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書生(1 / 1)

中原記 人間不值得000 10149 字 2024-03-17

穀雨時節   一老一小走在南下的官道上。   “爺爺,歷法我已經記住了。”   “爺爺,穀雨到了,是不是又要下雨了?”   “爺爺,為什麼不買匹馬呢,我的鞋子都磨破了。”   少年一路走來,問題越來越多。   “爺爺,昨天戰馬的問題還沒有說完。”   老人喝了口水。   “那我接著和你說?”   “爺爺,你說吧,我聽著呢。”   戰馬負重問題,戰馬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除去騎兵本身,以及兵器,甲胄,弓弩的重量,戰馬剩餘負重有限,騎兵出征,一般隻能隨身攜帶三日左右的糧食。   戰馬飼養問題,戰馬的食量是人的十倍,戰時,多用糧食,非戰時,以草料為主。   “你算算鮮卑慕容能養多少戰馬?”   “爺爺,鮮卑慕容三十萬人口,五萬戶,每戶耕地一百畝,一共六百萬畝,一畝地產糧兩百多斤,一個人每年口糧需要四畝地,戰馬每年需要四十畝,除去三十萬人口的口糧,還剩四百八十萬畝,即便是隻用糧食喂養,也可以保證喂養十二萬匹戰馬。”   “實際上並非如此。”   “爺爺,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先和你說一下賦稅,折沖對半,賦稅之法,意思是先給百姓留兩成做當年口糧,剩餘八成百姓和官府對半分,也就是四成稅。”   “爺爺,我知道四成稅,書上說很多朝代都有用。”   “百姓四成糧食中,兩成儲備做第二年口糧,剩餘兩成可以自行安排,飼養雞鴨鵝,豬牛羊,或者賣掉換取其他物品,比如煤,油,鹽等,官府四成中,兩成用作儲備,兩成用於喂養戰馬,若是一年風調雨順,百姓家有餘糧,會把上一年的舊糧連同今年的二成一起賣掉,換取其他所需。”   “爺爺,年景好的時候就可以喂養十二萬匹戰馬了。”   “做事若是如此輕鬆,恐怕豬都會成聖了。”   “爺爺,你說臟話怎麼像笑話。”   少年捂著嘴偷笑。   “再問你一個戰馬飼養問題,馬仔三歲後成熟,母馬一年產一子,十五歲被賣掉,而公馬的最佳騎乘年齡也在四到十五歲歲,飼養十二萬匹戰馬的話,馬場公馬,母馬,馬仔的數量是如何分配處理的?”   少年還在偷笑,聽到爺爺的問題,頓時頭大。   “爺爺,你等會兒,讓我算一算,飼養十二萬匹戰馬,三歲成熟,馬仔就是兩萬四千匹,公馬母馬分別是四萬八千匹,這樣的話,糧食正好夠用,不會浪費。”   “四萬八千匹?母馬不適合做戰馬,這四萬八千匹母馬難道用來浪費糧食的?”   “爺爺,馬多了可以賣掉啊,每年增加四萬八千匹,那麼每年就可以賣掉四萬八千匹,四到十五歲,每個年齡段有四千匹,那麼每年賣掉四千匹退役母馬,馬仔公母各半,每年有兩萬四千匹母馬仔,留下四千匹所需,賣掉兩萬匹母馬仔,公馬和母馬數量一樣,按同樣的數量販賣,公馬仔兩萬,公馬四千。”   “為何不直接賣糧食,把馬養大了再賣,本錢都賣不出,豈不是虧死?既不能擴大戰馬所需,還浪費人力,物力,養著玩?”   “爺爺,你的意思是?保證戰馬數量最多,又不浪費糧食,還要夠用。”   “嗯。”   “爺爺,增加戰馬數量,減少母馬數量,馬仔出生後留下一定數量的母馬,其餘的母馬賣掉,這樣的話,就能增加戰馬數量,糧食也會充分利用。”   “那你再算一下,如何分配才算合理。”   “爺爺,你讓我好好想一想,適齡母馬和每年出生馬仔數量相同,馬仔公母各半,適齡公馬是每年出生公馬仔的十二倍,相當於適齡公馬是適齡母馬的六倍,再加上三年的馬仔,公馬六,母馬一,馬仔三,我知道了,母馬隻需要一萬兩千匹,每年出生一萬兩千匹馬仔,公馬仔六千,母馬仔六千,三歲成熟之後,留下每年所需母馬仔一千,公馬仔六千,然後賣掉五千母馬仔,一千退役母馬,六千退役公馬。”   少年仿佛發現了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   “爺爺,這樣的話,戰馬數量有七萬兩千匹,比之前多了兩萬四千匹,可以擴充兩萬四千名騎兵,而且每年馬仔出生數量減少,看管馬場的人員也可以相應減少,既節省了人力,還擴充了軍需,最主要的是沒有浪費糧食。”   少年一邊說,一邊手舞足蹈。   看著少年高興的樣子,老人露出一絲欣慰。   “若是每年可用於喂養戰馬的糧食隻有四成呢?兩成呢?”   “爺爺,這個簡單,按比例減少即可。”   “馬仔食量小的問題?非戰時以草料替代糧食?等等?”   “爺爺,一竅通則百竅通,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物盡其用,人盡其用。”   “不錯。”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今年立春之後的雨水適量,想必又是一個好年景,官道上的泥濘本來就少,天氣轉晴後,很快乾透了,來往車馬頻繁,時常有人側目,偶爾也會有人停下車馬,帶上兩人,這是碰到好心人了。   “爺爺,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問吧。”   “爺爺,鮮卑慕容有多少兵馬?多少騎兵?多少步兵?”   “怎麼想起問這個問題?”   “爺爺,你和白胡子老爺爺一起下棋,聊天的時候說起過。”   “既然你想知道,那我問你,兵馬和什麼有關?”   “爺爺,和人口數量有關。”   “鮮卑慕容三十萬人口,可有多少兵馬?”   “爺爺,按照三丁抽一的話,有五萬兵馬。”   老人欣慰,多說幾句。   “鮮卑慕容采用的是府兵製,非戰時,除了都城以及各大軍鎮常駐精銳兵馬之外,其餘壯丁回歸田野,耕種收獲,開鑿河道,壘石建城,一年下來忙忙碌碌,沒有多少空閑時間。”   老人想了想,繼續說道。   “你算算瀚海帝國有多少兵馬?”   “爺爺,瀚海帝國有多少人口?”   “一千五百萬。”   “爺爺,可征兵兩百五十萬。”   “五萬對上兩百五十萬,可有勝算?”   少年一時語塞。   “爺爺,絕無勝算。”   “可是有人卻覺得有必勝的把握。”   “爺爺,這怎麼可能?難道這五萬人都是神仙不成?”   “漫漫歷史長河,以少勝多的大戰何曾少過,你說是為什麼?”   “爺爺,我不知道。”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老人望著遠處拔地而起的瀚海帝都,眉頭緊皺。   “爺爺,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還記得我和你說過,瀚海帝國此次征兵是為了彰顯武功,震懾國內各部族麼?”   “爺爺,我記得。”   “那你好好想想鮮卑慕容如何以少勝多?”   “爺爺,我想不出來。”   老人看了一眼少年,似乎覺得自己的問題確實有些難為少年。   於是換了個問題。   “那我先和你說說糧草轉運的事情。”   “爺爺,糧草轉運有什麼說的?”   “三軍遠征,糧草先行,瀚海帝國如果攻打鮮卑慕容,需要遠行兩千裡,按照牛車每日三十裡的行進速度,每輛牛車拉兩千斤糧食草料,每頭牛每日吃三十斤草料,你算算,能送到多少糧草。”   “爺爺,這還用算嘛,還沒到,糧草都吃光了。”   “沒有糧食,兵馬空著肚子打仗?”   “爺爺,若是這樣的話,瀚海帝國北伐大軍就算再多,鮮卑慕容也能打得過,他們都餓暈了...”   老人為少年解惑。   “實際上,糧草轉運會用到軍鎮或者糧倉。”   “爺爺,什麼意思?”   “上古時期,八百諸侯混戰,便有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三軍無法遠征,一旦遠離國土,糧草供給就是最大的麻煩,於是,先人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糧倉,在全國重要軍鎮以及邊境,建設大型糧倉,以備戰時之用。”   “爺爺,瀚海帝國也有糧倉?”   “當然有,而且不止一個。”   “爺爺,若是這樣的話,能節省一半的轉運消耗,可是...”   “可是什麼?”   “爺爺,就算能把糧食送到,還要返程,返程的時候吃什麼?”   老人微微一笑。   “那你想想,還有其他辦法麼?”   “爺爺,牛車太慢,消耗又多,不如換成馬,可是,馬的速度雖然快了一些,但是負重太少,更不行,牛馬都不行的話,還能靠什麼轉運糧草?”   少年皺著淡淡的眉毛,實在想不出好辦法,這時,老人轉頭朝東望去,似乎跨過千裡山河,看到了茫茫大海,少年靈機一動。   “爺爺,你的意思是海運?”   “孺子可教。”   “爺爺,恐怕隻有這個辦法了,不然的話,糧草根本運不到那麼遠的地方,除非是夏季,牛馬有新鮮的水草可以食用,不然的話,三軍可要餓肚子了,而且北地冬季漫長,若是持久戰,普通糧草轉運的辦法根本行不通。”   “其實還有個辦法。”   “爺爺,什麼辦法?”   “最簡單的辦法,以戰養戰,隻可惜這條路被人堵死了。”   少年撓了撓頭,不明白老人的意思。   一老一小越走越近,終於到了瀚海帝都。   “走了一路,天氣都轉暖了,先去找家客棧,洗漱一番,換身乾凈的衣服,鞋子。”   “爺爺,我去找。”   少年一馬當先,蹦蹦跳跳地朝城中跑去。   就在這時,三匹快馬從城中飛奔而出,老人一把抱住少年。   馬上三人不約而同朝老人少年看來,隨後策馬離去。   “爺爺,剛剛差點撞到我。”   “看你以後還這麼毛毛愣愣。”   “爺爺,城中不是不允許騎馬麼?”   “那要看是誰了。”   一老一小在西市大街找了家客棧。   又是一個多月沒洗澡了,兩人身上的味兒直接飄出去五裡。   客棧夥計要不是看在那一粒兒碎銀子的份兒上,恐怕早就將兩人趕走了,心想,這是哪兒來的叫花子。   “爺爺,都快立夏了。”   “爺爺,你以前也是這樣走江湖?”   “爺爺,是不是該穿單衣了,我看街上的小姐姐都穿裙子了。”   春末夏初,草長鶯飛。   “爺爺,剛剛那三個人好像在白狼堡見過。”   “爺爺,你們不是老朋友麼,怎麼不請你去做客呢?”   “爺爺,我有一個小秘密,你想知道麼?”   少年起而行之,長輩諄諄教導。   “爺爺,上次我問你的問題,你還沒有回答我呢。”   “什麼問題?”   “爺爺,鮮卑慕容到底有多少兵馬?”   “你想問的不是這個問題吧,怎麼?如今都知道拐彎了?”   “爺爺,我這不是和你學的嘛,這叫近墨者黑。”   “近豬者還傻呢。”   少年翻了個白眼。   “爺爺,你說過,隻看人口,耕地,就能知道國力如何,兵馬如何。”   “確實如此,通過人口,耕地,大致計算出國力,兵馬,可這些終究是紙上談兵,用做參考可以,卻不能盡信,舉個例子,鮮卑慕容每年的糧食兩成用於口糧,四成用於喂養戰馬,四成用於換取兵器,甲胄,弓弩等,這是不是將人力,物力用盡了?”   “爺爺,非戰時,戰馬所需糧草減半,糧食漲價時十文,降價時五文,另外,在不同地方,東西的價格也不一樣,比如鮮卑拓跋,鮮卑拓跋沒有耕地,屬於純粹的遊牧部族,在那裡,糧食的價格可能還要更貴,而馬牛羊的價格會低得可憐。”   “說得不錯,在善於治世的人手中,相同的人力,物力,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爺爺,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說說看。”   “爺爺,鮮卑慕容鮮卑拓跋聯姻。”   “聯姻怎麼了?古往今來,各部之間的聯姻何時少過?即便是太平盛世,每年依舊有許多聯姻,你看出什麼不同?”   “爺爺,除了兩部聯姻之外,鮮卑慕容還會送許多糧食給鮮卑拓跋。”   “臭小子,你從哪裡知道的?”   “爺爺,上次在白狼堡,你和白胡子老爺爺還有那個看上去很嚇人的爺爺一起說的,當時我在旁邊和小姐姐說話,本來聽不見的,可是你們說的很大聲,我就聽見了。”   “是麼?當時說話聲音很大麼?”   “爺爺,你們說話聲音可大了,小姐姐都嚇到了,還好你們三個沒有打起來。”   “怎麼?怕我打不過他倆?”   “爺爺,我是在擔心你,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   “臭小子,洗完了麼?穿好衣服,陪我喝酒去。”   “爺爺,你等等我。”   少年急忙穿好衣服,追下樓去,不小心撞到一個虯髯大漢。   “小兄弟,沒傷到你吧?”   “沒有。”   虯髯大漢留下一個歉意的微笑,轉身走上樓去。   “怎麼了?”   “爺爺,沒事,剛剛撞到一個人,人家還給我道歉。”   “沒事就好,想喝什麼酒?”   少年與老人隔桌對坐。   老人放下手中的茶杯,繼續說道。   “一眨眼兩年過去了,過了今年的端午節,你就算成人了。”   “爺爺...”   兩年時間,走了萬裡路,讀了萬卷書,少年成長極快,比兩年前高了幾乎一頭,如今已經快到老人肩膀處了,老人看著這個撿來的大孫子,心中樂開了花,沒辦法,誰讓孫子像自己呢。   哪裡像?就倆字,聰明。   “夥計,來一桌上好的酒菜,夠我們爺倆吃喝的就行。”   兩葷兩素一壺酒。   兩人換洗一番,看上去不再像要飯的叫花子,夥計也趕忙賠上了笑臉,指不定還能掙點碎銀子。   “臭小子,你好像知道不少事情?”   “爺爺,都是你說的,聽多了,當然知道的也就多了。”   “那你這一路還問東問西?”   “爺爺,你不是說要一直身懷赤子之心嘛?”   “赤子之心...”   “爺爺,你能不能和我講一講鮮卑慕容的優勢。”   老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緩緩說道。   “那我簡單和你說一說,高屋建瓴與見微知著,高處看,大棘城城堅池固,兵強馬壯,北依白狼水,南臨小狼水,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以逸待勞,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細處看,鮮卑慕容的乙等戰馬冬季體重仍然能達到八百斤左右,這說明鮮卑慕容的戰馬都是用足量的糧草喂養的,比其他部族的戰馬大上一圈,還有兵器,甲胄,弓弩等,這些隨身配備的物品更能體現士兵的訓練程度,不僅統一配備,而且從磨損程度上就能看出,使用頻率極高,這說明士兵訓練有素,由此可見鮮卑慕容治理有方。”   老人抬頭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大棘城。   少年嘿嘿一笑。   “爺爺,你好像真得喜歡上那個地方了。”   老人舉著酒杯,緩緩說道。   “慕容玄恭此人著實不凡,年紀輕輕便已經胸懷文韜武略,恐怕日後的文治武功不會比那個老幫菜低啊。”   “爺爺,那我以後的文治武功會不會比他更厲害?”   “世間何時少英雄。”   “爺爺,為什麼要打仗呢?”   “爺爺,為什麼...”   少年又開始了十萬個為什麼。   老人酒過三巡之後,開始喃喃自語。   “糧草,戰馬,兵器,甲胄,弓弩,箭矢,再加上一座雄城,數萬士氣高昂的士兵,以及數十萬同仇敵愾的百姓。”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神州大地,所有部族,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棋盤之上,有人已經先手一子,你不想跟都不行,因為後麵就是屠大龍。”   少年皺著淡淡的眉毛,小小年紀,心中已經有了許多煩惱。   老人是個書生,精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