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艘戰船沿海岸線南下,瀚海帝國邊境駐軍隻能望洋興嘆,若是在陸地之上,商旅過往通行都要看他們臉色,唯有這茫茫大海,可望而不可及,想伸手撈點銀子,卻發現自己的手不夠長,氣得這些人想要跳腳罵娘。 一條三人小船由南向北而來,與戰船船隊相逢,站在甲板之上遠眺北地山河的兄弟二人早已經注意到小船,小船之上兩男一女,兩名男子皆是漁夫打扮,唯有女子一身竹色紗裙,頭戴鬥笠,腰懸三尺青鋒,一看便不是普通人,像極了行走江湖的絕代佳人。 戰船之上以及岸上的那些老兵痞,恐怕一輩子也難得見一見如此絕色,紛紛起哄,口哨聲此起彼伏,甚至一些老兵痞呼喊著要讓女子做他的媳婦兒,從軍十多年,那點軍餉還不夠喝幾次花酒的,哪來的銀子娶媳婦兒,這些被迫服役或者想通過入伍博得一份好前程的老兵痞們,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又無仗可打,從一個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熬成了一個個滿身油汙的中年大叔。 邊防重地像極了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這些老兵痞像極了被人遺棄的孤魂野鬼,恐怕隻有戰爭到來,才會彰顯他們的人生色彩,可是不管軍中生活多無聊,這些人心中總是有點子期盼,有點子想法,就像當初入伍之時,心中所想的那樣,不甘心在莊稼地裡過日子,覺得江湖無限好,江湖如同美夢一般,有酒,有女人,有刀劍,有金銀。 酒必須是當世名酒,女人當然也必須是絕代佳人,至於刀劍,金銀,反倒是其次,不過是身外物罷了,圖的就是一個風流,哪個少年心中沒有江湖夢,哪個少年不曾仗劍夢江湖,今日真是老天有眼,一個隻在夢中出現過的女子居然活生生地站在他們麵前,這些老兵痞們能不激動麼,紛紛大喊大叫。 聽見沒有,把船靠過來。 小妹妹,餓了沒? 哥哥這裡有好酒好肉。 上來啊,快活啊。 他娘的,那兩個該死的船夫,真想一刀剁了他們。 隻是無論岸上眾人怎麼喊,三人一船沒有一絲一毫停留,像來時一樣,沿著海岸線向北而去,十艘戰船之上的兵痞們比岸上眾人強不到哪裡去,雖然還能跟著押運精鐵的戰船順江出海,猶如出遠門遊歷一般,但是也僅限於此,荊州都督白衣庾知恭治軍嚴明,這些兵痞們也隻能眼睜睜看著三人一船慢悠悠北上,與他們擦肩而過。 神州極東之地,有一座小鎮,日照,隸屬於瑯琊郡,海曲縣,意思是,太陽從東方升起之時,第一個被陽光照到的地方,由於遠離中原,從未被戰火波及,這裡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三人在此落腳,除了對小鎮的名字感興趣之外,更多的是被小鎮的山水形勝吸引而來。 小鎮以西不遠處,有兩山,東西相鄰,隔壑相望。 西邊的叫神仙山,東邊的叫蓮花山,中間一條大峽穀,別名龍潭,神仙山九峰環繞,傳聞有九位道門高人在此隱居,蓮花山如盛開的五瓣蓮,五峰聳立,猶如佛門蓮花寶座。 兩山之中,奇絕美景,數不數勝,尤以,奇石,幽洞,深潭,飛瀑為最,素有六洞,八巖,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潭之美譽,最令人陶醉的美景有白龍潭,黑龍潭,印星潭,凝香池,老龍窩,留仙榻,雪練飛瀑等。 黑龍潭位於龍潭峽穀下遊的天雷峰下,潭水幽深不見底,因此也叫墨潭,墨潭以下頑石塞道,形如螺,又稱墨螺。 傳說,白龍與黑龍在穀中激戰,最後黑龍落敗,為出心中怨氣,砌螺為界,從此不與白龍相見。 白龍潭又名霜潭,潭水清洌,甘甜,又稱甘泉,玉泉,與黑龍潭一界之隔,山泉匯集向前,順流而過石門,有懸崖峭壁迎麵而起,將河水截斷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測的白龍潭,飛瀑從隘口落下,傾瀉潭中,雲蒸霞蔚,壯如白練垂空飛舞,潭中浪花疊疊,奇險幽深。 潭北有一座龍王廟,為當地百姓祭潭祈雨的場所,沿著水流一直往上遊走,便能看到此地最大的飛瀑。 雪練飛瀑,壁高千尺,寬約十丈,東,南,西三邊是懸崖峭壁,北邊是出水口,狀如銀河倒掛,聲如萬馬奔騰,在崇山峻嶺中奔流而來,驟然從懸崖上跌落,形成一道白練,瀑布之下有一圓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置身於此,不禁使人想起太白詩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如白練垂空,墜入潭中,潭中泛起浪花,又似白練層疊,故稱雪練。 除去飛瀑,深潭,此地還有奇石,名叫靴石,巨石高達數丈,重達數十萬斤,酷似人穿的靴子。 傳說道門真人在此靜修,見山下大旱,黎民百姓受苦,便脫靴為瓢,取地脈之水化作漫天雲彩,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皆聽號令,隻等道門真人一指點下,便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頃刻間,大雨滂沱,解了此地百年難遇的一場大旱。 另有史記載,上古兵家聖人孫伯靈曾在此隱居。 傳聞,孫伯靈年少時,立誌報國,他得知海曲縣藏有薑太公六韜兵法,於是不辭辛苦,隻身前來求學,幸運的是,在海曲縣尋到了這部兵書,並在此地結茅而居,研習兵法,刻苦讀書,後來孫伯靈又拜鬼穀子為師,兵法大成,幫助齊威王完成霸業,功成之際,孫伯靈並沒有多麼開心,多麼高興,他想到自己變成了殘廢,師弟死於自己刀下,而天下百姓仍然流離失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淡漠名利,歸隱山林,再次回到自己年少讀書的地方,在這裡搭建茅舍,聚徒講學,並著書立言,完成了一部兵家名著,孫伯靈兵法。 除了奇石,幽洞,深潭,飛瀑之外,此地還有兩種絕色,花中杜鵑,鳥中子規,此地杜鵑花品種之廣,花色之麗,譽冠南北。 靴石旁有座山叫龍角山,龍頭朝西,兩角突起,龍腹臥於溪水之畔,蜿蜒數裡,山北為陰,便是有名的杜鵑花開之地,生長著大片杜鵑,綴之粉團,連翹等花木,杜鵑又叫映山紅,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每年三月之後,粉紫色的藍錦,首先綻放,之後便是玫瑰紅,鮮紅,粉紅,次第綻放,五顏六色,姹紫嫣紅。 立夏之後,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流光溢彩,香氣襲人,彩霞倒映河麵,溪水流動就像飄動的彩帶,與周圍山石相映襯,活生生一副天然畫卷,美不勝收,如入仙境。 子規,又叫子歸,一生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夏末秋初,鳴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有傳聞說杜鵑花開如此艷麗,是子規啼血所致,於是,子規鳥又叫做杜鵑鳥,其實它還有一個別稱,世人一看便知,一聽便是。 布穀。 小鎮不大,人口不過數千,慶幸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衣食住行一切所需應有盡有,而且這裡民風質樸,鮮有聚眾鬧事者。 三人便是隱居東海崖畔六年之久的東山,從巴蜀之地順江而下的墨玉以及李子歸,兩個男子漁夫打扮,唯獨墨玉一身竹色紗裙,頭戴鬥笠,腰懸三尺青鋒,顯得與兩人格格不入,也與此地格格不入。 幸好的是,墨玉是個姑娘,是個女子,當她把鬥笠摘下來之後,無論是身旁兩個男子還是當地人,看了之後,都會覺得,長得真是水靈俊俏,尤其是那把三尺青鋒,讓墨玉看上去多了一絲英氣,少了一絲女子的柔弱。 “東山兄,為何非要在此地逗留?我們直奔大棘城,飛雪樓,豈不是更好?我早就想嘗嘗號稱北地一絕的雪濺香了。” “子歸兄,巴蜀之地的劍南春燒也是當世八大名酒之一。” 李子歸嘿嘿笑道。 “東山兄,不愧是江南才子。” 謝東山臉色一變,眉頭緊皺。 “子歸兄,你這就是在罵人了,哪有我這樣的落魄才子?一身魚蝦的腥臭味?哪個才子不是一身華服玉琳瑯,手持紙扇暑氣香?我不過是個讀過幾本書的漁夫罷了。” 眼見謝東山臉色大變,李子歸急忙擺手道。 “東山兄,是小弟言語不當,切勿生氣,等會兒,我先自罰三杯,可好?” 謝東山雖然隱世而居六年,但是自幼神思敏銳,少有人及,怎能看不穿李子歸的那點小算盤,數月以來,三人隱居東海崖畔,別說酒了,就連道像樣的菜都沒吃過,每日吃得不是魚,就是蝦,再加上山野之間到處都有的野菜,雖然也能吃飽,但是總覺得嘴裡邊少了些東西,原來是半年時間沒喝酒了,於是,在李子歸的建議下,三人結伴同行,沿海北上大棘城。 謝東山隱居六年,不久之前明悟自身,起了遊歷之心,又想起自家先生對自己說過的話,想來出去走一走,總好過一個人在這裡打發時間,而且六年隱居已經將武道高度提升到了一個瓶頸,再待著不動的話,恐怕隻會憋出內傷。 墨玉向來是個有主意有主見的人,隻是這次出門之後,像變了個人似的,主意少了,話也少了,本來與李子歸約定好了,先去瀚海帝都,結果,兩人一路順江而下,直接到了東海崖畔,在那裡,一呆就是幾個月。 看了無邊無際的大海。 看了無比壯觀的日出。 還看了海上升明月。 還看了潮起潮落。 吃夠了魚蝦。 跑遍了沙灘。 終於,三人在李子歸的建議下北上大棘城,隻是北上的時候,叫墨玉的女子隨口問了一句。 “什麼時候去瀚海帝都?” 李子歸嬉皮笑臉地打著哈哈。 “快了,快了,先去大棘城嘗一嘗世間一絕,再轉去瀚海帝都也不遲。” 叫墨玉的女子也不反駁,隻是表情冷淡,心思深藏。 小鎮沒有客棧,三人找了個人家借宿,吃住全免。 李子歸沒想到居然還能遇上這種好事,從前都是走到哪,銀子花到哪,一文都不能少,這還是第一次遇到不收銀子的,隻是房東隨口說了一句,若是三人無事可做的話,明日可以和他們一家三口進山采藥。 山中盛產藥材,比如杜鵑花,花色鮮艷,除了觀賞之外,根莖可用來活血止痛,葉子可用來清熱解毒,外傷止血,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種藥材,山民們時常進山采藥。 別以為采藥很簡單,其實采藥有很多講究。 比如,葉類藥材,大多在開花之前采摘。 花類藥材,大多在花朵含苞待放之時采摘。 果實類藥材,有的在果實成熟之後采摘,有的在果實成熟之前采摘。 種子類藥材,大多隨熟隨摘,免得脫落,不便收集。 根莖類藥材,大多等到秋末冬初,而且年齡足夠,藥力足夠之後,才會采摘。 草類藥材,最為繁瑣。 有的需要在嫩苗之時采摘,有的需要在開花之前采摘,有的需要在開花之後采摘,而且草類藥材種類繁多,藥性差別很大,沒有醫藥知識的人最好不要胡亂采摘食用。 三人本就打算遊山玩水,訪仙問道,便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秋日夜晚涼爽,此地又靠海,沒有一絲暑氣,一家三口,除了夫妻二人,還有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子,這個年紀正是頑劣之時,聽到父親母親說要進山,高興地不得了,山裡邊好玩的東西多了,不像世家公子進山騎馬打獵,山民們喜歡下套子,下夾子,男孩子樂此不疲。 一桌六人坐在露天的院子中飲酒閑談,天南海北無所不聊,酒是中年漢子自己釀的,還放了一些藥材,雖然勁頭不如烈酒,但是喝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幾杯藥酒下肚,李子歸鼻子裡冒出了血,看得眾人哈哈大笑。 “這有啥好笑的?是不是這藥材與我的體質相沖?” 中年漢子不知道怎麼回答,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大哥,你這啥意思?又搖頭又點頭的。” 李子歸還想繼續詢問,叫墨玉的女子瞪了他一眼,嚇得李子歸急忙閉嘴不言,謝東山坐在一旁,不動聲色,夫妻二人都是過來人,三人的關係早已經看得一清二楚,隻是當下不好說些什麼,畢竟關係還沒熟到那個份兒上。 一大壇子藥酒,配上幾個山野小菜,算是讓李子歸三人吃了個舒舒服服,飽餐一頓之後,三個大男人繼續坐在院子中閑聊,婦人與墨玉在一旁收拾碗筷,小男孩在院子裡瘋跑,咋咋呼呼,尤其是對墨玉的三尺青鋒格外好奇,若不是娘親攔著,總想著上手摸一摸。 黃河 伊闕龍門 一行六人徒步南下,再次來到這座黃河古渡口,擺渡人仍舊是那個中年漢子,一身短打乾練的裝束,戴著一頂大草帽,皮膚曬得黝黑發紅,看著膽子很小,眼珠子卻時不時地瞥向年輕道姑。尤其是在俊俏的臉蛋與豐滿的胸脯之上,停留的時間最多。 年輕道姑本來閱歷不多,可是這次北上之行,卻學到了很多東西,瀚海帝都百萬人口,見多了人,自然明白其中道理,閱歷也隨之水漲船高,隻是水再高,還能高過船麼,中年漢子什麼人,經歷過多少大風大浪的老油條,被年輕道姑識破了心思之後,反而也不藏著掖著了,正大光明地看,誰讓你這道姑長得漂亮,跟畫裡邊的人一樣。 年輕道姑身邊幾人也擋不住中年漢子的目光,沒得辦法,看一眼又不犯法,難不成他們還能把中年漢子押送官府,告他一個睜眼看人之罪吧,好像自古至今,也沒有哪條律法規定不準睜眼看人吧,再說了,眾人知道他的身份之後,難免有一絲敬畏,畢竟是萬裡黃河上的真龍王,黃河幫幫主,陳泓,而且還是天下武榜,排名第六,僅次於彌勒教教主,活佛彌勒,江湖人稱魔頭的假和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釋真。 中年漢子領著眾人上了船,川資照付,分文不少,隻不過,這一次並沒有給幾人下套。 “船家,上次的事情我還記著呢,這次不會再給我下套吧。” 老道士神清氣閑,肘下附有一片麻布,常年累月帶著。 中年漢子爽快說道。 “天師,上次欠你的人情還沒有還,這次怎麼能再欠你一個,若是如此下去,恐怕我這輩子都還不完了,再說了,龍虎山天師府的人情,也不是那麼好還的。” 伊闕龍門,形勢險峻,兩岸懸崖峭壁,黃河水勢滔滔,號稱飛鳥難渡,中年漢子撐船向河對麵劃去,黃河水道由西向東,到了此處之後,拐了個彎,先轉去向北,再轉去向東,因此,伊闕龍門呈南北方向,正對古都洛陽南門。 眾人渡河之後,年輕道姑氣狠狠地白了一眼中年漢子,卻隻看到中年漢子露出一個心滿意足的微笑,六人繼續南下,中年漢子劃著渡船朝下遊而去,歌聲嘹亮,粗獷豪邁。 你曉得天下的黃河幾十幾道彎哎 幾十幾道彎裡幾十幾條船哎 幾十幾條船上幾十幾根桿哎 幾十幾個艄公喲吼把船來嗨搬 幾十幾個艄公喲把船來嗨搬 唉來哎嗨喲吼把船來嗨搬 我曉得天下的黃河九十九道彎哎 九十九道彎裡九十九條船哎 九十九條船上九十九根桿哎 九十九個艄公喲吼把船來嗨搬 九十九個艄公喲把船來嗨搬 唉來哎嗨喲吼把船來嗨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