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秦川黃土飛揚,三百萬兒女齊吼秦腔。 一碗髯麵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秦阿房,漢未央,驪山深處,華清池湯。 終南山,重陽宮,道教祖庭,全真聖地。 西嶽太華第一險,六宗祖庭佛陀場。 十三朝古都今猶在,不見江東楚霸王。 自大秦帝國一統天下,五百年來,這座古老的城池經歷了太多風風雨雨,先後被毀,復又重建,幾經波折,直到二十三年前,天衍帝國風雨飄搖,八王之亂不堪重負,東都洛陽被攻占之後,天衍帝國皇室宗族決定西遷,隻是天衍帝國皇室早已經糜爛不堪,即便坐擁西都長安這座雄城,也不過維持了三年而已,便被當時關中地區最大的諸侯漢王劉玄明攻占。 古都長安便成了漢王劉玄明的新都,可是好景不長,漢王劉玄明與世龍大帝交惡,兩個北地最大的諸侯最終在十年後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這一戰合計投入兵馬近百萬,轉戰數千裡,直到最後一方落敗。 當時瀚海帝國先鋒大將正是如今的天王季龍。 起初,先鋒大將季龍率領五萬輕騎西出軹關,攻占蒲阪,占據大渡黃河上遊地利,隨時可以順江南下,攻打西都長安,漢王劉玄明在謀士的建議下,最終決定合兵一處,集結二十五萬大軍,趁著瀚海帝國先鋒大軍立足未穩之際,重兵圍攻,不僅可以吞掉瀚海帝國這五萬精銳之師,主動權還會掌控在自己手中,可攻可守,漢王劉玄明披甲上陣,親自指揮大軍圍攻占據蒲阪的季龍先鋒大軍。 季龍深知孤軍深入的後果,若是對敵之人不敢畢其功於一役,等到己方援軍到來,就可以前後夾擊,使之腹背受敵,無論漢王劉玄明選擇守城還是在長安都城周圍有所動作,都會十分被動,可是漢王劉玄明不按常理出牌,竟然選擇主動出擊,而且還想借著瀚海帝國五萬精銳這個魚餌,釣出瀚海帝國主力軍,與瀚海帝國決一死戰。 兵貴神速。 漢王劉玄明深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快馬加鞭,北渡衛關,終於在高侯追上瀚海帝國五萬精銳。 當時瀚海帝國都城就是如今的陪都襄城,距離長安都城不遠處的蒲阪足足有三千裡,鞭長莫及,遠水救不了近火,若不是季龍勇冠三軍,憑借一己之力,率領殘餘兵馬成功突圍,就不會有接下來的那場大勝。 洛水之戰。 季龍突圍之後退至朝歌,漢王劉玄明並沒有繼續追殺,而是選擇占據大渡黃河險要之地,憑險據守,坐等世龍大帝援軍來攻。 彼時天下形勢一分為三,天衍帝國南遷之後百廢待興,根本無暇他顧,西涼巴蜀作壁上觀,鮮卑八部起於微末,還沒有對北地最大的兩個諸侯產生威脅,所以,此戰決定了北地十州未來數十年的歸屬。 當時跟隨世龍大帝征戰中原的謀士有一個別稱,君子營,隻是身為瀚海帝國國相的首席謀士張夢孫,已經離世六年,君子營雖然人才濟濟,但是自從張相離世之後,便群龍無首,再也沒有人能將這些恃才傲物的家夥攏在一起,這個時候,世龍大帝不是無人可用,而是不知道該用何人。 襄城皇宮,建德殿內,數十位當世一流謀士在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有說避戰的,瀚海帝國五萬精銳損失慘重士氣低落,而對方二十五萬大軍則是連戰連捷士氣高昂,如此形勢之下,隻好選擇避其鋒芒坐等良機,有選擇避戰的,就有選擇主動進攻的,以大將軍王陽為首的十八位異姓王紛紛請戰,朝堂之上,文武兩班吵得不可開交,若不是世龍大帝端坐龍椅之上,這些人恐怕都會擼起袖子乾架。 君子營中的這些寒門謀士可不同於天衍帝國五姓七族那些隻會飲酒品茶清談國事的世家子弟,上陣可殺敵,坐堂可聽政,無論是軍務之事,還是政務之事,都是手到擒來,若非如此,已經離世六年之久的張夢孫也不會被世龍大帝視為左膀右臂,張夢孫離世之後,世龍大帝曾經三月不臨朝,幽居寺廟之中,若不是如今的天龍寺方丈日日夜夜以佛法開導,世龍大帝甚至已經萌生出出家為僧的念頭,從此歸隱山林,晨鐘暮鼓,與青燈古卷為伴,每日青菜豆腐,挑水砍柴,閉目入定,打坐參禪。 算無遺策,機無虛發,這句話是當時的大將軍王陽對國相張夢孫的評價,瀚海帝國十八位異姓王以及君子營中的寒門謀士無不贊同。 自從世龍大帝與張相相識之後,每逢戰事,都是由張相製定作戰計劃,世龍大帝拍板,再由十八位異姓王沖鋒陷陣,每次攻守都會有所斬獲,十幾年時間,歷經大大小小數百場戰鬥,世龍大帝才得以一步步壯大,直到兵馬錢糧城池無數,從而建立瀚海帝國,十八位異姓王對於張相張夢孫的敬佩恐怕不下於世龍大帝。 不幸的是,智者早夭,瀚海帝國剛剛建立不過三年時間,張夢孫便駕鶴西去,從此之後,君子營中的寒門謀士便分崩離析,不過張夢孫離世之前在臥榻之上給世龍大帝詳細分析了天下局勢,製定了欲奪天下先取關中的戰略計劃。 關中之地,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 坐西朝東,坐北朝南,有鯨吞中原之勢,隻論天下地利,關中之地首屈一指,隻是瀚海帝國剛剛建立,內憂外患,不宜勞師遠征,再加上瀚海帝國的國力雖然是北地諸侯之中最強的幾個,但是要將國力化作兵馬錢糧需要時間,而且需要很長時間。 十年前,瀚海帝國不宜大動乾戈,十年後,局勢已經大不一樣。 世龍大帝力排眾議,全力一戰,既然世龍大帝已經發話,無論是十八位異姓王還是君子營中的寒門謀士都隻能聽從,隨後,瀚海帝國上上下下緊鑼密鼓,集結兵馬,籌措錢糧,世龍大帝親征,十八位異姓王各自領軍一萬,共二十萬兵馬,南下虎牢關。 函穀,伊闕,廣成,大穀,轘轅,虎牢,孟津,平津,號稱東都洛陽八關,雄踞天下,漢王劉玄明二十五萬大軍據守洛水,卻不分兵把守洛陽八關,實為下策,等到世龍大帝率領二十萬大軍,逼近虎牢關之時,發現關內無一兵一卒駐守,世龍大帝大喜。 “洛陽之險,首在八關,其次在洛水,最後才是洛陽都城,漢王劉玄明竟然棄八關而不顧,看來是想引誘大軍進駐洛陽都城,然後好圍而殲之,季龍率領先鋒大軍從洛陽都城以北發起進攻,王陽率領中軍繞道洛陽都城以西發起進攻,如此南北夾擊,定可大勝。” 當時的大將軍王陽急忙開口問道。 “大哥,你呢?” 世龍大帝端坐馬背之上,神目如電,睥睨山河,天生一副虯髯大漢的外貌,性情豪邁。 “既然漢王劉玄明送了我這麼大一份禮,我若是不領情,豈不是有失風度。” 大將軍王陽跟隨世龍大帝征戰中原二十年,豈能聽不出世龍大帝言外之意。 “大哥,萬萬不可,虎牢關與洛陽都城皆無一兵一卒,明擺著是漢王劉玄明的詭計,你可不能以身犯險...” 先鋒大將季龍以及其餘異姓王都聽到了兩人的對話,紛紛附和。 世龍大帝舉手下壓,示意眾人冷靜。 “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漢王劉玄明的大軍便進不了洛陽都城,再說了,這次大戰決定北地十州未來數十年的歸屬,我若不進城,漢王劉玄明豈能上鉤,他若不上鉤,你們又如何兩麵夾擊,徹底消滅漢王劉玄明的這支精銳之師,自從右侯離世,我朝思暮想,終於等來這天賜良機,老天爺果然待我不薄,五萬先鋒便將二十五萬精銳騙出長安都城,當下,漢王劉玄明想引誘我大軍進駐洛陽都城,好來個甕中捉鱉,我便隨了他的心意,將計就計。” 世龍大帝高聲喊道。 “眾將聽令,明日清晨,我率領後軍進駐洛陽都城,季龍為先鋒大將,王陽為中軍大將,東南夾擊漢王劉玄明,此戰是北地十州最後一場大戰,各位將軍軍師,務必要勠力同心,全殲敵軍。” 必勝,必勝,必勝... 洛陽都城西依秦嶺,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並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漢王劉玄明想將瀚海帝國主力大軍賺入彀中,然後斬斷敵軍糧草供應,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一場大勝,洛陽都城之中已經沒有一粒糧食,甚至連一隻老鼠都沒有,隻要世龍大帝率領大軍進駐洛陽都城,那便是自掘墳墓。 隻是令漢王劉玄明意想不到的是,世龍大帝真敢以身犯險。 冬日大霧,看不清兵馬數量多少,隻能隱約看到世龍大帝王旗緩緩進入洛陽都城,隱匿身形刺探軍情的斥候急急忙忙調轉馬頭,向漢王劉玄明告知了親眼看到的一切,漢王劉玄明信以為真。 此時此刻,洛陽都城就像一隻隱匿於大霧之中的洪荒巨獸,隻等它展露獠牙,便能將天地之間一切生靈吞噬。 此戰關鍵之處在於大將軍王陽率領的十八萬大軍能否及時趕到,洛陽都城西北方向河道縱橫,季龍的先鋒大軍即便能順利攻擊漢王劉玄明左翼,也會被敵軍依靠地形死死拖住,而洛陽都城西南方向是一片開闊地,隻要大將軍王陽能夠率領大軍奔襲於此,便能與先鋒大將季龍東南兩個方向夾擊漢王劉玄明,失去天時地利的漢王劉玄明如何抵擋得住士氣正盛的瀚海帝國大軍,更何況世龍大帝以身犯險,已經將漢王劉玄明的主力軍吸引到洛陽都城外圍。 密密麻麻的火箭落入洛陽都城,早已埋設好的火雷火油被引燃,洛陽都城之中一片火海,就在漢王劉玄明坐等世龍大帝狼狽而逃,好痛打落水狗之時,金戈鐵馬之聲漸進,季龍率領的五萬先鋒出現在漢王劉玄明左翼,緊接著,便是瀚海帝國十八位異姓王率領大軍直插漢王劉玄明中軍大營,打了漢王劉玄明一個措手不及。 洛陽都城西南雖然是一片開闊地,但是有伊闕龍門天險阻隔,而且漢王劉玄明還安排了五千精銳駐守,隻不過號稱飛鳥難渡的伊闕龍門卻擋不住大將軍王陽的兵鋒,身中數箭的大將軍王陽一馬當先,率領十八萬大軍跨過伊闕龍門,在漢王劉玄明的後腰上狠狠來了一下。 漢王劉玄明二十五萬大軍一潰千裡,洛水血流成河。 江湖傳聞,此戰之後,有百姓在洛水看到一女子,流連忘返於洛水兩岸,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像極了百年前大文豪曹子洛神賦之中描寫的洛神。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 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披羅衣之璀粲,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步踟躕於山隅。 肯定是兩軍交戰死傷太多,驚動了洛水水神,水神娘娘才會現身於此,超度死去的亡靈。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見證了太多王朝興衰,東都洛陽更是有天下第一都之稱,中原文化起源於此,自三皇五帝治天下,諸子百家互爭鳴,中原文化便開始源遠流長。 姬發東進虎牢,一日朝歌。 伯陽西出函穀,五千道德。 伏羲八卦,連山歸藏,河圖洛書,神鬼推背。 文王食長子之肉,衍易經六十四。 昭襄納遠交近攻,五戰鯨吞中原。 天佑紫薇,地佑太初,千古女帝,武曌當空。 科舉寒門,骨醉王蕭,上承貞觀,下啟開元。 東夷西戎,萬國來朝,南蠻北狄,四方來賀。 越王西子,幽居湖畔,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霸王燕雀,鴻鵠之誌,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一老一小站在古都長安廢墟之上,邋裡邋遢的老人出口成章,給少年講了講東西二都的故事。 “爺爺,為什麼不重建古都洛陽呢?” 邋裡邋遢的老人翻了個白眼。 “在人家家門口拉屎撒尿,你說曾經那位天下第一能願意麼?” 少年抿嘴一笑。 “爺爺,瀚海帝國北伐一定會失敗麼?” 邋裡邋遢的老人遙望古都長安城中的長樂宮。 漢宮生大火,長樂變長禍。 “不是一定會失敗,是太多人不想它成功。” 少年皺著淡淡的眉毛,想了想。 “爺爺,我好像有些明白為什麼要做江湖武評了。” “說說看。” 少年整理好思路,開口說道。 “這是在造勢,造成瀚海帝國天王季龍騎虎難下之勢,無論是天下武榜還是佛道辯論,都將天王季龍推上了風口浪尖,天王季龍位居天下第一,又攜天下大勢...” 少年突然停住,想了想,繼續說道。 “這是斷了天王季龍的後路。” 看著神采飛揚的少年,邋裡邋遢的老人揉了揉少年的頭,笑道。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少年仿佛一隻小精靈,神思敏銳,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個臭皮匠。 “爺爺,我知道三個臭皮匠是誰,可是諸葛亮是誰啊。” 邋裡邋遢的老人故作神秘。 “你猜。” 少年皺著淡淡的眉頭,心想,爺爺哪裡都好,就是興致來了,比自己還要孩子氣,唉... 看著少年唉聲嘆氣的樣子,老人何嘗不知少年心思。 “孫子,瀚海帝國二十舊部你也算都認識了,你看好哪個?” 少年白了一眼故意占便宜的老人。 “二十舊部都是軍伍出身,性情大同小異,實在是不好選。” 少年想了想繼續說道。 “爺爺,我還小,要不再走走看看?” 少年的眼神不停地往江南瞥,不是傻子都能看出少年的意思。 邋裡邋遢的老人大笑道。 “怪不得是我的孫子,和我年少之時一模一樣。” 少年四下張望,仿佛害怕有人偷聽一般。 “爺爺,江南女子真像你說的那樣好看麼?” “好看極了。” “爺爺,江南女子真像你說的那樣溫婉賢淑麼?” “嘖嘖,柔情似水。” “爺爺,江南女子真像你說的那樣膚白貌美麼?” “又滑又嫩...” 一老一少遊歷萬裡,之後還要遊歷萬裡。 西出陽關,攀登昆侖,順江而下,巴蜀,荊襄,江左,甚至十萬大山中的百越之地也要走上一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說不準還要去南海遊覽一番,去西域三十六國... 邋裡邋遢的老人看著少年慢慢長大,喜不自禁。 “成人禮都過了半年了,想好自己的名字了麼?” 少年在古都長安廢墟之上跳來跳去。 “爺爺,你還沒說諸葛亮是誰呢。” “和我打啞謎?告訴你又有何妨,你又不認識。” “你說啊。” “瀚海帝國太史令李明。” 少年停下腳步,皺著淡淡的眉頭。 “李明?” 少年想了又想,隻不過怎麼也想不起來此人是誰。 邋裡邋遢的老人微笑道。 “我已經告訴你了,你還沒有告訴我呢。” 少年赤子之心,有些赧顏,站在古都長安城墻之上,遙望江南。 良久之後,大聲喊道。 “爺爺,以後我行走江湖就叫王猛吧。” 邋裡邋遢的老人沒想到少年給自己取了這麼個名字,一時之間竟然無言以對,隻能默默舉起大拇指。 “好,猛。” 北地江湖猶如烈火烹煮的沸水一般,無論藏身何處的老王八都要被這滾燙的沸水逼出水麵,隻是添柴人並非燒水人,灶臺下麵被添柴人加上一大抱柴火,算是徹底打亂了背後之人的謀劃布局,至於北地江湖這鍋沸水會不會濺到燒水人一身,尚未可知。 天王季龍位居天下武榜第一,又攜佛道辯論之勢,更集一國之力北伐鮮卑八部,若是如此形勢之下,最終以失敗告終,天王季龍會不會活剝了那位所謂的無雙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