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朝會(1 / 1)

中原記 人間不值得000 8440 字 2024-03-17

立夏   自春祭之後,瀚海帝都迎來了今年最大的一次朝會,幾乎所有人都預感到這次朝會會有大事發生,心中清楚明白的閉口不言,冒冒失失尋三問四的也大有人在,一時間,整個瀚海帝都官員體係中湧現出眾多山頭,沒得辦法,山雨欲來,得趕緊找自家的大樹遮風避雨。   一大早,瀚海帝都中軸大道之上車水馬龍,尤其是驛館這邊,平時就已經亂糟糟的,當下更是人擠人,索性大家都是從地方州郡前來朝會的刺史,將軍,誰也不比誰強多少,撞了一下,踩了一腳,也來不及寒暄,急急忙忙穿上朝服,坐上車馬,在仆役的帶領下,趕往宮城城門。   驛館距離瀚海帝都玄武大街不遠,沿著玄武大街,一直向北,便是皇宮,城門上麵懸掛一塊巨大的匾額,書名明德,明德門供皇駕專用,左右側門供朝臣們出入。   一大波朝臣們下了車馬,開始紮堆。   卯時初,宮門大開。   在司禮太監的帶領下,朝臣們陸陸續續走進宮城。   禦道與帝都中軸大道合二為一。   指向正北偏西一點,暗含紫薇帝星,中央之意。   白玉石鋪就的禦道上雕刻五爪巨龍。   欄桿上雄獅列陳。   數百名官員沿著禦道兩側緩緩前行,不敢大聲喧嘩。   少數從未入宮的臣子低著頭,看著活靈活現的雕像,神情恍惚,仿佛巨龍下一刻就會復活過來,一口吞掉自己。   跨過宮城引水河,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立於眼前,相比朝臣們的府邸,刺史府,將軍府,不知大了多少倍,反正看一眼就覺得目眩神搖,前麵的人走得慢,後麵的人就快不起來,還沒走到大殿門口,就已經汗流浹背,跟在人群後麵的慕容元華穿著一身平日裡不常見的朝服,緩步前行,還不忘看了看宮城四周的布局,以及白玉欄桿上精雕細刻的石獅子。   無極殿   內侍省大太監宋寶光。   “跪...”   “拜...”   隨著一個宏大的聲音,數百名身居高位的朝臣們匍匐在地。   “再跪。”   “三跪。”   “起。”   三跪九拜行過大禮之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陸續走進殿內,其餘人筆直地站在廣場之上,已經穩坐龍椅的天王季龍,看著朝臣們按部就班的樣子,嘴角揚起一絲笑容,在這個位置,順著禦道,可以越過宮門,看到帝都的車水馬龍,甚至可以看到帝都的正南門,甚至看到城外的萬裡山河。   仿佛世間一切都是屬於自己的,屬於坐在這座龍椅上的人。   幾年前,他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趁著自己的叔父去世,脅迫太子讓位於他,不然的話,此時此刻,他仍舊隻能像那些朝臣們一樣,一步一步,低著頭,然後跪拜在大殿之外,即便最後有少數人能走進殿內,仍然匍匐在他的腳底下。   這一刻,他覺得他不後悔,不,他從不後悔。   文臣武將位列兩邊,左手邊以張氏新貴為首,右手邊以二十舊部為首,前麵幾個皇子領銜,依次下跪,高呼天王萬歲。   “平身。”   瀚海帝國,天王季龍。   向來主張以武立國以武治國。   眾朝臣聽命起身,各自站好。   天王季龍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太監宋寶光,宋貂寺。   宋寶光展開聖旨,一字一字大聲念出來。   “天王有旨,廢九卿製,設立六部,領一品銜,天下百姓,各位朝臣,以及宗室親貴皆尊此詔,擢升大將軍王陽為吏部大塚宰,掌管朝廷官員任免,張舉為兵部大司馬,掌管朝廷將士任免,崔悅為戶部大司徒,掌管朝廷賦稅,戶籍,耕地,郭敬為工部大司空,掌管朝廷土木,水利,工匠,趙庶為刑部大司寇,掌管朝廷刑罰,劉準為禮部大宗伯,掌管朝廷禮儀。各州郡在原有刺史之職外,增添將軍一人,下轄官員按朝廷新製,六部二十四司執行。”   大太監宋寶光說到這裡,故意停了下來。   天王季龍看著群臣議論紛紛,有人喜有人憂。   原有九卿之職主要負責皇室的安全,祭祀,賦稅等等,並沒有監察地方的職權,瀚海帝國各部自己管自己,長此以往,瀚海帝國各部容易做大,不遵朝廷詔令,各行其是,成為國中之國,按照新製,六部不僅要負責皇室一切事務,而且還要監察地方,等於削弱了地方實權,加強了朝廷權威,更重要的是六部分工明確,互不乾涉,等於變相削弱了相權,不過朝廷自從張相去世後,就沒有立過宰相。   廢除原九卿製,按照新製,官帽子確實變大了,變多了,實際上卻是明升暗降,削弱地方實權,加強中央集權,六部分工明確,互相挾製,避免一家獨大。   旁邊一個聽了此話的朝臣,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心想真是個不怕死的,什麼都敢說,而且是在這威嚴的朝堂之上,身邊哪個人值得完全信任?若是此話傳到了天王季龍耳朵裡,嗬嗬...   六部輔政大臣以大塚宰王陽為首領銜,走出朝列,跪謝天王季龍恩賜。   兩班朝臣前麵是幾名皇子,此時也在交頭接耳,搞不清楚此詔到底意欲何為。   大太監宋寶光輕咳一聲,繼續宣旨。   “天王有旨,保留太傅太師太保,少傅少師少保,三師三少之位,輔佐太子,另設三省,尚書省,負責下達朝廷旨意,中書省,負責擬定朝廷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朝廷詔令,三省有選拔青年才乾的職責,吏部考核通過之後,可以參議朝政或者任命地方。”   宋寶光這次沒有給朝臣們議論的時間,繼續高聲宣旨。   “天王有旨,設立四龍衛以及四征四鎮四平四安十六衛,由瀚海帝國二十部原有將領擔任,領二品銜,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當日,於鳳凰臺演武,擴充十萬龍騰新軍,擢升武選一百名為龍騰中郎將,任千夫長,領五品銜,武選前十名為龍騰將軍,任萬夫長,領三品銜,天王任兵馬大元帥。”   眾朝臣早就已經得知的準確消息。   五月初五,瀚海帝國正式演武。   隻是眾朝臣沒有想到,一向以武立國以武治國的天王季龍,居然大舉改革官製,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大多仍是在討論官員製度改革的利弊以及官員調動安排的事情,廢除九卿,改用六部,地方上的官員位子多了許多,一些油鹽不進的部族州郡,估計再也扛不住滾滾大勢,隻能任由朝廷或者有心人明目張膽地安插人員進來。   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   升任六部主官的六人,臉上並沒有一絲表情,誰也看不出他們心中在想些什麼,隻不過在天王季龍看來,這些人越來越不像以前那麼合群了,幾年前,世龍大帝還在位的時候,這些人每日上朝都仿佛打了雞血一樣,隻要世龍大帝一聲令下,這些人赴湯蹈火,上刀山下油鍋,估計都不會眨一下眼的,如今,也都學會了為自己以及部族的利益考慮。   這才過了不過五年而已,這些人的心氣就已經少了一半。   也是,二十舊部的掌事人如今已經有了不少白發。   天王季龍的目光從這些人身上離開,看向幾個皇子,皇子風華正茂,年少輕狂,和自己年輕的時候真像,不,不像,他們是在金窩窩裡出生的,自己卻是在兵荒馬亂中出生的,這一生,顛沛流離,經歷過無數生生死死,怎麼能一樣。   天王季龍早就看透了這個世道,唯有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正道。   幾個皇子正在為官員改製,斤斤計較。   高坐龍椅的天王季龍,一眼就能看出誰與誰是一夥的,他們還太年輕,瞞不過自己的眼睛,隻是他看到一人,昂首立於朝堂之上,目不斜視,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和任何人交頭接耳,甚至是目光接觸。   “憫兒,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父王,兒臣有一個請求,不知父王能不能答應。”   “什麼請求,說說看。”   “父王,兒臣想要擔任武選官一職。”   聽了青年男子一句話,天王季龍禁不住大笑一聲。   “你當武選官,新軍之中還有人能當上將軍麼?”   天王季龍知道自己兒子們的能耐,隻有眼前這個青年男子,這個養子,天生精,氣,神,三者不同於凡人,年僅二十歲,武功已經超凡,雖然還算不上江湖上所說的那種絕世高手,但是來日可期。   “父王,我隻是擔任武選官,並不與新兵比試。”   “以你的眼界,足以擔任此職,隻不過,這次演武事關重大,你還年輕,做個副官怎麼樣?”   “父王旨意,兒臣不敢違背。”   “好。”   天王季龍眼中流露出一絲欣慰,他自己征戰多年,殺伐無數,根本瞧不上那些白白嫩嫩的兒子,隻有此子入他法眼,隻不過...   天下事總是不隨人心意,即便到了他如今這個位置,仍然有一些難以改變的事情,就比如天命,老天給了他九個兒子,卻沒有一個可堪大用,日後這大位,算了,還是不想了,畢竟自己正值壯年,雖然年過四十,但是天王季龍覺得再活個四十年不成問題,這幾個兒子不行,再生唄。   “大司馬何在?”   “臣在。”   新任大司馬,張舉急忙出列。   “你是朝廷司馬,主管兵馬之事,武選主官可有中意之人?”   “啟稟天王,臣想推薦王塚宰擔任此職,王塚宰身為首輔,又是沙場老將,擔任武選主官一職理所應當,隻是...”   新任大司馬,張舉故意停頓,轉頭瞅了瞅已經年邁的王陽。   “大殿之上,你我君臣之間,有何話不能直說?”   “啟稟天王,隻是王塚宰年邁,若是為了此事勞累奔波,累壞了身體,豈不是朝廷之不幸,國家之損失,我願替王塚宰走這一遭。”   新任大司馬張舉一番話,頓時令大殿內的朝臣們議論紛紛,大司馬張舉的話是什麼意思?明擺著和大塚宰王陽相爭?那可是跟隨世龍大帝征戰中原的二十舊部,如今二十舊部兵強馬壯,樹大根深,大司馬有什麼倚仗,居然敢和二十舊部抗衡?   當然是天龍季龍授意。   廢除九卿製度,削弱各部地方實權,分化各部高層實權,加強地方州郡管製,這一連串的旨意難道你沒看出來麼?   天王季龍這是要削藩了。   削藩...   以前,瀚海帝國各部各自為政,軍政一體,每年隻要按期朝貢一定的稅賦即可,如今不一樣了,瀚海帝國各地州郡官職皆按六部二十四司新製,地方官員由朝廷六部直接任免,朝廷六部又分工不同,這樣的話,瀚海帝國各部對自己州郡內的事務已經做不到一言堂了,明白了嗎?   一些年紀大的官員給年輕尚輕的新貴們普及官場學問。   那這和黨爭有什麼關係?   你是不是傻?   以往的時候,瀚海帝國各部手握實權,尤其是那些將軍,動輒帶刀入殿,以後,這樣的事兒恐怕不會有了,官製改革之後,雖然瀚海帝國各部軍權沒有被削,但是軍政從此分家,錢糧由朝廷接管,甚至軍伍之中都會被朝廷安插進新人,沒有錢糧,再厲害的兵馬也是沒了爪牙的野獸,不早早學著抱團取暖,難道等哪天天威降臨,再去求爺爺告奶奶麼?   我說你小子是如何進的這大殿的?   平時看你挺機靈的,今兒怎麼愚蠢至極?   嘿嘿...   昨晚喝多了,還沒醒酒呢,剛剛太監的話一個字沒聽見。   你...   族叔,你可知道清歡閣來了一個絕世美女,那模樣,那身段,那嗓音,那眼神,簡直是人間尤物啊。   族叔,你不知道...   閉嘴,今日可是天王下詔的日子。   你若是想找死,盡管大聲喧嘩,看看是你的脖子硬,還是禁軍的刀硬,老人看著眼前子承父業的年輕官員,搖了搖頭,心想,一代不如一代啊。   天王季龍輕拍龍椅扶手,看著滿殿朝臣。   “王塚宰,你意下如何?”   “啟稟天王,微臣雖年逾五十,但是眼不花,耳不鳴,腿腳還算利索,武選主官一職想來還能勝任。”   新任大塚宰,王陽是二十舊部的領頭人,而且是世龍大帝征戰中原的先鋒大將,部族兵強馬壯,就連天王季龍也要忌憚三分。   這時,一個誰都沒想到的人站了出來。   “啟稟天王,臣有話要說。”   新任大宗伯,劉準諫言。   新任大宗伯,劉準,按照以往九卿之製的話,最多掌管宗室親貴的禮儀製度等,而今,大大不同,新製削弱宗室親貴以及地方部族實權,大大增加了六部主官的權利,雖然人沒變,但是官帽子變了,有的變大了,有的變小了,可大多數還是變大了。   新任大宗伯,劉準不僅管著宗室親貴的禮儀規矩,如今更是掌管天下萬民的禮儀規矩。   從古到今,幾千年的王朝更替,何時不是禮儀規矩最重。   也許有人說禮儀規矩不如律法森嚴,不會要人命,那是你不知道禮儀規矩有時比要人命還厲害,就像鈍刀子割肉,真疼。   “大宗伯有何話說?”   原本以武立國以武治國的天王季龍,今日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聽一聽自己封的大宗伯接下來要說的話。   “啟稟天王,天王以武立國以武治國,功蓋千秋,名震四海,此次演武可以說是瀚海帝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演武,如此盛事,武選主官必須能威震群雄,若是被世人小看了,豈不是有損天朝之威,天王之威,更何況,大塚宰乃首輔大臣,做武選主官理所應當,其他人又怎麼能僭越行事呢?”   新任大宗伯,劉準一番話,有禮有據,先是拍了幾個龍屁,然後又捧高了首輔大臣的位置,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最後又暗諷他人不應該有僭越之嫌,這一番話下來,不僅讓滿殿朝臣刮目相看,更是讓人覺得六部主官果然沒有一個簡單的,哪個不是聰明窩裡拚殺出來的良臣良將。   真是小看了這些讀書人,平日裡殺隻雞都費勁,如今在這大殿之上,幾句話殺得有心人冷汗直流,若是天王季龍真得認為有人有了僭越之嫌,估計那人離死就真得不遠了。   天王季龍瞇著眼看著大殿之中群臣的勾心鬥角,臉上顯得陰沉如水,心中甭提多高興了。   心想。   讀書人原來這麼厲害?   以前怎麼沒有察覺呢?   難道是因為自己手裡的刀太快了?   就像幾年之前那次,天王季龍剛剛出了宮門,一刀將一個三品士大夫砍死,鮮血染紅了宮門,隻記得太監宮女忙著潑水洗地,渾然忘了那群直愣愣看著自己的讀書人。   “大宗伯掌管天下禮製,自然知道安排何人更為適宜,朕效仿三皇五帝,以禮法治天下,當然不允許有人僭越行事,既然如此,此次武選主官就由大塚宰王陽擔任,武選副官由大司馬張舉和禁軍將軍石憫擔任。”   “謝天王隆恩。”   三人跪謝天王隆恩。   大太監宋寶光再次站出來,清了清嗓子。   “天王有旨,賜天龍寺方丈,浮屠大國師之位,掌管天下僧尼之事,佛道辯論由大宗伯劉準主持。”   又一道朝臣皆知的旨意,隻不過比早早得知的消息多了一部分。   掌管天下僧尼之事?豈不是和尚群裡的禿頭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