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介紹信,讀高中的事相當於吃了定心丸。那時不存在學籍管理的說法,隻要校長同意你去他學校,其它一切都不是問題。校長的權力大,學校每個領導或老師都可能有這種資源,可以向領導介紹,校長一般都會給麵子的。那時學校沒有電話,隻有郵局才有。郵寄書信是傳達信息的主要方式,上級領導的介紹信或紙條屬於讀書的“聖旨”。 父親已經買了一些讀書用品,心靈手巧的老媽和姐妹們也在關心,衣服被子牙膏牙刷毛巾鞋子襪子內褲等都是媽媽準備。那時大姐已經結婚,我得到高中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月,大姐的女兒呱呱墜地。全家人都高興而充滿期待的。家裡人都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生個女孩同樣高興。但學費是令人發愁的,到外麵讀高中肯定要花不少錢。如學費:每學期7.5元;大米每個月30斤。學校食堂要求每斤米變成飯票需要5分錢。星期天到星期六中午,18頓或17頓,每頓要1-2毛錢了。這樣第一次報名,要準備20元錢。 大姐85年結婚時,辦得很隆重。辦了50多桌,收人情禮總共300多元。村裡來喝喜酒的人一般送1塊錢或兩塊,送10元20元的都是內親,也不多,算是大禮了。相對比較起來,讀書的費用是不低的。 金埡高中在我們那個縣也是歷史悠久,高考成績不錯。每年都有人上大學,多的時候有十多個。但是它在我們縣不是最厲害的高中。最厲害的高中是麻柳高中和蒲家高中。1988年縣中修好後,從各個學校抽調老師,這兩所學校是最多的。我高三語文數學物理老師就是麻柳高中過來,英語化學老師是蒲家過來。這些老師每個人在我記憶裡都可以講很多故事,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誰有這個興趣,想了解那個時代的師生情懷,你找我了解絕對沒錯。什麼話都打住,高三英語老師可以囉囉嗦嗦一下: 那是一個個子不高、臉黑、戴茶色眼鏡、頭發自然卷、國字臉的二十八九歲的年輕“老教師”,叫張修*。據說20歲就大學畢業做老師,做老師第一年就教高三,居然他所教班高考英語非常好,初出茅廬,一鳴驚人,那確實是厲害。他擔任我的英語老師應該是第六年教高三。八九十年代,學校為了在高考競爭中取勝,在老師安排上非常霹靂手段的。你厲害,你可以長期教高三,給你一兩次機會,你總是讓學生和學校失望,你就沒有機會再教高三,就是給機會也是教最差的班。很多時候高考成績的進步,不是領導厲害,是老師選得好,成績就好。有幾個老師的學科拖後腿,成績就差一些。我非常清楚這一點,可到現在,很多學校很多老師卻不知道,睜眼說瞎話。 這個老師,居然厲害到第二年高三班學生愛上了她(為可敬的張老師解釋:應該是讀書時女生有點崇拜或暗戀,但我們張老師應該不知道也沒有做出任何違背師德師風的事情哈),她大學畢業指定來我們學校,而且就是為張老師而來,也是英語老師,好像是重慶師範學院外語係畢業。1989年的高考,我們在自己學校考試,她居然監考我這個考場。我印象太深了,我在第一排B位。她穿著白色的連衣裙就在我一米外站著,天氣熱,教室沒有風扇。她認真看著每個考生,輕微用試卷袋扇風,我離她太近,時不時聞到一個香氣,氣溫非常復雜。我有時覺得香,有時又覺得不香,但農村純樸孩子盡管高三了,但麵對這種情況也是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解決。反正,下午的數學答題過程中,隱隱約約的“小麻煩”讓我在思考最後2道高考數學上出了偏差,心神不定,最後高考數學得了100分(滿分是120分),雖然也不低,但數學老師很失望。 言歸正傳,老屋灣的海娃要去讀高中了。86年8月31日的夜晚是漫長的。父親母親包括姐姐妹妹都知道我明天要報名。能夠想到的、能夠有條件的東西都準備好了。我檢查了一下,什麼都滿意,就是內褲隻有兩條。一般學生標配是三件,太多了經濟也不允許,同學反而會笑話你。但現在我做高三老師,對高三學生生活建議是:家裡條件允許,至少備五件以上內褲,因為內褲用綿的穿起來舒適些,但棉內褲不容易乾,特別是宿舍的冬天。備四五件就能夠周轉,否則穿著沒有乾的內褲學習生活,別人不一定知道,但自己一定知道不舒服,就算後來身體的體溫把內褲烘乾了,也還是不舒服。我不好意思跟媽媽說,因為說了媽媽一定要會想辦法,就會拿父親的舊內褲給我穿。父親或哥哥穿過的衣服給兒子或弟弟穿,在那個貧窮的歲月是非常正常的,也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但我不喜歡。 睡覺的時候就一直想這事,想著想著,進入夢鄉。第二天還是媽媽溫柔的喊聲驚醒了我,我一下從床上起來,知道睡過頭了。30分鐘後,父親帶我出發了。說起來就是到直線距離10公裡,曲線距離20公裡的另外一個鄉鎮去讀書,算不上遠行。但畢竟是去追夢,去圓一個農村男孩子的“不做農民夢”。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那種千年傳承的情愫油然而生。 出發了!我們小時候的家,出門讀書的方向是上坡… 從家到學校的路很長,曲線距離20公裡。那時沒有車,都是步行去學校。現在看來,有點遠,真不容易的求學路。 從家到學校,要爬坡三次、下坡五次,走鐵路線8公裡,坐船過河一次,過隧道一次,要經過別人家多次(有狗)…。 父親背大部分我的生活用品,是大頭重量。我自己背一些,包括一個熱水瓶,但對能夠挑穀子90斤的我也能夠接受。父親是苦練多年的農民,可以挑150斤的穀子。所以,背點生活用品,他還能健步如飛。 上坡彎彎曲曲300米——平路200米彎彎曲曲——經過有墳墓的地方(白天不怕晚上怕)——彎彎曲曲500米,一路都是莊稼菜地荒地等無人區——經過別人家(三隊地盤,有狗,會咬人)——下坡200米——到河西小學(五年小學生活的地方)——下坡150米——一條土公路1000米—到鐵路了——一直走8公裡——其中有鐵路橋(有縫,不要往下看,容易緊張)——其中三公裡左右處要過隧道(鐵路經過)。如果不過隧道,繞道而行需要半個小時,而且路不好走。 隧道長300米左右,兩頭通過洞口的光線依稀可以看到鐵路上碎石與木板與鐵軌。中間有50米非常黑,雖然裡麵有點點燈光,但還是看不清楚。很多人經過時會帶手電筒,如果沒有帶,慢慢摸索,50米其實也不長。跑得快,隻需要6秒。 有勇敢的連蛇都敢抓、獵槍都會用、能夠跳到糞坑與老母豬周旋而救老母豬、能夠把那些因為生氣或吵架或自殺而暈死過去的無數婦女通過掐幾下麻筋而救活、能夠將一根粗野的柏樹變成一個光滑的富有彈性的扁擔的父親在前麵引領,我對第一次過隧道並沒有多少恐懼。其實,很多人是怕經過這個隧道的,因為風言風語總有人會擺龍門陣說別人過隧道出過事情。被搶呀、女人被欺負呀、不小心摔傷呀等等。但這個隧道是交通必經之路,每天很多人都要經過它,過來或者過去。 那時候趕集很有意思。一個地方是1日4日7日熱鬧,大家都趕去買賣東西。另外一個地方是258或369日熱鬧,這樣做生意的人是每天換地方做生意的。我三叔是賣豬藥的,就是這樣:147日在河市、258日到程家,369日到金埡。做個生意非常辛苦,每天步行基本上在兩三萬步以上。 父親在前麵走,提醒我走鐵路的技巧,腳一定要提起來,不能拖著走路,容易摔跤。所以,50米隧道很快就過來,也沒有遇到龍門陣中說的壞人。 不過,很少一個過隧道的,特別是女性。大家結伴而行,人多膽大。所以我自己一個人上學過隧道時,都是幾個同學一起,實在沒有同學就與陌生人一起,大家多多少少都是一個地方的人,壞心眼的人非常少。後來,也有幾次與女同學一起兩個人過隧道,那裡事情有故事的,後麵方便時再說。 過了隧道,還是鐵路。一直走,大慨5公裡後就下坡300米,就到了河邊渡口。父親是非常吃苦耐勞的,我拿的行李不多,但走十多裡路了,有點累。可父親沒有減慢腳步,路上他很少說話,遇到熟人他才說話打招呼。我最希望父親遇到熟人,彼此親熱寒暄,說不定好得一支煙抽,我就可以在旁邊休息幾分鐘。但今天的報名沒有發生這樣的好事。父親在前麵走,偶爾也抽自己帶的土煙(家裡自己種的煙葉曬的),但腳下沒有放鬆。 到了渡口才真正可以休息一會兒。我們家鄉有兩條河,一條是州河,一條巴河。州河離家2公裡,巴河就很遠了。有一段時間,給自己想了一個筆名——巴州子。其實就是想表明自己出生的地方的大河,那是小時候培育了自己的母親河,一直銘記。 那條大鯉魚就是州河的寵兒,足智多謀的打魚人把它抓住了,被我藏在背後送給了張主任。我一點不恨不嫉妒張主任,大鯉魚該他享受,那聞到氣味沒有看到倩影的女孩也該喝湯。某種意義上,我非常感謝他。沒有他,我上不了金埡高中。如果時光倒流,如果一切可以想象:我的恩師任老師和師母如果先認識,他們一句話幫忙我就可以讀金埡高中了。再進一步說,如果父親知道李友昌老師在那裡當老師,老爸於李友昌老師是有恩的(其中原因暫不說),那讀書也是小事情。再浪漫一定,校長的漂亮大女兒的男朋友要讀書,校長能夠不答應嗎?不答應怎麼能夠接受他做女婿,而且校長是情商很高的人,也是我的政治老師,教得不錯。但歷史不能讓我做數學推理與美術想象。大鯉魚恨不很我,我不知道。但我後麵很多年,不吃鯉魚,遠離鯉魚。很多時候,我看到鯉魚,覺得它們真得很美,曲線美、顏色美、眼睛好看、肚皮好看、尾巴迷人。人們怎麼舍得吃鯉魚呢?鯉魚的鯉的聲母我總是搞錯,說明我與鯉魚沒有緣分。生活中很多人與物如鯉魚一樣,非常美(遠看或保持距離是這樣感覺),但我隻能敬而遠之,沒有能力與機會愛它們了。 這就是小知識分子的視野與情懷。 過河坐船,大人一毛錢,小孩五分錢。一般船要等人數達到十多人或更多才出發。所以過河需要等待,有時很快,幾分鐘而已,有時需要半個小時。如果天黑了,船就不開了,就沒有辦法過河。我要到金埡高中,過河是唯一通道,其它方式要麼非常遠,很少人繞路而行。 坐船的人基本上不認識,男女老少都有。船上有一些座位,都是木板的。膽子小的坐船裡麵,特別是女人。坐著,扶住船上一些可以抓的地方,就不覺得害怕。膽子大的也有在船頭站的。 船上一般“兩名水手”,一個在船尾掌舵劃船,多數是有經驗的老人,看起來都覺得很老練。一個在船頭撐桿,多數是力氣大的年輕人或中年人,一看就知道飽經風霜。 坐船還是有點危險,畢竟怕船翻了。很多原因,技術不行、遇到暗流、船質量有問題等等。所以第一次做這船,還是心裡打鼓。但沒有退路,也沒有辦法,別人都不怕,為了求學,總要擔一些風險。富貴險中求,這句話是有深刻哲理的。 不信,你看看真正大富大貴、大起大落的人,誰沒有一段傳奇的人生,隻是有些人成功了,把很多辛酸苦辣或艱難困苦或險象環生或偷雞摸狗或曾經臥薪嘗膽都不講而已,講也是笑著吹著,別人特別是年輕人還覺得它們太幸運太厲害太有才。其實不然! 船劃到對麵需要三分鐘。人在水裡運動的感覺很特別,每個人體會不一樣。我也曾經一個人在雲月湖的平靜水麵上仰靜漂(那算得上一種比較高級的遊泳技術)的體驗。耳朵周圍隻有嗡嗡聲,看到的隻有藍色天空,其它什麼都沒有。技術好的人可以在水裡靜漂幾天幾夜,平時遊泳隻是覺得好玩,最多漂十來分鐘。所以在船上的感覺是微秒的,覺得大地不屬於自己了。 船穩穩當當、安安全全劃到對岸,對岸有幾條路。我們第一次來,不懂。問老鄉,知道了去金埡高中的方向。去金埡高中,一下船就要上坡。這個坡有點長,時間也到了中午10點多。走路爬坡肯定是辛苦的,不過農村人經常走,也不覺得不能堅持。十多分鐘後終於看到一個房子在路邊,然後就有一條土公路。老鄉告訴我們,沿著這條土公路一直走十多分鐘,就可以看到金埡高中的大門。 金埡高中的大門很神奇,現在修學校都是把進校門後,路修偏高一點,這樣讓人感覺進門往上走,吉利。但金埡高中的大門後麵是一條比較低的斜坡,從校門口進校門一直到教室,都是走下坡路。我不知道當初的設計者是什麼思路。但學校還有一個校門(我後來住校的宿舍旁邊),與初中小學連在一起,後麵可能是分開了,就新修了大門。地勢就是那樣,路在那裡,沒有辦法改變。所以,不應該怪設計者。誰都聰明、誰都不是傻瓜,所以社會有些人太聰明就顯得傻,有些人大智若愚,傻得讓人同情或喜歡,也就是聰明了。 這樣理解,最初學校大門應該是中小學合一起,然後那個門是滿足好風水條件的。我是學生,一眼看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有去考證它的歷史。現在學校已經遷址,金埡高中舊址一段時間裡變成了養雞場,應該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市場經濟的選擇。 那裡變成養雞場,我現在都覺得挺好。因為地勢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周邊資源豐富。養雞適合集群打鬥、奔跑,可以培養出能飛能打肌肉強壯的雞,無疑在市場經濟中大有優勢,前途無量。 報名過程簡單,找到校長,給他介紹信。校長告訴如何報名,然後不大的校園問老師或同學,很快就找到班主任。交錢、交米、填表,然後就可以分到宿舍。宿舍的床,十多個平方米裡有七八個上下床,先到就先選。然後簡單地搞一下衛生,床鋪好,把自己的行李放好,就算完成了。 報名完成了,父親任務完成。他暫時還不懂誰,在校園逛也沒有意思。於是三言兩語叮囑我一番,父親就一個人飯沒有吃,幾個小時沒有喝一口水,然後又要回家了,家裡農活多著呢。 那又是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回家應該都三點多了。 報名花了不少錢,父親眼睛多多少少是紅一點的。 紅表示父親的決心! 紅表示父親經濟付出的不容易! 紅表示父親的期待。 紅也體現出一種辛勞。 父親2012年就走了,77歲。本來身體不錯,生活潔身自好,自律、正直,也許是小時候或年輕時吃了太多苦而沒有注意,莫名其妙積累出腺癌。不然現在應該還在陪著今年86歲的老媽媽生活。 永遠不會忘記父親帶我高中報名之行的若乾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