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離華山過兩三日的路程,李默騎馬而行,終在一場大雪後入了那道家福地,全真祖庭。話說那全真教與華山派頗有淵源,華山派也算是其門派的分支也不為過,隻不過元朝時期全真教盛極而衰,遭到元庭和密宗佛教的迫害,全真七子不得不分設七支脈,華山派也就此應運而生。隻不過時至今日全真道統華山僅有一些武功低微的老道們繼承,武功卻由華山派發揚過大,風光時也是六大門派之一。 李默行至終南山腳一處客棧,問詢了一番,卻告知這全真重陽萬壽宮早已破落,雖然後來又有朝廷主持修繕卻也不復當年之盛景。該宮盛時,宮殿樓閣達五千餘間,道士近萬人,規模甚為宏大。現僅剩幾處小觀,卻也不敢稱是全真正宗。 正直中午,李默吃罷午飯,上山尋蹤,先是入了那重陽宮正殿,拜見了重陽祖師,與其看門的小道童詢問了幾番,便前往了後山而去,途徑山門路過一位老道,見其身穿單衣,行走如飛,踏雪無痕,不禁悍然。功力之高,實屬罕見! 李默急忙前往拜見,想是遇見有道全真了,便道:“敢問老道長高壽,可是全真門人?在下華山派掌門嶽不群門下弟子李默,見過真人。” “不敢稱真人,貧道已是鮐背之年,俗家也是姓李,道號元成子,在這終南山上修行,即是嶽掌門門下,來全真何事啊?”元成子隆起了袖子。 “唉,我華山也屬全真一脈,此次我過來,也不過是前往萬壽宮瞻仰先人遺跡。”李默正色道:“我見道長,身穿單衣,卻在這大雪寒天行事如常,可見道長修為之高,特來討教一番。” 見李默也是直入主題,這李真人也是心中一笑,佯裝一怒“嗬嗬,你這猴兒端是可惡,你華山門庭武學廣博,怎地惦記他人武學了呢?” 隨即老道人運使輕功,閃身錯過李默,前往後山,遇到一處懸崖峭壁也是如上樓梯一般簡單,一處險地竟是淩空虛渡而過,又是翻過了一處險峰。 李默見其也是疾走如飛,不想錯過這次機遇,可惜華山派不以輕功見長,翻過這幾處險地也費了一番手腳,一炷香後,老道士靜直立在一顆雪鬆旁,笑道:“你這娃兒,使得功夫確實是我全真一脈的,且俯身過來。” 老道士元成子一拳擊向了李默麵門,正是那全真大道拳,李默見其攻來卻也不慌,隨即使出破玉拳,這路拳法招招力大勢勁,一拳打來猶如鐵鎚擊巖、巨斧開山一般。 多番進攻下來,卻連老道士的衣角都未碰到,饒是李默內功有成,也經不起這般消耗。在這大冬天裡,額角滲出了不少汗珠,老道士的全真大道拳已臻至化境,雖為全真入門功夫,卻蘊含著全真武學真理。 已然黔驢技窮的李默,拔出了長劍,一招天紳倒懸,反身刺向老道士的檀中穴,這一招似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端是得了華山真傳。雖是全真長輩也顧不得許多了,老道士也是忽然一愣,手掌呈爪狀,一吸樹下落枝。 元成子手持樹枝,眼神一淩,一招全真劍法的悲歌擊築,不守反而攻向李默劍招破綻,砰的一聲劍吟,李默佩劍插入雪中。 剛想防守反擊的李默拳頭還未攻出,樹枝枝頭已經搭在喉頭上了,這老道士使劍時,神情仿佛換了一個人般,讓人不敢直視。 元成子扔掉樹枝,摸響了腰間的葫蘆,抿了幾口老酒道:“老了,老了,沒想到你這猴兒武功還不差咧,功夫確是不錯就是劍法差了些。” 李默轉身把佩劍收回劍鞘,隨即又是一禮“前輩,真是說笑了我這點微末本事,不及我師父本事萬一,要學的還挺多呢。” “前輩之前所使的武功可是全真功夫?” “不錯,正是《金雁功》《全真大道拳》及《全真劍法》,我見你內功尚可,可是輕功卻屬是一般。看來這些年華山也是沒落了啊!”老道士也不由為之嘆息,仿佛想起了往事一般。 “不錯,現我華山一脈與其他五嶽並稱五嶽劍派,以劍法見長,可前些年五嶽劍派與魔教決戰於華山思過崖,各家的門中長輩也相繼陣亡,以致許多功法失傳,不失為我門中遺憾。”李默正色道。 老道士沉吟一聲,“你今日前來恐怕不是為了拜謁全真祖師這麼簡單吧,可是為了尋找遺失武學?” “是的,相傳我重陽祖師,憑借《先天功》及其他全真武學,南宋時期位列中原五絕之首在,武功天下第一。小子前來一是拜見祖師,二嘛……便是……” “二嘛便是看看全真遺脈有沒有漏可以撿,對吧!”老道見其猶猶豫豫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上書《重陽立教十五論》。 李默見了直撓頭,元成子笑罵道:“你這猴兒,見不是全真心法就急得撓頭麼?須知這道家典藏也暗含不少武學精要,此《重陽立教十五論》中不僅有祖師立教根本,亦有全真正宗武學,拿去吧,以後也莫要打攪貧道。” “這……無功不受祿,怎能收此重禮。”李默也是急得東張西望,雖然很想要,但是平白受人恩惠在江湖上可是大忌。轉念一想,道:“不如這樣,我見這重陽萬壽宮念舊失修,在此我替我華山一脈發下誓言,此生若有所成就必定重建重陽萬壽宮,不負祖師傳下的基業。” 老道士撫掌贊道:“不錯,不錯,你有此心甚好,不愧我選中的傳人。希望你能不忘初心,發揚我全真門楣。” 老道士一聲長嘯,轉身而走,一陣風中過後便消失在了風雪之中。 李默怔怔的拿著冊子,他預想過很多上終南以後的事情,卻唯獨沒有想到自己也能遇見過臨時“老爺爺”。 一陣寒風飄過,李默也顧不得許多,心中謹記著發出的誓言與光大門楣的念想,華山此刻麵臨的局麵就是,中間戰力太少了,算上李默和令狐沖也僅有兩人,雖說李默和令狐沖都是同齡中的佼佼者,但是人家嵩山來發號施令的時候可不管你年紀小不小。 嵩山派光一流高手就有十三位及十三太保,暗地裡還有左冷禪招收的黑道人士如青海一梟等人。為了成為武林霸主,左冷禪布下龐大而長遠的陰謀,包括多年前便秘密派弟子勞德諾投身華山派,作為臥底。華山派有臥底,其他各派自然都有。此外,他在每一派之中興起分裂,協助服從他的一邊奪權。 再說那嵩山掌門五嶽總盟主左冷禪,自身便是白道三大高手之一,匯集本派殘存的耆宿,將各人所記得的劍招,不論精粗,盡數錄了下來,匯成一部劍譜。這數十年來,他去蕪存菁,將本派劍法中種種不夠狠辣的招數,不夠堂皇的姿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一修改,使得本派一十七路劍招完美無缺。他雖未創設新的劍路,卻算得是整理嵩山劍法的大功臣。 左冷禪曾與任我行曾有一戰,因不敵任我行吸星大法,從而苦修《寒冰真氣》,為克製任我行的吸星大法,耗費十數年苦功,苦修至陰至寒的內力真氣,是一股冷入骨髓的寒氣,散發出來的寒氣遠比冰雪寒冷,初時使人全身戰栗,牙關震得格格作響,最後全身凍結為冰。 這左冷禪及嵩山派必是華山崛起的一大威脅,好在同在那嵩山上,嵩山派在太室山上,而少林寺在那少室山上。少林必不可能看那嵩山輕易壯大吞並五嶽。在原著劇情中少林傳令狐沖《易筋經》解決異種真氣,必是為了製衡左冷禪做大,而且那自南少林輾轉至華山的《葵花寶典》,也頗有蹊蹺。 對於少林李默心中還是要多幾分謹慎的。那大和尚也不全是吃齋念佛之人,少林七十二絕技,都留有後手,需得相對應的佛經心法,才能化解武學中的戾氣。 當今少林方丈乃是方證大師,是《易筋經》的大成者,同時身懷《千手如來掌》、《金剛禪獅子吼》等佛門武學。方證身材矮小,容顏瘦削,神色慈和,也是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的重要夥伴。 他們倆仿佛是這偌大江湖的背後推手,操控這江湖之中許多大事的走向,令狐沖結識了方證後,習得《易筋經》,內力突飛猛進,將左冷禪以及他師父嶽不群的五嶽並派事業,攪的前功盡棄,身死名敗。仿佛是一張黑暗的大手!!甚至比明麵上的魔教——日月神教還要可怕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