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武當之劍(1 / 1)

接著是第二位獲獎的日本劍道家出列,準備接受挑戰了。   第二位日本劍道家,因為前麵一位的被淘汰,麵對金四變得高度重視起來,甚至有些緊張了。   因為金四所展示的功夫,不是普通劍道劍術所能理解的,這招式變化,太過於炫奇,跡近於妖術。   說來,這位日本劍道家,師門地位顯赫,也是綜合了諸多武道雜家而成一家的。   這位劍道家叫孤峰國司,是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劍道的傳人之一。   此一流派,由飯筱長威齋家直所傳創。   家直六十歲時,齋戒沐浴,向香取大神發大願,神乃授神書一卷,傳其劍法。因此其劍法一直在飯筱家中流傳,已有宗家二十餘代。其流派中健者塚原土佐守望、鬆元備前守、諸岡一羽齋,均在豐臣秀吉軍中效力,立下軍功。此後,又有片倉小十郎村典、黑澤源七郎、中臺信太郎、鬆元直一郎等擔任各藩的劍術教師,因此流傳甚廣。其“神道流兵法”於昭武三十五年(1960年)被指定為全日本武道最早之無形文化財,地位崇高。   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托神而創派,不免神秘色彩,究其實則是古代作戰時的綜合神道武藝,其中融合的除劍法外,尚有柔術、居合、棒、蒼、薙刀、手裡劍、忍術、軍配法、築城法、天文地理風水陰陽、氣學以及神道、佛教密宗修行諸法合為一爐,其術以夜戰、低姿勢、瞬間發刀為著名,所最擅長的在狹窄的屋內應付突如其來之襲擊,講究後發製人。   見孤峰國司凜神嚴待,過於緊張,金四笑道:“我不會先進攻你,隻是演一路劍氣小陣,讓你體會一下中國之劍道。”   日語翻譯馬上將金四所言,譯出給孤峰國司聽。   孤峰國司神情略一緩。   金四說畢,舞動手中帛帶,隻聽風聲霍霍,帛帶筆直而被揮出,每一揮劈,均有高厲之兵刃劈擊之聲發出。   金四揮舞著帛帶,縱橫交錯,舞出七八道劍法痕跡,然後手腕一振,帛帶已收回於其掌中,被其手腕一轉,帛帶已然不見。   金四向孤峰國司抬了一下下巴,用日語道:“你可闖一下我適才所施劍陣之內,若是無事,就算是過了我之試招。”   在場的日語翻譯一怔,卻是向在場的人,轉為用中文譯出金四剛才所言。   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吃驚的是,金四的日語非常之好,而且說的還是地道的日本京都日語。   孤峰國司神魂俱震:因為他有種覲見香取神宮師門宗家與麵見天皇禦麵的壓迫之感,雖然這僅是金四所說的一句聽似平常的話語,但這種上位者的威嚴,讓他感到自己卑微而渺小,如同富士山峰下一顆小小石子。   然後,他以居合之術拔劍,出劍,一路沖入適才金四所演劍的劍陣之內。   這個劍陣,方圓不過兩三丈之內,金四也隻不過是揮舞出七八劍而已。   但孤峰國司在闖這個劍陣時,雖然防守嚴密,劈出威勢十足的十數劍,前麵還毫無動靜,直到他劈出最後一劍,將要闖出劍陣之時,身形忽一震,如遭無形鞭擊或被雷電擊中,身子連續被震得步伐不穩,身上所著劍道服,忽地爆綻出一道道衣服被割劃過的劍痕。   計有十幾道劍痕縱橫交錯,布在孤峰國司身上,甚至臂上隱隱有血痕滲出。   這一情形,顯得十分詭異,令全場駭然,如見鬼神。   孤峰國司柱劍單膝跪地,低首下心道:“閣下劍道神技,非孤峰所能知也!敬請賜教!”   金四淡然道:“你若不出劍,隻是安步徐行而過,自會毫發無傷,但你不知我已布下劍陣,以劍術擅闖,發劍越多,激發劍氣反擊越厲。譬如數學,我之七八劍,相當於七八個單數,孤零零的幾個點,布在四正四隅,八個點上。而你的劍術招數,如同與幾個分布之數相遇相交相乘,一一得一,一三得三,三三得九,你出劍十三道,將我所布劍陣裡的劍氣激發,使得劍陣裡所布下的劍氣被劃分出許多道分裂之劍氣,相互激蕩,如矢交射,每一交射而令劍勁增加一分,十三道劍招,令原先的一分劍氣增為幾十分的劍氣之勢勁,從而使自己被劍氣所創,致有此結果。”   孤峰國司聽後,神氣沮喪,嗒然若失,臉色灰敗,被金四劍陣所敗,已影響到他的劍心了。   在場的日本民間武道聯盟代表團副團長代孤峰國司發問:“不知金先生此劍出自何門何派?竟然威力如此厲害?可令劍氣留在劍陣之內,令人不察,無形無蹤,而有大陣堡壘,刀兵暗伏也。”   金四說:“我這劍術,出自武當劍的真武劍氣之陣。”   “武當劍?真武劍氣之陣?”金四所言,不但日本武道家們聞所未聞,便中國武術家們,也初次聽聞此名此法此術。   ——武當劍有人習之,但武當劍,有真武劍氣之陣嗎?未聽師門說過。   金四見眾人望向自己的眼神表情,充滿渴望了解的期待之意,嘆了一口氣,道:“這也算是武當劍派的五百年之秘。我就稍稍透露一下歷史的道法脈絡痕跡一二吧。”   “話還要從元末農民義軍反元之戰說起,後朱明皇朝建立,又有朱棣起兵於北方,南北之爭,叔侄之戰,以永樂帝登上大位告一段落。而永樂帝尊武當,以為北方真武大帝之神居所在,建金頂大殿,傳真武道法。武當劍,為真武道法中之一支也。故歷來武當派,以劍法為尊。世稱少林擅棍而武當擅劍,少林棍,武當劍,遂聞名天下矣。”   “武當劍流傳過程中,僅劍法、劍術有傳,而劍道秘不外傳,因這是破軍之法,以劍道劍氣為宗,劍道之至高秘術也。歷代有一二得道之士,守武法劍道之秘,傳以令不絕。而傳至晚清民初,武當劍道,已不現世,世間所得,僅為武當劍術散招,連成套劍法,已不得傳矣。民國初年期間,二十年代,國術館有少林、武當兩門。武當門長是高振東,他僅是形意拳名家,根本不知武當劍術為何物也。而知武當劍者,為李景林。但李景林所得,為宋唯一所傳武當派丹劍一脈,那是張鬆溪丹劍。丹劍,丹劍,丹為內丹之法,劍為劍術,但劍道劍氣之學,丹劍一脈,並未得真傳也。”   金四說至此,又長嘆一口氣,道:“我的身世……先父是被作為質子而在二戰期間生活在日本的,直到五十年代回到國內,因此,他學了一口京都腔,我的日語就得自先父所授。家叔在四十年代就生活在上海,他與袁寒雲及張伯駒等交善,與袁寒雲喜歡文詞書畫,張伯駒喜歡古董文物收藏有別,家叔喜歡收藏名劍寶刀與各家拳譜武術秘籍,愛結交武術界朋友與道流僧侶,世外高人,尤其喜歡丹道氣功,密宗教門,曾多次到XZ青海雲貴之地,與世外之士往來,喜歡中外劍術……由於家叔為人慷慨,花金如土,在這方麵上當固然不少,但也交了一些真有本領的武林中人與僧道異人,其中就有這武當孤傳的劍道秘傳煉氣練劍之術法。不過家叔囿於身體先天原因,雖得秘法,但並未練成武當劍道,為免遺憾,他晚年就將這一門絕學傳給了我,因我喜好武學,而且……還算有些天資吧……數十年煉氣習劍,至今,略有小小心得吧……”   二戰……質子……日本……場內有些熟悉抗戰期間東北偽滿史事的,聞言隱有所悟:當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溥儀被日方扶為偽滿洲國皇帝,前清宗室中人,有人在到滿洲之後,被日方“邀請”到了日本“留學”“學習軍事”……直至戰後……而大清帝國的皇室後人,留在國內的,在解放之後,有人隱姓而以“啟”字輩、“溥”字輩為名號,在文化書畫界發展。也有愛新覺羅後人姓“金”的。BJ還有著名書畫家金默如先生……原先,在今天東單那一片地兒,就是金默如先生家族祖產。還有一種傳說,說清帝遜位之後,清朝宗室有人秘密攜帶清室三百年統治所積之巨大財富,潛往海外發展雲雲。這些,在那些聯想力豐富之輩想來,覺得神秘無窮,裡麵充滿了想像的空間,足以喜歡搜挖秘史的文史家們與作家們可以寫無數部大作了。   金四把這一段家族秘史與武當劍道之秘侃侃道出,讓人對其不凡身世,愈發感興趣了。   如此清湘散人,不由讓人想起晚清民初與民國舊事,原來,還是清朝遺少,舊時王孫啊!   金四向孤峰國司淡淡一笑:“家叔當年也到過日本,對貴國劍道各流派作過考察,也算略知貴國各流派大略脈絡罷,曾對幼時之我,略有所述……劍道學習,按部就班,各式拆解訓練,雖然頗為講究,但嚴格有餘,靈活似有不足。我意竊謂,乃受西方文化理性分析之術所荼毒,劍道之神意,失於妙悟直覺不足而難達真如之境也。”   孤峰國司五體投體而拜,虔誠謝道:“國司謝先生之大教!”   ——以一個劍陣,寥寥數劍之威,而令日本劍道傳人折服。   這個金四,真可謂神乎其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