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 1)

世間人看重的,大多逃不過一個“名”字,有名的人又總喜歡給其他東西取名。   風噤大陸的名是這樣來的,“小山”村的名也是這樣來的。取名的人早已不知道是誰,取的名倒是流傳了下來。   “小山”村的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村子為什麼叫小山,但他們確切的知道自己生活的村子很小,而且有山。所以,村子裡的人雖然都沒怎麼讀過書,也還是認同這個村名的,隱隱的還帶有得意。每每有外地人在小山村的山路酒鋪歇腳,村中的那些個漢子姑娘總會向他們吹噓一下自己村子名字的貼切。   酒鋪有兩家,村東頭那家是老鋪子了,村裡人都說不清這店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酒鋪的掌櫃姓郭,承襲祖業接過了酒鋪,把大半輩子都搭了進去。郭掌櫃本以為這輩子也就靠著這鋪子養活了,誰知前些年他那已過了而立之年的兒子不知為何被一位京官相中,去了王都當差。郭家就此在山村裡翻了身,把酒鋪擴了又擴,樓閣新建了好幾間,酒鋪成了酒樓,可郭掌櫃還是把一麵繡有“酒鋪”的舊旗子掛在樓外,因而村民們也還是把這兒叫作酒鋪。   叫法一樣,看法卻大不同了。平常敢在鋪子裡脫了汗衫,赤膊露胸的糙漢子,再坐進來,都覺得有些別扭,話都不敢響亮的說了。進了樓,看著平日的小木凳換成了楠木椅,老郭變成了郭老,多了幾道見也沒見過的菜,再不好意思隻要一碗酒,一碟花生就在這裡待上半天。郭家“酒鋪”的菜雖然不貴,可也不是這些平日裡隻喝糟酒的莊稼人和趕路的挑工每日都能光顧的,漸漸的,酒鋪的生意也就冷清了下來。郭老爺子倒也落得清閑,也就不在意酒鋪的冷清,全當作養老過日子。   村西頭的酒鋪才開了半年,掌櫃的姓段,還帶著個七歲大的孩子。離村得有二十多年,據說是做生意賠了錢,把家底子都搭了進去,心灰意冷,這才回來開了家酒鋪。年輕點的都不知道他叫啥,聽到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家夥叫他小五,便都叫他五哥。自從段家酒鋪開張,人們終於又有了落腳地,響亮的吹噓聲又漸漸回到了小山村。   這天,一隊運棉的商隊路過小山村,正值正午日光最毒辣之時,商隊索性不再趕路,在段家酒鋪喝起了酒。既是商隊,自然少不了一些江湖武夫護送。那幾個江湖人士喝到興起,把佩刀一解,往木桌上一放,比劃著拳頭就聊起了近來的江湖大事。有時意見不和,吹胡子瞪眼的便爭執起來。旁邊的人看到這個場景,也跟著樂嗬嗬的摻和幾句。而段五掌櫃,就在木桌間來回斟酒添肉。小山村的人平日裡哪有機會知道這些江湖逸聞,這會兒全都圍在那桌帶刀漢子的桌前,頗有興味的聽著幾個大漢的對話。有了聽眾,講話的人興致也更高,不由得開始評點起了幾個大人物。   “祝雪臺的臺主關山橋真是個豪傑,孤身一人便敢闖易王府,這等境界,估計離王上也不遠了”   “要我說,關臺主的女兒那也是人中龍鳳啊,這才多大,就已經突破了胐魄境,日後也必然是位厲害人物”   “近來江湖還真是熱鬧,諸多後輩都展露出風華天資,這江湖以後怕是要有大變化”   “你別說,最近讓人快慰的事是挺多。那反賊易白丘被王上以天雷誅殺,可算除去了這一大害”   “王上也是心善,隻殺了易白丘一人,削了他兄弟易郡王的爵,沒有牽連一人”   “隻是不知道易府這回又要清洗多少人”   “對了,聽說淮陽已經攻下,北伐看來也有指望了”   “元初山又有兩把神兵出世,聽說是那劉曹兩家後輩所得”   ……   段五聽著這些話語,又拿了一壇酒上桌。幾個大漢將酒壇拿過,又把空碗倒滿,囫圇吞下,個個都喝得臉紅脖子粗,不知是誰感嘆了一句:“娘的,這酒咋突然烈起來了,嗆死老子了!”段五呢,自始至終都沒有說話,他這時正看著遠遠的一間條石砌好的房屋,想著:“火氣旺了,酒就烈了。”他又抬頭看了看天,發現太陽隻西懸了一點,看樣子還早。他索性坐了下來,盯著自己的影子在老桌上越拉越長,思考著晚上做什麼給秋楓吃。   許久,一個漢子高聲道:“掌櫃的,上酒。”段五又站了起來,他要去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