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決定辦廠,但李玉堂怎麼能放心把這麼大的事交給趙德彪和張廣呢,他必然是要親自出馬才的。 “啥?”趙德彪急了,“憑啥呀,這是我起的頭!” “你起頭怎麼了,服裝廠投資少說也要幾千塊,你們一個生產隊哪行,你回去吧,沒你事兒了。” 李玉堂不想和趙德彪過多糾纏。 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趙德彪嘀咕道:“我不回,我不乾!” 李玉堂態度很堅決,“不乾也得乾,這是咱們全村的大事,辦成了,老少爺們都跟著沾光,你咋能隻顧著一隊呢!” “我是一隊隊長,可不得顧著我們隊。”趙德彪蹲在一邊抽悶煙。 劉誌平起身,上前拍了拍趙德彪,“彪子,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乾,這道理你咋還不懂呢,支書說的對,咱齊心協力把服裝廠辦成了,老少爺們都跟著沾光,你們一隊不也一樣嘛。” “唉!”趙德彪長長嘆了口氣,心裡雖然不服,卻也知道胳膊扭不過大腿,也隻能認了。 見趙德彪服了軟,李玉堂也不再嚴肅,而是好言勸慰了幾句。 劉誌平拉起趙德彪,讓他坐下一起商量具體事宜,趙德彪也就順坡下驢坐了下來。 計劃書上,張廣已經寫的比較詳細,雖然資金不可能太充裕,但該花的地方還是要花。 廠房要做一番休整,墻麵、頂棚用報紙重新糊一遍,地麵用紅磚鋪設,水泥找平。紅磚目前的價格是一千塊四十五元,散裝水泥一噸四十六元,兩樣加起來八十元左右就夠了。 設備方麵,縫紉機十臺,鎖邊機三臺,裁剪機一臺,裁床一臺,熨燙臺一個,印刷臺、模具以及小的用具剪刀、熨鬥等等,張廣都做了詳細統計。 因為釘扣機比較貴,釘扣也比較繁瑣,張廣建議開始隻做圓領衫。 李玉堂等人表示同意,先易後難嘛。 見張廣侃侃而談,各種規劃、設備信手拈來,甚至包括設備的牌子、優缺點、日常保養維護都很熟悉,眾人不由熱情高漲,趙德彪則時不時的露出惋惜的表情。 眾人也問起張廣為啥知道的這麼多,張廣打馬虎眼說在縣城讀書的時候,沒事在圖書館翻書看的,眾人也就沒再追問,其實沒誰在意,隻不過順嘴一問而已。 快四點鐘,各項事宜基本敲定,李玉堂用大喇叭通知各生產隊社員明天早晨九點來大隊開會。 辦企業是大事,要動用公共資金,還要貸款,必須經過全體社員表決。 晚上,張廣和林彩英說了大隊決定開辦服裝廠的事,這讓她有些恍惚,這麼大的事這麼快就決定了?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可又一想,不論是大隊書記李玉堂,還是大隊隊長劉誌平,都是穩重的人,怎麼可能那麼輕率呢! “他爸,你真有把握?” “嗯。”張廣點了點頭,“放心吧,隻不過以後可能要忙些。” 張廣對於自己的重生很感恩,也常常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可始終也沒什麼頭緒。 這輩子,他不打算離開家鄉。城裡,是聰明人的世界,他覺得自己不屬於那裡。 雖然重生了,多了一輩子的經驗,也有很多先知先覺,但他覺得,知道不等於能做,更不等於會做!他沒什麼本事,隻想守家在地,勤勤懇懇的靠自己的努力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孝順父母。 如今,能夠為村子做些什麼,他樂意至極。 第二天,早早起來打了豬草,做了早飯。一切收拾妥當,把閨女兒子送到母親那裡,父親已經把悠車掛好,樂嗬嗬的哄著孫女。 張廣和張續、張寬哥仨一起向大隊走去。 張寬還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三兒,李書記真同意辦服裝廠了?” “同意了啊,不同意咋會開大會呢。” 張寬搖了搖頭,“真沒想到,咱們大隊也要辦廠了,還是服裝廠。” 青山大隊下轄七個生產隊,二百餘戶,九百多人。 不到九點,每戶一個代表已經到齊,大隊院子裡站滿了人,社員已經知道了要辦服裝廠的事,議論紛紛。 李玉堂等人來到院子裡,劉誌平等人抬了兩張桌子,把廣播拿了出來,會計兼文書李春生拿著筆和本坐到桌前,其他乾部也沒坐,就站在兩邊。 李玉堂坐下敲了敲話筒,說道:“各位老少爺們,今天通知大夥過來,是要商量個事。” “上麵一直號召興辦社隊企業,可我膽子小,怕拉饑荒,所以一直沒敢乾。現在機會來了,我們幾個商量了下,覺得挺有把握。” 李玉堂指了指身上的短袖,說,“瞧見我身上這衣裳沒,張廣做的。” 又指了指人群中的王桂芬,“桂芬身上的半截袖也是張廣做的。” “這手藝可是不錯,我覺著比城裡的師傅也不差,既然如此,咱憑啥不乾?” 李玉堂指了指劉誌平,“誌平,你說兩句。” 劉誌平拿過話筒說道:“我說三點,第一,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咱們大隊雖然一直沒辦什麼作坊,也沒辦企業,但咱一直沒饑荒,這在咱們全公社都是少有的,所以,咱們有個好的帶頭人,乾啥心裡都有底。” “第二點,這事得表揚德彪,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這小子不安分,膽子也大,是他起的頭,讓李支書截胡了,所以要感謝德彪。” “第三點,我覺得這事還是比較有把握的,咱有技術,衣服也不怕放,縫紉機也保值,就是咱們不乾了,賣二手的也賠不了多少錢,大夥不用擔心。” “好,我廢話不多說,大夥有什麼問題就盡管問,沒問題的話就開始表決。” 李玉堂為人正直,公正,尤其謹慎,在青山大隊還是很有威望的,這次既然他都決定了,那就說明這事十有八九能成,而且,都過夠了窮日子,都知道廠子辦好了能掙錢,所以從內心來說,都比較贊同。 張廣一向覺得舉手表決挺有意思,隻要有帶頭的,基本都不好意思拒絕。 最終,經過統計,全票通過。 眾人散去,劉誌平、張國元和張廣三人一同來到以前的知青點。 知青點東西向兩排土房,一排是女生住的共五間,一排是男生住的共六間,屋裡麵的灶臺、炕都已經扒掉了,趙德彪本來就準備辦廠子,所以收拾的很乾凈。 規劃很簡單,屋子北側壘起半米寬、一米高的火墻,再搭兩個灶臺。 勞力就從一隊挑選,也算是照顧趙德彪的情緒,畢竟閑暇時候能賺些工分也是不錯的。 十幾個社員開始和泥、脫坯。 李玉堂說:“我現在就去公社請示丁書記和趙主任,誌平和德彪在家負責指揮,張廣和我一塊兒去,到時候有不明白,好現場給領導說說。” 張廣回家取了自行車,李玉堂騎上他的大金鹿,二人直奔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