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工分(1 / 1)

重生在八零年代 林茂 3606 字 2024-03-22

張寬說:“咱們隊的統計工作還沒完事呢,不過我和茂林估麼了下,應該比去年多,今年年頭不錯,化肥也比往年用的多。”   “哎呀,那可太好了,比去年多就好。”   “是啊,手頭也能寬綽寬綽。”   ......   眾人都是喜上眉梢,興奮不已,有的甚至已經在心裡開始計劃著給家裡添置點什麼。   等到下午一點半,終於輪到張寬的隊伍了。   很順利的通過驗收,一袋袋的糧食便被扛起來,踩著梯子倒進糧墩子。   張寬取了票,這一趟交公糧才算結束。   二隊的車馬算是比較多的,所以,用了三天便交完了公糧。隨後兩天,生產隊又賣了不少糧食準備分紅用。   生產隊的送糧、賣糧結束後,一些養派購豬的也開始賣飼料地裡的糧食,其中就包括張廣,他三分地的甜菜收獲了二百多斤,收購價每斤四分五,賣了不到十塊錢。   三天後,生產隊貼出了分紅大榜。   小村頓時熱鬧起來,人們紛紛聚集到榜前,看著別人的,計算著自己的。   隨後,生產隊開始分柴火,沒錯,這年代幾乎什麼都要生產隊分,苞米稈、高粱稈、苞米瓤子等等,家家戶戶也開始起新的柴火垛。   分完了柴火開始分糧食和現金,這是重頭戲,一大早,生產隊隊部便擠滿了人,吵吵嚷嚷好不熱鬧。   糧食依舊是老規矩,按照“人七勞三”的分配原則,人口占七成,工分占三成,這是對一些困難戶和病殘戶的保護。   分完了糧食就開始分現金了。   張廣全年沒有請過假,也很賣力氣,但大多數時候評定的都是七八個工分,和那些老莊稼把式比起來差了不少,但已經比往年強了很多。   最後匯總是兩千二百多工分,今年每個工分一毛六,去掉糧食占比,現金分到了二百八十多。   林彩英依舊是兩千六的滿工分,去掉糧食占比,分到了現金三百九十多。   以往都是林彩英來領錢,因為張廣手裡一有錢就容易燒包,為此還和林彩英吵過。   張寬也知道他這個毛病,所以即便張廣來了,也不會把錢交給他。   今年不一樣了,張寬沒有絲毫猶豫就把錢交給了張廣,因為他知道,自己這個三弟和以前不一樣了,會過日子了。   晚上,張廣把錢交給林彩英,林彩英高興的數了好幾遍。然後抽出一張五塊的遞給張廣,很豪氣的說道:“他爸,你兜裡沒錢了吧,給。”   “嘿,媳婦,你這小財迷咋這麼大方了呢,不往整數湊了?”張廣笑著問道。   因為林彩英有個習慣,整數的錢,那是肯定不會動的,一定要存起來。   如果零錢低於五十,她就會說,要省著點花了。   如果高於五十,她就開始想辦法往整數湊,然後找信貸員存個折子。   林彩英笑嗬嗬的說:“不湊了啊,這些零的有六十多呢,咱們過年也差不多夠了,整的我存個折子就行了。”   “好,存起來。”張廣看著媳婦一副小財迷的樣子,心情格外的好。   結果沒兩天,這五塊錢又被林彩英收了回去。   大隊那裡因為服裝廠的事,給張廣算了一百六的工分,又分了二十多塊錢,於是林彩英還是湊到了七百元整,然後找信貸員存了個三年的死期。   至於過年,那不是還有兩頭豬呢嗎?   而且,過了元旦她就可以領工資了。   張廣笑嗬嗬的看著林彩英講著各種理由,計劃著各種安排,心中卻想,如果賣豬的零錢也超過五十呢,到時候媳婦糾結的小模樣一定很有趣。   ......   一場大雪不期而至,天地白茫茫一片。   社員們開始貓冬了,而張廣還是要繼續服裝廠的工作。   早晨七點,張廣來到服裝廠的時候,李玉堂、張國元、趙德彪和李春香等人已經到了。   土房內,間壁墻已經打通,屋頂也重新修繕了下,為了確保安全,地麵上支起了幾根木頭。   墻麵上貼著規章製度和標語,標語的內容是“踏實肯乾,安全生產。”   靠陰麵的一側,單獨搭建了個六七平米左右的小屋,裡麵是土爐子,旁邊的臺子上,整齊的擺放著六個暖瓶。   因為沒有電,服裝廠所有設備都是手動的,而暖瓶就是為熨鬥準備的,在熨鬥的後方有個小的熱水箱,加滿熱水後才能使用。   趙德彪已經把爐子燒了起來,屋內暖烘烘的,很舒服。   眾人閑聊幾句,工人陸續到來。   七點半,所有人到齊後,張廣想讓李玉堂講幾句,李玉堂擺了擺手,都是自己人,整那過場乾啥。   張廣見狀便站到了最前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微微提高了聲音,說:“在坐的都不是外人,我也就不說那些虛的了。”   “看到墻上那些規章製度了嗎?我希望大家都能嚴格遵守。尤其要牢記下麵我說的幾點。”   “不允許在車間內打鬧,不允許在車間內跑跳,不允許用剪刀沖著人,自己的剪刀用完了不允許隨手亂放,一定要放回你自己的工具箱,縫紉機針絕不允許互相亂借。裁剪機、熨鬥,更不允許私自操作。”   張廣環視眾人,說,“車間裡一切要以安全為主,要是誰不小心被剪刀或者針弄傷了,千萬別別不好意說,咱們特意準備了碘酒和紗布,一定要及時處理。”   講完之後,張廣領著眾人來到裁剪車間,打開準備好的白市布,這是用來給大家做工服的。   此時的農村,大多數人一件外套能穿一冬天,有的甚至連外套都沒有,就直接穿著棉襖。   幾天的功夫,兩隻袖子就會變得油黑發亮,所以,服裝廠不僅要準備工服,還要準備套袖子、手帕和口罩。北方冬天,室內外溫差很大,打個噴嚏太平常了。   張廣給趙德彪量好了尺寸,然後一邊劃線一邊講解,趙德彪之後,是李春秀,然後是王玉香。   到了第四個人的時候,張廣便讓李春秀來試著量尺寸,他則在一邊糾正。   李春秀有點膽怯,不敢下筆。   張廣便鼓勵道:“沒事,不可能這麼快就學會的,不會很正常,但要敢下筆,敢動手,就從你覺得會的開始。”   李春秀聽了,咬咬牙開始小心翼翼的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