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高考,考場在達高中。 7月3日後,老師們就不在上課了。我們5個人每天在教室自習,老師會來輔導。我問語文、英語老師一些問題,老師一般能夠回答得讓我滿意。語文老師本身就不錯,對高考語文的理解是下了功夫的。英語老師本身是大專生,高考那點英語他還是能夠解決。但問其它老師就不一定,特別是問數理化老師,一問大題,他們就容易卡住,原因很簡單,他們本身也沒有多鉆研高考題。數理化的高考題,老師平時沒有做過,沒有高密度訓練過,有些題老師短時間都會找不到到思路、甚至不會做,這是我在教書多年後才真正理解的“真實”高考。鑒於這樣的情況,我決定少問數理化老師,多些記憶與看做過的題,拚命地復習。 要說考前有多緊張,我倒沒有。因為我給自己已經暗示:盡力而為,不求結果多好。人家說高考前要注意飲食,要多吃水果,要早點休息之類,我們條件有限,各方麵都沒有什麼改變。平時怎麼樣吃的、睡的,照樣進行。隻是5日下午老師來告訴我們:7月6日下午2點鐘半在班上集合,3點出發,統一坐車到達縣縣城預定的賓館。要求我們自己準備好生活用品、考試用品,特別提醒我們5點: 1.資料不用帶太多,輕裝上陣。 2.每個人至少準備2支水筆、2次鉛筆。直尺、圓規、橡皮擦等要自備。 3.天氣熱,準備一個水瓶、一塊毛巾、一把雨傘。 4.不用父母親來陪同。 5.衣服穿戴整齊點。 老師安排比較細心。學校領導也不去,其它任課老師也不去,就班主任一個人帶我們。 達縣城我去很多次了,步行都去過十多次,而且一個人也去過。我家姑婆在城裡,父母每年至少去姑婆家兩三次,過年時父親一定會帶我去,我是家裡獨生兒子,姑婆和表叔會給紅包錢,去一趟收獲很多。現在大姐、大姐夫平時在城裡上班,去的機會就更多。城市有親戚,但真正交往的不多。父親是個要麵子的人,城裡的親戚有些也不習慣與鄉下人打交道,所以我們城裡的親戚就姑婆與我們家來往,一直持續到現在。姑婆是爺爺唯一的妹妹,比父親大8歲。小時候爺爺管父親非常嚴,大罵、體罰比較多,都是姑婆在嗬護父親。父親一生都愛姑婆和感謝姑婆。姑婆命好也不好,好在一個人當家,幸福生活到89歲。不好是早年失去丈夫,沒有再婚,一個拉扯三個孩子,一生都是操心這個那個,著實不容易與孤獨。 很多學生考前都緊張,我們幾個一點不緊張,確實有原因。他們4個認為反正沒有希望,已經做好考不上的打算,所以不緊張。我是提前偷考,隻是試一試,雖然很想考上,但清楚自己知道存在的不足,也思想通了。對於考試與做很多重要事情一樣,心裡上不斷提醒安慰自己,做最壞的接受打算,然後對於任何結果都思考到,那樣麵對未來的結果就坦然多了。我作為教師麵對學生,他們高考前,我也是做思想工作:讓他們要放鬆心態,大不了考不上明年再來,有了這種心態,反而輕鬆。不緊張備戰,可能效果反而更好。每個考生,這一點心理調節非常重要。 父母親知道高考時間和安排。父親給了我35元錢。30元用於交給老師,剩餘5元是給我做靈活安排用的。父親也沒有說什麼,就是讓我認真考,不要擔心什麼。雖然說麵上父母親沒有表示什麼,但我知道他們是多麼希望我能夠早點考上大學。在農村,小孩能夠考上大學的家庭是麵子、是希望、是別人的羨慕。 每個任課教師在6日上午都來班上看了看,給我特別的提示和美好的祝福。我們要去戰鬥,是否成功不知道,但我們知道我們不怕。任課教師都表現出對高考的尊重和對我們的鼓勵。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總是有多數人是考不上的,我們都願意是那少數人,但一切都是通知分數那天才知道。現在,我們假裝充滿希望,這是我們的士氣,也是我們的意誌。 張同學說:一個人隻要有意誌力就能超越他的環境。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我今年不行,明年一定能行。 我當時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上大學時才知道這是《馬丁。伊登》中的名言。 我盼望這一天很久了,能夠參加高考,有這個人生體驗,將來麵對自己的兒孫們我可以自豪的說我是高中生、我是上過高考戰場的。如果我能夠上大學,那是我們家的福氣,我們家族至今沒有一個人上大學。李同學說。 王同學說:我家姐姐說高考那幾天要來看我,給我助威。我告訴他們不要來了。來了我壓力大,我怕看到大姐結婚過早後歲月打磨流在臉上的蒼傷與皺紋。不就是考試嗎?有你們4個同學和班主任陪同,我覺得很放心、很溫暖。 想想兩年彈指間就過去了,隻有要上高考場的時候,才能感到知識是多麼重要、拚搏是多麼必要。劉同學說:我把保爾柯察金那段名言獻給大家: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我們5個同學就相當於為河市高中的高考而奮鬥、為自己今後的人生能夠多些精彩而奮鬥。 我說什麼呢?我那時候想得很簡單。我說:我最想做一個醫生,將來能夠救死扶傷,為老百姓解決很多疾病就好了。我無論如何都要上大學,爭取做一名醫生。 5個同學,5種精神,都是一股力量,都是來自老百姓的孩子對未來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