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與二牛一時默然。 ‘聽老頭這意思,修仙的也要懂人情世故、人情通達嘛?’ ‘人情通達容易,可道心通達何其難也吶’葉明在心中感慨 ‘從老師話中我倒是聽出了一點意思’,大學生細細咂摸著 ‘哦?願聞其詳’,葉明追問心中雜念中最有學問的一個 ‘第一境--問道,主要是【求我】,在我們那個世界有一門學問,叫做哲學。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我們的哲學認為世界是唯物的,故而發展出璀璨的物質文明;但從老師的意思中,我感覺這個修仙世界很講究唯心。’ ‘不對’大學生接著推翻了自己的話語,思忖著又說到 ‘這個世界不僅僅是講求唯心,而且更注重人的內心精神世界對道法的感悟,也就是個體的思維存在與世界的超自然力量之間的耦合關係,當然這些力量在這個世界不是超自然的,而是自然而然、自然而有的’ ‘我是誰、從何處來、到何處去?這是我們那個世界的哲學三大問題,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期,由於認知不同、人生境遇的差別等等,都有著不同的回答,也符合老師說的,至死仍【求我】’ ‘我是誰?這個問題往大了說是群體的認同感,往小了說是自我的定義。假設修士掌握著移山填海、甚至逆轉時空的巨大力量,那你的群體認同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就是老師說的道不傳非人’ ‘因為一旦所傳非人,那勢必會對人族修士造成巨大的毀滅性打擊’ ‘而自我的定義,也會影響到修士對力量的使用對象,自我定義是人族一份子的修士,會造福人族;自我定義中認為仙凡二族對立的人,恐怕就不拿人命當人命了,就像朝歌城那樣,動不動就成千上萬的大規模人殉、人祭的’ ‘至於道體境界,可能涉及到具體的修行功法和法術,這種靈氣在體內的具體的運行路線和運作模式,應該就是師傅所謂的法不傳六耳,既然老師說到了這三件事至死方休’ ‘那我大膽推斷!修煉道體不止是簡單的練習體表的皮膚,而是對身體內外、甚至是五臟六腑的強化鍛煉。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肉身對天地靈氣的容存量,修為境界決定了這一點,但和我們想想中不一樣的是,在這個修行世界中,肉身對天地靈氣的容存量並不直接決定修為境界,待會我們可以旁敲側擊地問一下老師 2.對天地靈氣的吸收和輸出效率,對應的是修行吐納功法或者戰鬥功法,說不準兩者都有,等到了靈墟山三仙觀,哥幾個要不然被當成邪魔妖怪當場鎮殺!要不然就是未來的修仙界明日之星、修道種子,到時候好好地為宗門做些貢獻,換些好點的功法 3.肉體的抗造程度,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出來,老師的講道是有邏輯的,有點像威逼利誘,先跟邪教一樣編一個滅世災劫嚇唬咱,再告訴咱們追隨他便能在離開三界中跳出五星外,誘惑咱。 這種老頭老太太我在威高廣場的公交站見多了,說不定他還以為咱們被嚇住了呢。 我提議,對超凡力量的追求對咱哥幾個來說永遠隻是達成目的的工具,也隻能是工具,咱們相互提醒著,畢竟咱哥仨和葉子才是同生共死的一泡狗屎’ 葉明和其他二念沉默著思忖著,大學生越說思路越順暢,並不理會有沒有回應,隻是繼續說道 ‘話說回來來,無論是對抗滅世災劫,還是回朝歌城和回地球,我估摸著這未來一路險阻少不了,我可不想再傻三年或者再被剝皮抽骨的淩遲一頓了 我們應該去修仙 隻有修仙我們才有可能各回各家 隻有修仙我們才有可能活著各找各媽’ 黃廚子和其他二念嗯嗯出聲,顯然內心對那種極致的痛苦、仍心有餘悸 對葉明來說,雖然這裡的修行體係與他認知中朝歌城的修行體係大相徑庭,但目前來看大學生分析的最為靠譜,沒有道理不去贊同 對黃廚子和張海員來說,大學生分析地頭頭是道,他倆也聽不懂,自然是誰話多字明便聽誰的,更何況隻有大學生能分析出點什麼來。 於是腦中三念和葉明達成共識 大學生繼續分析 ‘第三境界為練心境,我認為此境界的主題應該是實踐!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並且糾正自己思維認知上的不足!’ 大學生語調高亢起來,顯然社恐的他來說,這種侃侃而談的長篇大論極大地滿足了他的表達欲 ‘知行合一’,葉明突然出聲 ‘啥’? 聽聞葉明出聲,大學生像是沒聽清一般又確認了一遍 ‘我是說知行合一,就是將知道的道理,變成實實在在的、有體會感悟的經歷’,葉明解釋 ‘不、不,我是問你怎麼知道的這四個字?’ ‘在你們關小黑屋的時候,家父赴死之前告誡的’ ‘不過不對啊,朝歌是殷商都城,知行合一是王陽明說的,時間上.....看來朝歌城與地球也有著某種咱們理解不了的時空聯係’ 大學生繼續嘟嘟囔囔囉嗦著葉明和其他二念都聽不懂的話,大家對此興致缺缺。 於是葉明回神,二念也將注意力放在外麵 此時素山道人與任二牛也討論著 “師父,前些時日,我似乎窺破心障,內視自觀,那我算是什麼境界呢”?二牛訥訥而語 “那什麼境界都算不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凡九竅者皆可修行,內視自觀隻是起始之點,我人族無他族的血脈傳承,我人族大道,每一步都是先賢篳路藍縷一點點走出來的” 葉明想起剛才大學生對道初三境的分析,旁敲側擊地向素山道人求證 “師尊,你說修了仙的修士還是人嗎?” 意識到言辭有些不妥,葉明又問 “就是有的修士是不是不把凡人當人看了”? 素山道人顯然沒想到葉明能有此問,詫異之餘答道 “這便是問道境的關鍵所在。待回山之後,我再回答其中的區別”。素山道人賣了個關子,避而不答 “師尊,如何修煉道體是不是也得回山再傳授啊” “嗯,是這樣的” “哦”,葉明想了想,想來大學生分析的應該是有些道理的,既然都要回山以後才能回答,索性不再詢問關於練心境的問題了 素山道人卻有些汗流浹背 此子太過於機敏善思了,若是此時回答了葉明的問題,那後續的入門考驗就相當於透題作弊了 若是不回答,看此時葉明冷淡的樣子,素山道人又恐怕挫傷其銳思 於是補充一句 “我人族的境界修行都講求一個心性,三山十二觀的各種入門功法也都是心法為重 心法若通則我觀內萬法可學 心法不通,便是將觀內萬法生吃下去也不可修行,更遑論突破境界呢” 聽聞最後一句,葉明緊閉的眼角微微鬆弛了一下 素山道人看在眼裡,心中卻起了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