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傳檄天下(1 / 1)

中原記 人間不值得000 6851 字 2024-03-17

短發短須皆白的五行拳法鼻祖,年過半百精氣神卻仿佛利箭一般的老管家,正值壯年的黃河龍王,年紀輕輕思維縝密的小軍師,四人一路南下,在白馬渡口乘船朝伊闕龍門而去。   神龍五五八年,臘月初一,瀚海帝國傳檄天下,於神龍五五九年二月初二,北伐鮮卑段氏。   朝會之上,大宗伯劉準將早已準備好的檄文宣讀一遍,慷慨激昂聲情並茂,聽得滿朝文武心潮澎湃,就連年紀最大的大塚宰王陽都暗暗點頭稱贊,都說一紙檄文能當十萬雄兵,今兒算是開了眼了,大宗伯劉準不愧是世代簪纓書香門第出身,檄文內容寫得真是空前絕後氣勢磅礴,首先論說了一番如今的天下局勢,天衍帝國無道致使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然後將天王季龍比作古往今來開天辟地第一人,是上天之子,是應運而生,四方百姓無不敬服,所以才能高舉王道大旗,掃平四海八荒,一統中原十九州,還天底下所有人一個太平盛世,瀚海帝國北伐大軍會以鯨吞之勢擊敗景王段嵐,風花雪月的段王爺隻能沐浴凈首,靜待神兵天降。   自從佛道辯論之後,天下大勢已經隱隱向瀚海帝國傾斜,瀚海帝國北伐乃至一統天下便是人心所向,北伐大軍更是正義之師,再加上鮮卑段氏不過彈丸之地,豈能與瀚海帝國十州之地相比,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皆得的瀚海帝國北伐大軍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瀚海帝國北伐終於入了朝堂議事的章程,朝廷六部為此已經準備了近一年的時間,瑣碎之事最為繁雜的工部更是在數年之前便已經開始準備,瀚海帝國北伐不過是練兵,橫掃鮮卑八部南征天衍帝國才是天王季龍多年以來的夙願,一切兵器甲胄弓弩箭矢戰船等等,主要是為了與天衍帝國一戰而準備的,六部主官之中也屬這位工部主官大司空郭敬最讓天王季龍滿意,用國子監大祭酒的話說就是,簡在帝心。   瀚海帝國大力改革官製,各地州郡從原來的軍政一體改為文武兩班,互不乾涉,官帽子多了,朝廷需要的賢能也就多了,以往的九品中正選拔人才的製度被那位幕後的無雙謀士廢除,朝廷會在各地州郡增設學塾學堂,朝廷也會增設太學國子學等等,按照學子在學堂太學之中的表現,評分九品,上三品可以在瀚海帝都為官,中三品可以在各自州郡坐堂聽政,至於下三品嘛,隻能回爐重造或者擔任縣鎮學堂學塾的教書先生。   國子監掌管天下學子,大祭酒可以說是所有天下學子的恩師,日後朝堂之上的新人,尤其是文班一列,恐怕都會出自大祭酒門下,師徒之情師徒之誼豈是一朝一夕那麼簡單,如此說來,這位國子監大祭酒才是日後朝堂之上的貴人。   大祭酒出身滎陽鄭氏,與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平原華氏,是最早一批追隨世龍大帝征戰中原的家族,如今,朝堂六部主官之中,隻有大司徒崔悅是四族中人,天王季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便將這個未來朝堂之上最重要的位子恩賜給了四族之中的滎陽鄭氏,如此,四族之中便有兩位朝廷重臣,再加上四族之中的年輕才俊,也算是朝堂之上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回想起十年之前,朝堂之上隻有十八位異姓王以及數十名當世一流的謀士,哪有什麼三省六部三公九卿,所有大事全部決策於世龍大帝,十八位異姓王,以及君子營中的數十名謀士,直到十年之前,世龍大帝與漢王劉玄明決戰於洛水,分勝負,分生死,北地十州終於盡歸於瀚海帝國。   大祭酒姓鄭名和,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朝堂議事的時候一直揣著手,不管文武兩班是否爭論,哪怕吵得天翻地覆,隻要天王季龍不點名道姓,從不開口說話,直到瀚海帝國詔令改革官製,從前門可羅雀的鄭氏府邸如今日日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大祭酒鄭和掌管天下學子的品級核定,大塚宰王陽掌管天下學子的官場職位,一個選賢,一個任能,可謂是不分伯仲,開春之後,各地州郡便會配合朝堂進行官製改革,同時,增設學塾學堂以及六部二十四司衙門,大祭酒鄭和會代天巡狩十地州郡,與開春後的第一批學子親自見麵。   今日朝堂議事,大祭酒鄭和依舊閉口不言,默默無聲地站在文班一列之中,等到大宗伯劉準宣讀完那篇氣勢磅礴的檄文,鄭和滿臉微笑地睜開了眼,隨意看了看,便又繼續閉目養神,當下,還不是這位國子監大祭酒說話的時候,鄭和當然惜言如金,就連那些腦子轉得極快提前明白過來的官場之人入府拜見,鄭和也隻是與他們閑聊,附庸風雅一番,等到明年開春,各地州郡大動乾戈之後,這位掌管天下學子品級核定以及各地州郡學塾學堂學業的國子監大祭酒再想惜言如金都不可能了。   大宗伯劉準宣讀結束,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雖然瀚海帝國北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半年前,天王季龍就已經與六部主官在小朝會上商議過,但是,朝堂議事畢竟是第一次,六部主官之外的文武官員都是看風下雨看碟下菜的人,如此大事,不好第一個站出來開口說話,隻能等六部主官以及在京述職的異姓王先開口,然後,再做定奪。   以大塚宰王陽為首的六部主官,今兒不知是怎麼了,往日裡總會為了朝堂之事吵個天翻地覆,如今卻各自泰然自若,看樣子,隻要天王季龍不開口,他們也不會開口說上一句話,其實,滿殿朝臣心中都清楚,天王季龍向來是小朝會議事,大朝會詔令,無極殿雖然大,但是卻不如那小小的春暖閣清涼殿,那裡才是決議朝廷大事的地方。   瀚海帝國北伐,不動用十八位異姓王一兵一卒,即便是在京述職的異姓王,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隻好跟眾人一同閉口不言,六部主官也早已在小朝會上稟明各自之事,當下,除了歌功頌德之外,還真是沒什麼事情可做,總不能沒事找事,給天王季龍找麻煩吧,那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原本一直揣手閉目養神的國子監大祭酒鄭和仿佛察覺到天王季龍那一絲不同尋常的神色,開口說話。   “啟稟天王,微臣有話要說。”   天王季龍神色如常,但是語氣略顯沉重。   “大祭酒,何事?”   年過半百麵色極為和善的國子監大祭酒開口說道。   “啟稟天王,自古以來,天象皆是關乎朝廷國家的大事,昨日瀚海帝都天象有異,天王不可不察。”   天王季龍聽完大祭酒的話,臉色更加沉重了,向來以眼力著稱的國子監大祭酒瞬間明白其中關鍵。   天王季龍瞥見鏡中無頭之軀,此事隻有他自己知曉,即便是大太監宋寶光都沒有察覺到分毫,至於昨日瀚海帝都天象有異與此事之間有沒有關係,天王季龍心中十分肯定,但是奈何太史令李明當著自己的麵說過,天象無異,太史令李明言外之意很明顯,昨日發生的事情肯定是人為的,並非天象所致。   “欽天監已經將此事啟奏,並非天象有異,實乃人為。”   天王季龍神情不變,但是語氣比往日沉重三分,饒是六部主官都沒有察覺到這一絲不同之處,滿朝文武隻有國子監大祭酒察覺到了。   國子監大祭酒鄭和恍然大悟道。   “看來民間傳聞五行拳法鼻祖問拳瀚海帝都是真的了。”   滿朝文武被國子監大祭酒這句話驚醒,原本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這下子終於有的放矢。   大司馬張舉第一個站了出來。   “啟稟天王,不管此人是不是拳法宗師,問拳瀚海帝都便是對天王不敬,臣意,務必將此人繩之以法,也好借此震懾江湖中人,省得他們自恃武功,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大司馬張舉一語雙關,江湖與廟堂從來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如今江湖中人問拳瀚海帝都,那便是過了界,朝廷若是不出兵鎮壓豈不是有放縱的意思,日後難免會讓江湖中人更將肆無忌憚,大司馬張舉此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自從瀚海演武佛道辯論之後,江湖上的傳聞越來越多,江湖中的風浪也越來越大,自從三十年前天下大亂以來,已經沉寂許久的江湖仿佛活了過來,重新煥發生機,此事對於朝廷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自古以來,以武犯禁的事層出不窮,最終都會對朝廷造成巨大損失,按照大司馬張舉的話的意思,朝廷可以借著這次的事再次馬踏江湖,省得日後生出動亂,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大司馬話落,其餘六部主官除了大塚宰王陽之外,紛紛附議,這些出身世家豪門的六部主官,幾乎從不與江湖中人打交道,隻知道江湖中人喜歡以武犯禁,再加上五行拳法鼻祖竟然問拳瀚海帝都,一拳打到了這些朝廷新貴的臉上,也難怪六部主官想借此馬踏江湖,至於朝廷出兵馬踏江湖會掀起多少風風雨雨,多少江湖中人死於非命,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就不是六部主官會考慮的事情了,畢竟江湖上有句話就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做個老百姓多好,乾嘛非要闖蕩江湖。   大塚宰王陽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直到大太監宋寶光將天王詔令宣讀之後,滿朝文武一片嘩然,此次北伐,天王季龍禦駕親征,朝中六部主官以大塚宰王陽為首輔佐太子監國理政,雖然大塚宰王陽名義上是輔佐太子,但是作為首輔大臣,一旦天王季龍禦駕親征,離開瀚海帝都,那麼,大塚宰王陽便會成為瀚海帝都權力最大的人,不僅滿朝文武的身家性命全部掌控在他的手中,就連瀚海帝都百萬子民的性命甚至北地十州所有人的性命,都會捏在他的手中。   天王季龍與瀚海帝國二十舊部之間的恩怨早就傳得沸沸揚揚,滿朝文武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如今,天王季龍竟然讓大塚宰王陽代行天王之事,著實令滿朝文武震驚,那些與二十舊部有嫌隙的官員恨不能立刻溜之大吉,回到自己府邸,找個沒人的地方,把自己關起來,省得被這位權勢熏天的大塚宰王陽瞧見。   瀚海帝國平定北地十州之後,早就有一大批文官諫言,自古以來都是以武立國以文治國,既然天下初定,那麼瀚海帝國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兵馬,二十舊部應該將各自兵馬融入到邊防駐軍之中,趁早解甲歸田,得享天倫之樂。   若是這些話是從世龍大帝的嘴中說出來的,二十舊部說不準還真會解甲歸田含飴弄孫,但是這些話從一群文官嘴中說出來,就不是那個味兒了,以大塚宰王陽為首的十八位異姓王以及苻姚兩位老祖若不是看在世龍大帝的麵子上,恐怕會在朝堂之上直接動手,雖然朝堂之上沒有打起來,但是剛剛晉升中山王的季龍在宮門口一刀便將那個朝堂之上言辭最為激烈的禦史大夫砍成兩半,身首異處,年過六旬的老人臨死之時愣是一個字沒說出來,便一命嗚呼了。   此事曾經震動朝野,甚至將文武兩班的矛盾激化到頂點,最後還是世龍大帝親自出麵,許諾二十舊部兵馬不動,所有文官也不許再提此事,才算是息事寧人,隻不過白白死了一位仗義執言的三品禦史大夫,朝廷為了表彰功績,死後追贈二品衛將軍,也算是對得起這位仗義執言的禦史大夫了。   話說回來,瀚海帝國北伐在即,天王季龍竟然讓大塚宰王陽代行天王之事,除了已經知情的六部主官以外,其餘朝臣吵成一團,議論聲最大的還是以大司馬張舉為首的朝堂新貴,朝堂之上,幾個界限分明的黨派在天王季龍的眼中如同池中魚群一般,   以大塚宰王陽為首的十八位異姓王,稱之為王黨。   以大司徒崔悅為首最早追隨世龍大帝的四大家族,稱之為崔黨。   以大司馬張舉為首的朝堂新貴,稱之為張黨。   以大司空郭敬為首的外戚,稱之為郭黨。   至於大司寇趙庶,大宗伯劉準,一個性情孤僻,少與人來往,被朝堂之人稱之為鐵麵判官,一個是前朝遺老,若不是天王季龍不計前嫌仍然任之用之,給大宗伯劉準一百個膽兒,他也不敢在擊敗漢王劉玄明的滿朝武將麵前立足,大宗伯劉準可是聽說過,當年那場決定北地十州歸屬的洛水之戰,除了天王季龍之外,就屬這位大塚宰王陽殺人最多,伊闕龍門一戰,大塚宰王陽更是身先士卒,用五千死士加上自身重傷作為代價,換來了前後夾擊的那場大勝,此戰之後,不到半年時間,瀚海帝國便平定了八百裡秦川之地,將北地十州全部收入囊中。   天王季龍沒去理會那些議論紛紛的朝臣,而是在回想昨日鏡中無頭之軀以及天象有異,至於已經結黨的朝臣,太史令李明曾經說過一句話,朝臣結黨營私不可怕,可怕的是結成一黨。   已經坐朝理政五年之久的天王季龍高高端坐龍椅之上,俯視腳下群臣,坐在這個位置上,可以清楚看到滿殿朝臣的一舉一動,雖然這些都是滿殿朝臣故意表現出來的樣子,但是天王季龍卻能從這些小動作之中看出滿殿朝臣的真正心思。   用太史令李明的話說就是,往池塘之中撒上一把餌料,水中形勢自然一清二楚,至於水底形勢如何,就要看餌料足不足了。   天王季龍讓大塚宰王陽代行天王之事,可算是十足的餌料,自然能將水底那些一動不動的老王八引出來,看著結為四黨的朝臣,天王季龍扯了扯嘴角。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江湖傳聞總是比馬跑得還快。   等到五行拳法鼻祖問拳瀚海帝都的消息傳到都城大棘,邋裡邋遢的老人終於確認,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   “看來鮮卑八部也不全是酒囊飯袋。”   邋裡邋遢的老人對麵坐著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老婦,老婦小名紅袖,紅袖添香之意,隻是這名字與長相實在是天差地別大相徑庭,也幸虧都城大棘之中的世家子弟對此毫不知情,若是得知老婦居然有一個如此附庸風雅的小名,恐怕能把那些最喜風花雪月的世家子弟活活別扭死。   一身白狐大衣的可愛坐在兩人中間,三人相比之下,可愛絕色再添三分,再加上那股子狐媚之意,說是天下第一美人兒都不為過。   “佛爺早說了,你們五兄弟都是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貨色。”   邋裡邋遢的老人一掌拍在桌子上。   “你找死?”   可愛看著滿臉怒色的老人掩嘴輕笑,輕視之意不加掩飾,一旁的老婦嗤笑一聲,顯然同樣沒把老人放在眼中。   “快死的老東西還能硬的起來麼?”   老婦調侃一句。   眼看老人怒氣愈勝,可愛開口說道。   “你要是真有能耐,去找佛爺理論,這些話可都是佛爺親口對我說的。”   邋裡邋遢的老人飲盡杯中酒,起身離去,都城大棘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弄不好離開的路上還有人等著自己,當下最安全的地方肯定是瀚海帝都,老人正好還要去瀚海帝都找人,另外,那個所謂的佛爺不也是在瀚海帝都麼,正好可以會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