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子哀嘆一聲,“哎,咱們倒黴就倒黴在這裡” “師兄何出此言”?葉明在心中想了又想,一個腦袋四個念頭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隻好當個專業捧艮,向玄清子問道 “山外弟子,多是那些凡俗之人中的達官顯貴、豪強貴胄的庶出但受寵的子嗣,知曉這世間有許多修仙求道之人,壽元綿長可以逍遙世間。他們空有向道之心但所求無門,咱們三仙觀又不收上門的徒弟,不入山門便不得傳法,隻能追隨咱們三仙觀在外行走的師兄師叔們,處理一些雜物俗事,這邊是我剛才所說的得富貴,不可得逍遙”。 玄清子頓了頓,又說道 “從咱們修行境界的角度來說,他們與凡人無異,隻是多了些凡人不會有的煩惱。但是又幫著三仙觀做事,所以勉強算是三仙觀的山外之徒。至於那些迷道之徒,算是困在了問道境,有朝一日若是能在壽元未盡之前,勘破胎中之謎、勘破虛實與自我之辨,也會在這茫茫道途上繼續走下去” “所以?”葉明問道 “所以咱們翠雲峰上的倒黴孩子全是道體境界!”玄清子心想剛才還誇他聰明呢,怎麼連這一點都沒有領悟。於是嫌棄地瞥了葉明一眼,心念一轉繼續說道 “尊敬偉大又最帥氣有才華的鶴師尊為了讓我們盡快突破《觀雲自在經》第一境,煉體有成,又擔心弟子們吃不好、睡不好。 尊敬偉大又最帥氣有才華的鶴師尊啊,每三日便在這山中放一些走獸野物,既可以讓我們這些鍛煉道體的弟子們,摔摔打打、熬練身子,也可以結伴獵取這些野獸,增加血食打打牙祭。 你們說尊敬偉大又最帥氣有才華的鶴師尊,是不是考慮的周到?” 玄清子一邊恭維一邊咬牙切齒地說道,顯然恭維是懼怕的虛偽假象,咬牙切齒的怨念才是內心真正的想法 “我當你們自己人,才同你們說這些的。食一旬一授,授的隻是油鹽糖醋而已;衣一季一授,授是那桑苗蠶種而已,給你兩隻白胖小蠶,還讓你自己養蠶、采桑、織布、紡綢,塞牙縫都不夠。若是不去想些辦法,隻能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這深山老林之中過野猿般的生活” 玄清子用手撫摸著身上的弟子青袍,有些憤憤地繼續說,言辭之間語調激昂起來 “學問一年一考,這才是最真實、最準時的”! “如果沒有啥特殊情況,我們的引道師長便是我們以後要追隨的授業師長了。他們平日裡都在各自的紅塵觀中修行,隻有一年一次回山聚事時才與咱們相見。 雖然咱們的課業功法、鍛體修行皆是看著那些書籍自己修習,但咱們若是能在年考之中拔得頭籌,也證明他們的眼光不差。 師長們都是德高望重的體麵人,而且無論是哪個修士都是要凡事爭勝爭先的,自然相互暗自較勁,我們的學問成績,就是他們比較中的一項。 若是考較得體,師尊大悅,還有些許好處,若是不成,哼哼~” 玄清子不再言語,看來半扇羊排也就值這些了。 葉明聽出他言語未盡的意思,麵對這艱難的未來,他心中倒是並不擔憂。 小二牛往葉明腿邊靠了靠,葉明自然的伸手揉了揉小二牛的腦袋 “敢問師兄,咱們是不是道體有成,突破了這道體境界便可出山行走了”?葉明思忖片刻,再次詢問 玄清子等了半晌,見葉明思忖便毫無顧忌的跽坐在開慧崮的小臺地之上。他也看的出來,這新來的兩個師弟是以葉明為首,心中暗暗構想出了一個套路,就等葉明開口呢。但是葉明開口之後他卻笑而不語 葉明心中知曉玄清子的意思,對著那片亂七八糟的物件做了個請的手勢 “我要那捆茅草,我道廬上的茅草有些發黴漚爛了。不過我不白要你的,待我回答完這第二個問題之後,你可以再多問一個” 葉明笑了笑,並不急於發問 於是玄清子清了清嗓子,開始回答葉明的第二個問題 “非也非也,翠雲峰入山難、出去卻很容易,關鍵在於咱們以何種方式出去罷了。 出去的方式有三種:其一,可以自己棄道離去,無人阻攔,隻是心有不甘; 其二,什麼時候我們修行的《觀雲自在經》突破第一境界,也就是道體小成之後,什麼時候便可離開翠雲峰; 其三便是在年考之中拔得頭籌,並且主動去往紫陽峰,通過諸位師長的考校,也可以離開翠雲峰” 玄清子簡明扼要地回答完葉明的問題,開始上下打量著那一頓亂七八糟的東西,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心中選定一二,轉身對著葉明笑而不語 “師兄,不知這三種方式有何不同?” “這算我送你倆的第三個問題了”,玄清子心中長出一口氣,有問有答,有解惑便有回報,這便是翠雲峰的道理 “翠雲峰上的求道童子們,以一甲子為一屆,以人皇更迭為一輩。一甲子一屆卻隻在前三十年收徒,算起來咱們算是這洪武年間的第三屆翠雲峰之徒了 慕道之人年年入得山門來,可真正的近道之人卻寥寥無幾。求道之心人人皆有,可清凈之心少有。 道體有成,才可得三甲子壽元,一甲子白發、二甲子黃發、三甲子復黑,再得一次青春。 可是這道途寂寥、西窗久坐,道體若是未成,壽元不過一甲子有餘而已,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翠雲峰上蹉跎半生的。 過柴扉問道求我容易,可是修身煉心卻需要日復一日的熬筋練骨與晨省昏定的叩問本心。 一部分師兄弟覺得修仙無趣,學了些識文斷字和先賢經義,歸家做個賬房先生,或者跟隨入世為官的師兄們做個胥吏,結個善緣,後代子孫也可做個山外之徒得一世富貴 另外一部分師兄弟,修身小有所成,修的一身橫練筋骨下山去。他們大多放不下顏麵,不願仰人鼻息寄人籬下,或入了江湖武行做個鏢師護院,或去了戍邊衛所搏個功名。常年在生死之間搏殺,也有很多人就此道體有成,活出三甲子壽元,再回山修行 無論如何,這兩種師兄弟們也算是知己認命了,總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