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竹籌何用?(1 / 1)

浮仙若夢 高璿 3582 字 2024-03-17

高瘦的鶴道人撇下一堆亂七八糟的物件就飛速離開了。   葉明細細數了數,這些亂七八糟的物件囊括了衣食住行、耕讀獵采各個方麵。既有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筆墨紙硯,又有功法戒律,甚至還有果蔬麥粟的種子和農具,而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還有半扇羊排和兩大葫蘆的酒。   “這些東西每個入門的師兄們都會分發嘛”?葉明疑惑地問道   “非也非也”,玄清子笑瞇瞇地看著有些懵逼的二人,心中隻覺得好笑,當年入山時,他也是這般清澈而又愚蠢   “從上上個甲子,也就是洪武元年開始,每一位離開翠雲峰的前輩,都會建議觀裡給新來的弟子多發幾樣東西,慢慢的變成了一件傳統”,玄清子學著鶴澤道人的模樣,在葉明與小二牛跟前踱起四方步來,和這兩個初來乍到的小崽子傳授起經驗來   “這些好東西可都是歷代師兄們殫精竭慮、用心建言,都是些實用物件”   他看到葉明有些癡傻地看著那一把捆在一起的竹籌,於是指著那竹籌神色復雜地說道   “比如那竹籌,既可算卦、又可以如廁後清潔穀道來用”   葉明與小二牛麵麵相覷   “就這麼和你們說吧,咱這靈墟山三仙洞對待弟子不似那凡間學堂,並不是上完功課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而是入門後,要先躬耕自讀,自種糧食、自種蔬菜、自伐薪柴、自食其力,要先自己養活自己”。玄清子越說情緒越是低落,雙眉緊蹙到一起,嘴唇也嘟嘟著   “咱們這些苦命的娃娃,從小便離開了爺娘、背井離鄉,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修勞什子仙、求勞什子道。都說師傅領進門,道緣在個人。這道理到了咱這邊,便是師傅領進門、死活看個人”!   聽聞此言,葉明終於明白了玄清子小臉之上的怨念從何而來了   “啊?那咱們如何才能修仙得道啊”?小二牛臉上也有一絲愁苦漫上眉間,追問道   “呸!還修仙得道呢,你怕是在想屁吃”,玄清子聽得此言竟然口吐汙穢之語,話一出口,便暗暗後悔,單手合十口稱罪過,眼珠一轉又對二人問道:“你們是怎麼來到此處的”   小二牛正要言語,葉明卻搶先出言道   “難道咱們還有不一樣的來法嘛”?   玄清子暗道一聲滑頭,隻好出言解釋道   “當然有不同的來處,而且根據來處不同,去處也不盡相同”,玄清子又賣了個關子,頗為驕傲地抬起下頜挑眉看著二人   “還望師兄解惑”,葉明恭恭敬敬地彎腰作揖   “我要那半扇羊排”   “好、願聞其詳”   “痛快!我就喜歡和聰明人說話”,玄清子停止踱步,站定又接著說道,“咱們三仙觀中,練心境界以下、也就是過了問道境和道體境的人都叫做‘學道童子’,這與年齡無關,先入門、先通達道理、先道體有成的人便是師兄”   葉明心中暗暗點頭,雖是入了仙山來,可這仙山仙觀的仙師明顯不按常理出牌,葉明急需從這個臉上帶著嬰兒肥的玄清子口中了解一些事情,至少要知道自己接下來要麵對些什麼情況吧   “這學道童子有三種,一種是山外之徒,在各地的師兄師叔手下幫忙處理一些凡俗事,可得富貴但不可得逍遙”   葉明聽得大概,但腦中三念一頓分析還是讓他更快地理解所謂的山外之徒   “第二種便是障目峰上的迷道之徒”   道初三境界,問道尋我、鍛煉道體和紅塵練心,也就是問道境、道體境和練心境界   如果沒有柴扉後問心路的幫助,單單是這‘問道尋我’,便會讓無數凡人蹉跎半生。   問道,便是突破心障,認識到靈氣和大道的存在。   三仙觀收徒主打一個坑蒙拐騙,就像素山道人一樣,從大海一路西行六萬裡,一路走一路給孩子們講那個世界誕生的故事。這六萬裡忽悠的孩童沒有成千也得上萬了,聽了故事便能認識到靈氣和大道存在,繼而突破心障、內視觀己的人,其實隻有小二牛一個而已   認識到靈氣和大道存在便開始修行的,是野狐禪,是散修   對於三仙觀這種有著淵源傳承的、人族修仙一途術業有專攻的名門大派而言,問道便不止是‘認識到靈氣和大道存在’那麼簡單的事了   名門大派是有政審的,這政審便是所謂的尋我。   隻不過這裡審的並非是出身,而是信仰和信念是否堅定不易。   對於一個掌握著巨大能量、擁有著巨大破壞力的修士而言,修仙問道、修仙問道,我是大道之上的行人,亦是大道之行的延伸。   我是大道的唯一載體。   我承載著大道,所以我之行便是大道之行!我之所在便是大道之所在也!我之所喜好、所厭惡便是大道的偏袒!   倘若沒有‘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思想準備,倘若大道的承載者--我動搖了,那便是所傳非人,這是所有人族都不願看到的情況   走柴扉問心大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明確自我種群認知,這便是三仙觀的政審。至於那個似是而非的修道初心,隻是這政審的附加物罷了   這迷道之徒,便是走過那柴扉之路後,信仰和信念動搖之人。   他們有的對自我存在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心神陷入了虛實之間,難以辨別虛假的現實和真實的夢境;   有的人對自己的種族認同陷入了懷疑,由於過度的‘萬物一’而陷入泛靈之辨與神魂輪回的泥沼之中,認為自己不過是一棵樹、一頭牛,或者上輩子是一棵樹、一頭牛;   還有的人則徹底溺死在欲海之中,在夢境或者現實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放縱欲望,自我道心受不住欲海浪潮的一次次的沖擊,在日銷月靡中潰堤毀壩。   葉明再次回想起今晨來時,在障目峰的所見所聞,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這第三種,便是咱們翠雲峰上的倒黴孩子了”,玄清子苦笑連連,有些氣頓的說道   “咱們總要比外門之徒、迷道之徒要強上些許,師兄怎麼還說咱們是倒黴孩子呢”?葉明竟然聽出玄清子對那些迷道之徒的幾分艷羨,所以接過話頭問道   “我方才說了,學道童子皆是練心境界之下的對吧”?玄清子反問道   “師兄方才是有此言”,葉明出言以作肯定   “方才我還說了山外之徒和迷道之徒對吧?”玄清子再問   葉明和小二牛對視一眼,齊齊點頭   玄清子哀嘆一聲,“哎,我的兩個傻弟弟啊,咱們倒黴就倒黴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