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樹下念經(1 / 1)

中原記 人間不值得000 7363 字 2024-03-17

瀚海帝國   鄴城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瀚海帝都迎來兩件聲勢浩大的喜事,舞姬鄭氏行天後冊封禮,正位中宮,鄭氏之子邃,行太子冊封禮,正位東宮。   天後與太子同一天行冊封禮,可以說是喜上加喜,朝廷文武百官無不額手稱慶,就連十八位異姓王也一直等到冊封禮結束之後,才離開瀚海帝都。   天後正位中宮,太子正位東宮,代表瀚海帝國根基穩固,天下萬民安定團結,同時,這也是天王季龍向天下所有人昭示,瀚海帝國才是天命所歸,人心所向。   可是天王季龍有九個兒子,隻有其中一個兒子能當太子,其餘八子隻能眼睜睜看著太子從天王季龍手中接過太子印璽,從此之後,自己與這大位再無任何關係,凡覬覦大位者,如同謀反。   天王季龍的嬪妃大多出自寒門甚至平民百姓之女,所以後宮之中的爭鬥向來少之又少,前朝與後宮之間也沒有多少聯係。   隻有大司空郭敬的小妹,郭襄,出身還算名門望族,隻是年紀輕輕便已抱病離去,大司空郭敬從此以後隻能頂著一個有名無實的國舅爺身份。   朝廷六部以及下轄主要官員,都是輔佐世龍大帝建立瀚海帝國的功臣,隻是天王季龍登基以來,喜歡提拔年輕才乾,六部主官副官以及其他主要位子上的人選大都不會超過五旬,隻有瀚海帝國二十舊部的功臣年過六旬仍然得以位列朝班,沒辦法,誰讓這些人個個都是軍中大佬,手握重兵,自身更是能征善戰,天王季龍即便是想削藩,想從二十舊部手中收回軍權也隻能一步一步謀劃,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再說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老麵孔已經不適合出現在這個朝堂之上了,隻不過接班人仍然是那些前朝遺老的子孫後代。   換湯不換藥。   冊封禮之後,便是宮中大宴。   十八位異姓王,苻姚兩位老祖,八位皇子,天王義子石憫,六部主官,以及太子三師,朝堂之上所有重臣齊聚一堂,算是與天王天後太子一起過了個團圓佳節,雖然在座眾人心思各異,明爭暗鬥,但是表麵上看起來卻是其樂融融,猶如一家人。   若是把朝堂比喻成家堂,這些人就是家族之中的主要話事人。   自古以來,朝廷安則百姓安,百姓安則天下安。   若是這一家人兢兢業業,為天下百姓謀福祉,瀚海帝國鯨吞中原十九州也不是不可能。   瑯琊郡   光明寺   中原地勢自西向東傾斜,緩緩而下,一直延伸到東海海邊。   神仙山九峰環繞,蓮花山五峰聳立,兩山對峙之間,形成了一條蜿蜒曲折的大峽穀,猶如龍行於山川。   峽穀之內,風景如畫,除了極少數的獵戶進山采藥打獵之外,鮮有人跡,尤其是神仙山,蓮花山,兩山山勢挺拔,雄奇險峻,素有小華山之稱。   一行六人在峽穀之中穿行。   中年漢子一家三口以采藥打獵為主,其餘三人則是遊山玩水。   叫墨玉的女子腰懸三尺青鋒,秀發馬尾,一身乾練的裝束,看起來英氣逼人,走在隊伍最前麵,李子歸謝東山兩人跟在女子身後,小聲言語,不敢掃了佳人遊玩的興致。   兩日下來,藥草倒是采集了不少,隻是獵獸夾沒有太多收獲,隻捕到了幾隻山中飛龍,可還沒等帶出山去,便被眾人燒烤分食。   中年漢子一家三口在山中待了三日便回去了,除了孩子還要上學讀書之外,中年漢子還要將采集到的草藥帶回去詳加處理,以免藥性流失。   撲通一聲,叫墨玉的女子縱身一躍,跳進白龍潭中,在深不可測的白龍潭中暢遊嬉戲,宛如一條水中白龍,這幾日遊山玩水著實有些疲累,正好可以水中暢遊解乏。   李子歸謝東山兩人坐在潭外大石背後,曬著太陽。   李子歸一邊嚼著草根,一邊與謝東山嘟囔。   “東山兄,你我雖然還沒有斬雞頭,燒黃紙,八拜之交,但是我早已拿你當兄弟,俗話說得好,兄弟妻,不可欺,你可不能對墨玉動任何心思,不然的話,咱倆這兄弟恐怕是做不成了,還有,若是讓我發現你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可就別怪我不認你這個兄弟了。”   李子歸一邊絮叨,一邊曬著太陽,身後便是愛慕女子即將出浴的場景,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若不是謝東山在場,恐怕他還真會忍不住偷看。   謝東山自從離開東海崖畔之後,整個人的精氣神煥然一新,再加上那副天生的俊朗外表以及風流瀟灑的性情,簡直就是閨閣女子的大殺器,可謂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但是李子歸不開心了,與謝東山站在一起,總有一種相形見絀的感覺,而且還讓叫墨玉的女子看在眼裡,這可如何是好?叫墨玉的女子不會喜歡上這個小白臉吧?以前讀書的時候總看到書中說有人長得豐神如玉,風流倜儻,李子歸壓根不信,哪有男子長得如此精致的?又不是女子,直到謝東山煥然一新,精氣神重新回到身上,邋裡邋遢的外表簡單修飾一番之後,站在李子歸眼前,李子歸才不得不信。   原來天底下還真有豐神如玉的男子。   也幸虧謝東山如今僅僅是布衣打扮,一頭黑發簡單束在背後,不然的話,仔細捯飭一番,恐怕還真會迷倒天下女子,就連老李的媳婦也一直誇謝東山長得俊,氣得老李隻能嘿嘿傻笑。   “東山兄,你說都是娘生爹養,為啥你偏偏長得像塊玉?”   謝東山拔起一個草根,撣去泥土,學著李子歸的樣子,放在嘴中細細咀嚼,還別說,這白龍潭附近的草根還真甜,即便草根之上還帶著些許泥土殘渣。   謝東山知道天底下有一小撮人最喜歡吃土,而且這一小撮人也喜歡遊山玩水,神州大地,萬裡河山,便是他們的落腳之地,這些人有個統一的別名,地師。   謝東山可沒有地師的手段,隻能憑借書中所載試著吃土,隻是除了比較明顯的甘甜之外,沒有嘗出其他味道,但是草根之上的泥土味道確實有許多細微的不同。   “東山兄,你想啥呢?你可別胡思亂想,我最討厭那種齷齪下流的人。”   兩人肩並肩坐著,一個豐神如玉,一個朝氣蓬勃,隻是當下李子歸總是皺著個眉頭,滿臉的不開心。   “東山兄,憑你的姿色,想要抱得美人歸豈不是手到擒來?怎麼會跑到東海崖畔獨居?”   謝東山一邊嚼著草根,一邊說。   “子歸兄,打我臉是不是?”   李子歸嘿嘿一笑。   “東山兄,這可不怪我,誰讓你生得如此俊俏,你要怪就怪你的爹娘。”   “長得美被人說,長得醜也被人說,做人可真難啊。”   李子歸內心澄澈,隻是與謝東山開玩笑,絕沒有惡意,謝東山也知道,開口繼續說道。   “故意也好,無意也罷,無惡心便是了,若是先起惡心,故意無意就都算是有意了。”   “東山兄,你可真是個完人。”   李子歸所指可能隻是謝東山的性情以及外表,但是謝東山卻想到了許多,說了一句。   “人無完人。”   謝東山十二歲成人禮之後,便幽居東海崖畔六年,說謝東山少年老成一點不為過,可就是這樣一位天生神童,仍然被一道迷障鎖住心神,長達六年之久,直到前不久,終於破開迷障,直入七品煉神境。   十八歲,七品煉神境,恐怕天底下沒有幾人能做到吧,即便是一百多年前的臥龍,鳳雛,幼麟,塚虎,出山之時也已經年過二十,謝東山不下分毫,而且猶有過之。   白龍潭中遊魚甚多,在叫墨玉的女子身邊遊來遊去,似乎被女子身上的某種獨特氣息所吸引,久久不肯離去。   山中水流湍急,水勢極大,行至懸崖峭壁,奔騰而下,一瀉千裡,猶如雪練舞當空,水落潭中,激起千層浪,炸雷一般,岸邊百花齊放,餐霞飲露,五彩繽紛,絢爛奪目,此地果真是一處山水形勝之地,再加上白龍潭中,一龍群魚嬉戲的旖旎景色,當真是一副彩色潑墨山水,也難怪上古兵聖孫伯靈選擇在此隱居。   峽穀之中溝壑縱橫,除了溪潭,飛瀑,花草,古木,還棲息著許許多多子規鳥,一到深夜,便會啼鳴,傳聞杜鵑花開燦若紅霞,是因為子規鳥啼血所致,所以,子規鳥也叫杜鵑鳥,而且杜鵑鳥有個向北而啼的習慣,因此,又名子歸,李子歸與此鳥同名,不知有什麼說法沒有,隻不過多日相處下來,謝東山從未聽李子歸提起過,既然李子歸不想提,那便是不想說,謝東山便沒有問。   等到美人出浴,已是夕陽西斜,趁著天色還未徹底暗下去,三人朝蓮花山光明寺而去,寺中隻有一個小和尚留守,許是因為老和尚走的時間太久了,小和尚漸漸有些不耐煩了,平日裡總是拿寺外種植的果樹撒氣,吃飽喝足之後,便會坐在果樹下麵念經,嗯嗯啊啊,就像有一大群蒼蠅在天上亂飛。   小和尚覺得這是自己最厲害的本領了,可是這些果樹也著實不簡單,任憑小和尚如何念經,仍是一動不動,按部就班,數著日子,紅了果子,黃了葉子。   當下,正是果子由青轉紅的節氣,萬物生發,歷經四季,直到秋天這個季節,餐霞飲露,飽經風霜,酸澀的果子才會變得脆甜。   這也是為什麼龍虎山天師府老天師會選擇在這個日子閉關修煉證道飛升,萬物歷經冬藏,春發,夏盛,之後,便是秋收,暗含大道無窮之變化,所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正是證道飛升的最高境界,而秋天這個季節,向來是收獲的季節,向來是肅殺的季節,一得一失一生一死,暗含大道生死之變化。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天地之間,唯有人難以估量與計算,也唯有人有一線之機。   小和尚念了許多天的經,果子越長越大,越長越紅,眼看著果子即將成熟,小和尚迫不及待地摘下一個,用袖子隨手擦了擦,哢嚓一聲,使勁咬了一口。   嘶...   又酸又澀,小和尚吐出口中果肉,找了個空地,挖了個坑,然後將半熟的果子埋了下去,或許,等到來年春天,此地又會長出一株新的果樹。   這或許就是人遁其一,小和尚無形之中改變了果子的歷程,按照道法自然,果子由青轉紅之後,便會成熟,之後落地,再之後腐爛變化,再之後種子生根發芽,但是小和尚改變了果子的生長軌跡,無形之中,時間變了,位置變了,就好像改變了果子的天時地利。   三人遠遠地看到小和尚端坐果樹之下。   鮮卑段氏都城   令支   鮮卑段氏幾十萬百姓算是過了最後一個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江湖傳聞最喜風花雪月的段王爺收到鮮卑宇文密報,鮮卑宇文王帳親衛在慕容元雍帶領下擊敗三倍之敵,宇文歸大敗東逃,鮮卑宇文獲得一場大勝,同時,宇文戰順利繼承鮮卑宇文王位。   雖然鮮卑宇文平定內亂算是鮮卑八部五年來打得最漂亮的一場翻身仗,但是無論此戰輸贏,最終贏家都是瀚海帝國,鮮卑八部絲毫沒有大勝之後該有的喜悅,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恐怕也隻有王帳親衛通過此戰士氣大振。   段王爺心中沉重,皺著眉頭,看著密報,就如同看到血淋淋的戰場一般,秋風乍起,戰馬悲鳴,赤霞如血,戰刀卷刃,甲光金鱗向日開,旌旗獵獵卷殘陽,鮮卑宇文都城武川,一定是屍山血海一般,哪裡有什麼大勝,不過是兄弟相殘,父子相向。   中秋佳節剛過,鮮卑段氏都城便張貼了許多告示,瀚海帝國於明年開春北伐鮮卑段氏,段王爺大開城門,城中百姓可以自行離去,甚至為三十萬百姓指明了去處,鮮卑慕容,鮮卑拓跋,鮮卑宇文。   段王爺此舉是為了鮮卑段氏三十萬百姓,不過鮮卑段氏三十萬百姓如何選擇便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是為了躲避戰禍遠離家鄉,還是與鮮卑段氏共存亡,自己選擇。   鮮卑拓跋都城   盛樂   相比於令支城,大棘城,武川城,盛樂城可謂是新城一座,歷經五年時間,終於在中秋佳節到來之前竣工,整個鮮卑拓跋都在忙碌著搬家,所有王帳親衛以及親屬,順利住進了夢寐以求的城池之中,隻是當下都城盛樂百廢待興,比起剛剛平定內亂的鮮卑宇文來說,也好不到哪裡去,再加上拓跋健回到鮮卑拓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這對於年紀輕輕的拓跋健來說,任重道遠。   鮮卑拓跋想要壯大,必須培養一支能征善戰的草原騎兵,而且是裝備精良的騎兵,但是自古以來,草原部族精鐵匱乏,更缺少將精鐵打造成兵器甲胄的能工巧匠,鮮卑拓跋王帳親衛大都是身穿皮甲的輕騎,除了戰刀之外,根本沒有統一的裝備,相比瀚海帝國鮮卑慕容鮮卑宇文鮮卑段氏鐵騎,戰鬥力差了許多。   以往,鮮卑拓跋大多用草原盛產的戰馬從其他部族換取兵器,甲胄,弓弩,但是,都會被對方狠狠宰上一刀,沒辦法,這些軍用器械都被瀚海帝國以及二十舊部壟斷,其他部族又鞭長莫及,至於鮮卑八部,恐怕自己都不夠用,這也是為什麼鮮卑八部一直無法壯大的主要原因,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騎兵有的是,但是裝備兵器甲胄的精銳騎兵太少,甚至,三十年前,中原動亂,鮮卑八部騎兵隻能拿著劣質的槍矛與敵人廝殺,即便如此,鮮卑八部還是一步一步壯大起來,成為威脅到瀚海帝國的一股強大力量。   鮮卑拓跋缺少精鐵,尚且可以用草原戰馬從其他部族換取,但是能工巧匠卻不是一日兩日便可以培養出來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大量物力才能慢慢培養出來。   幸虧這一批趕來幫助鮮卑拓跋重建都城的能工巧匠大多是木匠石匠,若是鐵匠,恐怕拓跋健會不惜與剛剛聯姻的鮮卑慕容撕破臉皮也要將這批能工巧匠留下來,這些人會是鮮卑拓跋壯大的強大後盾。   瀚海演武佛道辯論期間,拓跋健親自押送戰馬前往瀚海帝都,除了與各方勢力見麵商談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用草原戰馬換取鮮卑拓跋最缺少的精鐵,如今,精鐵有了,隻缺少能工巧匠,便可以將這些看似無用的精鐵打造成精良的兵器甲胄,一旦草原輕騎裝備精良的戰刀甲胄,那將是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   瀚海帝國天王季龍自然不會與鮮卑拓跋達成這筆交易,在天王季龍眼中,鮮卑八部隻是瀚海帝國百萬鐵騎的後方馬場,或者是瀚海帝國拿來練兵的磨刀石,至於天衍帝國,當然是與鮮卑慕容完成了精鐵換戰馬的雙贏買賣,這也是因為鮮卑慕容憑借了地利的優勢,天衍帝國戰船不可能在陸地上馳騁,除了兩大帝國之外,隻有瀚海帝國二十舊部手中握有大量精鐵,鮮卑拓跋隻能與二十舊部達成這筆交易。   精鐵換戰馬,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