 如何養德?必須讀聖人教誨,明先賢道理,養浩然正氣,體天地民心……” 殿外,朱元璋沒有發表什麼看法,隻是看向劉三吾,問道:“你覺得允炆說的怎麼樣?” 劉三吾回答:“臣以為殿下所說,雖有些空泛,但大體無虞。” “治大國若……” 朱元璋剛要說話,殿內朱允熥似乎是心有靈犀,站起來道:“治大國若烹小鮮,黃師和二哥這般說法看似有理,實則空泛至極。” 朱允熥一開口,直接打斷了黃子澄誇誇其談,他麵色微微變化,看向朱允熥,忍著怒意,問道: “不知殿下有何高見?” ……
八 明君賢臣論(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