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任方圓,因勢利導入虛穀 夜色下,乾涸的水塘旁,堰塞的溪水沖散些許泥土和枯枝爛葉的阻擋 再次流入水塘 可是那些泥土與枯枝爛葉卻在水塘下遊,被某人忘記帶走的一片綢布和些許爛泥擋住 水流漸漸停息下來,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堰塞 隻是這方水塘甚是碩大,就連夏日連綿的雨水山洪都未曾灌滿過 卻要在這南風漸息北風初起的流火七月, 在一個溫柔的良夜,蓄積起滿塘憤怒 水往低處流,所以蹲在上遊火堆旁邊的葉明正在大口朵頤地吃著魚兒,並不關心下遊那個堰塞起來的水塘 他隻關心藏在烤魚細嫩魚肉中的骨刺,小二牛顯然是精於吃魚的老手 他從魚脖子旁開始吃,如果魚有脖子的話。待吃到魚刺較多的部位時,便用上下唇抿下一塊魚肉,魚肉含在嘴裡,唇齒緊閉但頜腮鼓動 不一會便完整的吐出數根魚刺,魚肉則早就被他吞入肚中 葉明大口吞嚼,卻頻頻因為魚刺入喉,吃得不甚痛快 二牛小口輕抿,但在唇齒蠕動間將那些惱人的魚刺盡數吐出,吃得十分迅速、酣暢淋漓 小二牛吃完手中這個,再伸手去拿卻發現橫在火坑上隻剩下光禿禿的木棍 二人環視周邊散落一地的魚骨魚刺 兩個孩童、一會兒的功夫,竟然將幾十條魚吃得七七八八 看著意猶未盡的小二牛,葉明將那些魚骨頭收攏起來,埋入炭火之中,將之烤成焦香四溢的魚骨酥,撒上一些鹽粒,兩人又嘎吱嘎吱的嚼裹起來 “師兄,這玩意跟鍋巴一樣,還挺好吃的”,小二牛滿足的沖著葉明說到 “那是,想當年我在海上的時候,這種巴掌大、還都是刺的淡水魚根本不吃,那種丈餘的大海魚,脊骨中間那跟魚筋,烤起來才是真的好吃,軟糯又彈牙” “那師兄以後你出海帶著我唄” “....” 長夜漫漫,小二牛在葉明聲聲牛逼中沉沉睡去 腦中三念卻對這一個八歲、一個兩歲半的幼童飯量感到嘖嘖稱奇,不過腦中三人轉念一想,這個世界就連葉明親爹汝顯那種怪物猛人都有,兩個人類幼崽能吃一些也很正常 鼾聲陣陣,伐聲鑿鑿 葉明睡不著覺,一直守著篝火也實在無趣,便起身繼續揮劍,砍向空地四周的樹木 老子雲,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木直則為梁柱,曲木無用,才乞得活 月落日升,鬥轉星移 小二牛一連睡了幾日,這天傍晚,他再次聞道粟米在鍋中翻滾的香氣才悠悠醒來。葉明此時倚坐在一把鬆木坐的凳子上,正捧著一卷書細細品讀著 見粟米在鍋中開始滾燙翻騰,小二牛也開始睜開眼睛打著哈欠伸懶腰 覺得有些好笑 這小子還是個有福氣的呢,睡得香甜,啥活不乾卻能頓頓不落,乾活乾的震天響也攪擾不了他的美夢,但哪怕是粟米粥剛開始翻滾,溢出的那一絲絲香氣,他便伸著懶腰打著哈欠起來,四處找他那個木碗 小二牛四下打量著 一連睡了幾日,醒來卻發現身下的那片空地,已經大變樣了 葉明用道劍一下一下地砍伐著周遭樹木 他打算將近處的樹木全部伐掉,以免遮擋視野 再遠一些的地方隻伐掉粗壯長直的樹木,當做搭建的材料備用 至於再遠一周的地方,則是伐倒一圈樹木,讓那些倒下的樹木暫時充當外圍的柵欄,待到日後閑暇時,再做修整便是 但是劍若是用來搏殺確是神兵利器,但用來砍樹伐枝卻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正苦惱之際,腦中三念忽然提醒道,咱可是身懷真氣的修士啊 那手指間商陽、少沖兩穴之中的銳金真氣可直刺雲破空,便斬落青雲百道 用來砍樹,豈不是手拿把掐? 其實很多時候做不到隻是沒想到,當你換一個看事情的角度時,那些艱難險阻不過是遮眼浮雲而已 葉明砍樹伐木的速度頓時快了起來 一開始也偶有因為控製不好力道,劍光飛出之後,隻剩木屑爆裂漫天,而樹乾稀碎的情況 後來斬的多了,便得心應手愈發熟練起來 再到後邊,葉明徹底撒了歡。 跟村裡快樂的皮孩子一樣,將這些矗立於此百載,忍冬耐雪、櫛風沐雨的老樹鬆柏,當作夜幕之中一個又一個狡猾而又兇殘的敵人,在林間隨意揮灑著劍光 葉明在林間肆意奔跑著,那些老樹鬆柏便化作一個個手持利刃的敵人或斬或劈,迎麵痛擊葉明,他提起道劍或是格擋,或是反擊,於是身從林中過,老樹鬆柏的殘肢斷臂橫飛 興致深處,葉明全力劈砍,三尺道劍之上銳金鋒芒吞吐,直徑三尺有餘的老樹鬆柏被攔腰而斬,露出它脊骨上銘刻的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劍光一夜皎皎寒,山鳥驚飛,縱斬月、亦難還 劍光環身一掃,葉明周遭的樹木,便東倒西歪地砸落一片,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他飛速地閃轉騰挪,躲避那些落下砸落的枝葉和樹乾 頑劣童子初禦劍,三尺銳鋒金光綻 鬆柏百載寒暑劫,難抵一夜劍光寒 一夜勞苦竟猶如孩子氣的玩耍心態下,變得酣暢淋漓 翌日 褪去外袍,隻穿著遮身的褻褲、光著膀子的葉明 正將那些也用的樹乾歸攏,又用道劍認真修剪斧正。不堪用的當做劈柴碼垛起來,堆成兩棟一張高的整整齊齊薪柴;堪用的粗壯直木,也被碼垛成兩堆小山。 隨著赤紅的朝霞升起,葉明身上汗珠滾滾,也在陽光暈染之下升騰起一道道熱煙 “咱們~..有力量~!嘿~......每天每日工作忙呀~嘿!....” 葉明年輕的身子不知疲憊,嘴裡哼唧著黃廚子教的歌謠 朝陽初升、陰陽昧爽之際,在腦中三念的指揮下 將直木兩端做了些榫卯的切口,一根根直木便如同搭積木般構築成一棟木屋 木屋構築在一片平整的空地上,坐北朝南,占地三間,中有明堂,東西有廂 長七丈二、寬三丈六,高約九尺 屋頂是一根大梁挑起,最裡層用了鶴澤道人分發的那些布匹;再往上便是一層光滑木柱,牢固地通過榫卯和木釘楔子結合在一起 最上層則壓著一層鬆柏枝葉 屋頂之下的屋墻,是由兩層直木搭建。木墻中間是平整地麵時的黃土混雜著鬆枝柏葉交疊 這樣一來,既厚實又堅固,既可以保暖防風,又使得木屋更結實一些,甚至還有一部分防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