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親情(1 / 1)

重生在八零年代 林茂 3122 字 2024-03-17

張寬夫妻倆都在家,張寬問道:“三兒,你這拎的啥?”   “骨粉和發酵飼料,二哥,通過這段時間的試驗,這發酵飼料和骨粉喂豬效果很是不錯,給你們送些,至於怎麼喂,我二嫂也都知道。”   劉春紅喜笑顏開,“前兩天我還說呢,三兒喂豬的法子真不錯,看你家那兩頭豬又壯又歡實,比我家這個差不多能大上一圈。”   張廣把東西放下,從兜裡掏出張紙遞給劉春紅,“二嫂,我把一些注意事項都寫到上麵了。”   “哎呀,這可太好了,光說的話我這腦子可記不住。”劉春紅欣喜的接了過來。   張寬也湊了上來,三個人嘀嘀咕咕說了好一會兒。末了,劉春紅從櫃裡拿出兩塊錢遞給張廣,“三兒,二嫂不多給,攏共就給你兩塊吧,不夠的就算你吃虧了。”   “別,二嫂,你要給錢的話那我就拿走了,我又不是來賣飼料的。”張廣說著拎起口袋,“這兩年我養派購豬,生產隊每次上工不都是你幫著喂?那又怎麼算,我給你工分啊?”   張寬說:“行了,掰扯這乾啥,你真是閑的,和三兒你還外道(客氣)個啥。”   “放屁!你說的輕巧。”劉春紅瞪了張寬一眼,“喂豬那是順手的事兒,而且生產隊上工的時候,咱倆忙不過來,彩英不也幫過咱們嗎?這發酵飼料又是白麵又是苞米麵,哪樣不花錢?骨粉就更不用說了,寒冬臘月一趟趟跑縣城那麼容易?咱咋能揣著明白裝糊塗讓三兒吃虧呢!親兄弟明算賬,便宜不是這麼占的!”   “你看你,有話好好說唄,急什麼。”張寬瞪了一眼劉春紅,媳婦哪樣都好,就是脾氣有些急。   “行了行了,二嫂,聽我一句。”張寬急忙止住二人。   “行,三兒,你說。”   “二嫂,明算賬了,那還是親兄弟嗎?”   兩口子聽了都愣了一下。   張寬說:“行了,就這麼著吧,他是我親弟,啥吃不吃虧的。”   劉春紅也不再堅持,伸手狠狠的拍了拍張廣,“那中,二嫂就不和你外道了。”   “那我回了,還得給爸媽那裡送一些。”走到門口,張廣又回頭叮囑,“記住了啊,千萬別多喂。”   “記住了。”   張廣走後,劉春紅說:“唉,三兒這一句話,說的人心裡怪暖和的。”   張寬倚著火墻,愜意的抽了口煙,說:“我們哥仨當中就三兒腦子好使,讀書也好,要不是那會兒不興上大學,三兒一準能考上,可惜了。”   “後來大了,我和大哥,還有爸媽都挺擔心他的,人家十四五歲就到生產隊當半拉子(半個勞力),他打小就沒乾過重活,現在好了,三兒踏實肯乾我們也就放心了。”   “嗯。”劉春紅點了點頭,“三兒最近變化挺大,眼睛裡有活了,像換了個人似的。”   張寬說:“是唄,可比以前勤快多了。”   離開二哥家,張廣到了父母那裡,張續見他拎來的骨粉和發酵飼料,笑著說:“我就琢磨著,你這幾天可能會送過來。”   “你怎麼猜到的?”張廣問道。   張續說:“媽惦記你養豬的事兒,想過去問問,又怕你有壓力,就和你大嫂偷偷溜過去看,這幾天她倆偷摸去好幾次了。回來就說你養的兩頭豬長的可好了。所以我就估摸著你快送過來了。”   七十歲有個家,八十歲有個媽。不管你多大,在母親的心裡永遠都是孩子,永遠都在惦記著、想念著。   上輩子母親去世,張廣當時心裡很愧疚,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愧疚慢慢消失了,變成了無盡的思念,很多時候,張廣覺得母親把自己的魂也帶走了,常常有種靈魂無處安放的孤寂感,那種感覺不是妻子、子女能替代的,可以說,是任何情感都無法替代的!   母親拉著張廣的手說:“我們三兒這一冬可遭罪了,以後可不能那麼拚了啊,錢不是一下子賺的,別把自個累壞了。”   “嗯,聽您的。”張廣反握住母親的手,“媽您放心,我心裡有數,會好好的。”   “好,你聽話就好。”   張廣爺爺上前抓起一把發酵飼料捏了捏,又放到鼻子下聞了聞,說:“嗯,好東西,這老話說‘豬吃百樣草,發酵喂更好。’可咱往常發酵隻是夏天的時候把豬草漚了,可比不上三兒做的這個。”   張國興和張續也上前和張廣一起探討發酵飼料的做法,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以及喂豬的注意事項。   回到家,張廣拿著鐵鍁、鎬等農具到飼料地備壟,備壟要先翻地,深約十七八公分,張廣用鐵鍁挖了幾下,還好,積雪融化,春風一吹,土質變得鬆脆,可以直接用鎬。   用鎬一點點刨開,刨完之後換鐵鍁把大的土塊拍碎,這樣才能保證土壤透氣透水透光,同時保證土壤溫度和濕度,種子才能正常發芽成長。把土塊拍碎後,再用釘耙拉出土中碎石、雜草等物。這是最累最繁瑣的農活之一,尤其不能心急,否則不僅活乾不好,而且會更累。   刨完大約七十米長的一壟,張廣已經出了一身的汗,便拿過個棉墊坐在上麵歇息。   以前的時候,張廣沒那麼多講究,就是直接坐在地上。但林彩英不讓,這個季節大地仍有寒氣,如果直接坐在地上非常容易生病,有的運氣不佳,因此得了風濕性心臟病,非常痛苦,林彩英偶爾聽說後嚇壞了,動手給張廣縫了個很厚實的棉墊,每次出來乾活都必須帶上。漸漸的,張廣也就習慣了。   四月下旬,一場春雨不期而至,淅淅瀝瀝從早晨下到中午還沒停。   張廣給閨女喂了奶,然後把她和兒子送到母親那裡,回來後用飯盒裝了半盒小米飯,半盒豆角乾燉土豆,熱水灌滿水壺放進包裡,再把飯盒放上麵保溫。   穿上雨衣出了家門,細蒙蒙的雨絲帶著涼意灑落在地上,在這樣的日子裡,如果沒什麼要緊的事,人們幾乎是不出門的,平時追逐打鬧的孩子們也乖乖的待在家裡,小村變得異常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