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天下大勢(1 / 1)

天道歸於墟 3IM 5368 字 2024-03-17

傳聞當今世間每三千年,就有一位上界神仙轉世投胎人間歷練。   褚安洲,西南邊陲之地,有山十萬裡,瘴氣終年不散,常年毒蟲無數,遮天蔽日,是當今有名的不可知險惡之地。   今日,世間第一卜算吳友子卦象推演而出,近三千年內轉世而來的上界仙人,將會降臨在褚安洲之內,進入這一世人間界的輪回修行。   這是一個戰亂紛飛的時代,神州遼闊、地大物博,正是如此雄偉遼闊下的豐沃富饒之地,卻四處充斥著戰爭。   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便是所有人民歷歷在目的畫麵。   天下分有十三洲,北疆四洲,分別為青山洲、九真洲、雁門洲、荒原洲。南疆三洲,分別為褚安洲、南原洲、天渡洲。東疆三洲,分別為長平洲、即墨洲、瑯琊洲。西疆三洲,分別為平陵洲、廣陵洲、慶徽洲。十三洲被四個王朝分而治理,使得黎民苦累,紛爭不止。   褚安洲,神州疆域西南都城,與南原洲、天渡洲一起被南唐王朝統治近三百年,雖受地域所限民敝凋零、人口相對稀少,但疆域內有著世間詭異秘術宗門所助,期間十數次與其他三大王朝刀鋒所向,雖損失慘重,但仍通過朝臣一心;宗門秘術,竭力保持了疆域不失。   五毒門,褚安洲第一宗門。據傳萬餘年內,宗門內飛升仙界不下於三人,正所謂三千年之內飛升一人羽化成仙,不可謂不強也。此刻,五毒門隕星穀內,六人分列兩旁而座,中間一位身著五彩衣裳的妖冶男性眉頭緊鎖,沉聲問道:元楚師弟,各大疆域宗門勢力均已趕往褚安洲,尋找此次上界轉世真仙,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才好。說罷,抬頭凝目看往右側端坐長須白麵男子。   長須白麵男子正是五毒門中赫赫兇名的黎元楚,褚安洲內無人不曉之人,傳聞中修為已晉上三境,即使放眼神州天下,也是少數人的存在。   體內先天築基者方可修道,修為之道共分九境,為上三境;中三境;下三境,三境之上尤有天地無極境界,突破天地無極境界即為真仙境,可以打破天地約束,得道飛升上界。寒來暑往,天地之間十數萬年以來,修道之人不計其數,可能夠突破桎梏修到上三境者少之又少,飛升真仙上界者更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每數百年偶有羽化成仙之人踏入大道,為世人所敬仰。普通修道之人,初有小成進下三境者,壽命可達二百餘歲,下三境分別為辟穀境;凝神境;通脈境,下三境內每晉一境壽元可增五十餘年。突破至中三境修為壽數同比延長更久,中三境分別為龍門境;洞府境;道宮境。一旦領悟修為大道晉入上三境者,壽元綿長可達兩千餘年,上三境為築廬境;觀海境;羽化境。   破上三境可達天地無極境,即為陸地神仙,距離成為真仙飛升上界,僅一步之遙了。亦可三世轉生,踏入歸墟境,再入仙天之門,歸墟境因為三世轉生原因,修為強於天地無極境界,但稀少至極,畢竟散盡今世修為,轉生三世歷練,非大毅力者可為之。   而天地無極境的大修,涅槃重生,羽化成仙,世所罕有。   你相信轉世嗎?你又相信輪回嗎?你真的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個界麵嗎?那你又是否相信無數個天地間真的有神仙存在嗎?   你去問一問這片天地存在的無數人們,他們窮極一生也不敢相信這些是真的存在的,所以注定了修道隻能是極少數人的運罷了。   世間是真的有輪回的,這片天地也是真的有神仙降世的。相傳,上界真仙境內,真仙也不是萬壽無疆的,要經歷各種天劫;心魔;數千年甚至於萬年,便會出現真仙歷劫隕落,僥幸存活的神識重新投轉人間,這便是褚安洲此次事件的由來。   而這一切的秘聞,是數十萬年前,真仙界一位顯赫仙人轉世修煉八千年後,飛升仙界之際,在神識覺醒後透露出的一些仙界秘聞。   幅員遼闊的十三洲上,追求無上修為大體可歸納為七種修煉法門,即:   道家;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佛門;奉萬物眾生皆平等。   儒家;奉恭則不侮,寬則得眾,立國立人。   武道;奉知武道,行武道,行道有方武之大成。   法家;奉陣法;神符;道法自然。   鬼道;奉魑魅魍魎閻羅王,神州大地盡悲傷,大道黑暗何懼光明。   藥門;奉治病救人,施毒滅門,殺人無形。   黎元楚正是藥門內上三境的高手。一位精通各種毒術的上三境大修。   聽聞掌門師兄鐘疏問話,黎元楚微微皺眉道:師兄,此次上界真仙轉世降臨人間,恰好又出現在我們褚安洲內,算算已近八千餘年沒有真仙降世,此次各方勢力傾巢而出齊聚我們五毒門勢力範圍,我們隻能小心應對,尋找可乘之機,爭取尋到轉世真仙之嬰孩,加以培養方為可行之道。如若與各大勢力硬碰,恐怕要吃虧不小。   妖冶男子正是褚安洲第一大勢力五毒宗的掌教鐘疏。聽聞黎元楚的回答,鐘疏微微頷首,表示贊同。稍後沉聲道:此次佛道儒武法鬼六門高手傾巢而至,想必都是對轉世真仙誌在必得矣,隻是褚安洲疆域極大,又如何能夠在第一時間尋找到轉世之人呢?如若我們宗門可得此人,必能再次光大藥門之威,不必再屈居於修道七門之末尾,靠著眾多手段維係宗門之延續了。   其餘六人聞言,均低聲微微嘆息,感同身受。藥門,分藥師和毒師兩個極端。藥師煉藥與修行普救蒼生,毒師則靠施毒與煉製傀儡屠戮眾生。五毒門,顧名思義便是修道七門之黑暗所在。近些年,其它六門出現眾多驚才絕艷年輕一輩,隻有藥門毒師一支,隻有一位年輕之人可勉強進入地榜之內,而在鐘疏這一代之前,藥門還是蓬勃興旺,能人輩出的。   地榜;泛指天地間五百年歲內的十五位少年修道之人。   天榜;泛指天地間通天修為的各大修道之士,無數量限製,上三境者均在此列。   仙榜;每一位人間界飛升之大修士,突破天地無極境界之際依據修為而產生的榜單排名,傳言為天地元氣自然誕生的榜單,榜內排名完全依據飛升之際修為所排,與飛升時間先後無關。數以萬年來,仙榜第一人一直是劍九歌,一個傳奇,一個無人可以超越的傳奇。   相傳,劍九歌是東極青華大帝轉世。   隻是,無人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仙榜第一的傳奇一直是這片天地的談資,是無數修道之人的心中所向,是如今繁榮昌盛,歷久不衰道家的創建者。   一襲白衣勝如雪,一劍揮出開仙門。   傳說,是劍九歌一劍揮出打破了這片天地與真仙界的桎梏,使得後人能夠修道成仙,但這也許隻是美好的傳說,畢竟數萬年之久的今天,已經無人知曉當初的卓越風姿了吧。   道門,天地間第一修道門派,涵蓋甚廣,最為享譽神州的便是四大道門分支。   武當,神州第一道門聖地,落於武當山,山石主要為雲母片巖,由於大自然的侵蝕,奇峰怪立,穀澗縱橫。主峰天柱峰,拔地崛起,被譽為“一柱擎天”。周圍七十二峰如覆鐘峙鼎,離離攢立。其中,金童峰、玉女峰亭亭玉立,倩姿婀娜;香爐峰、臘燭峰雲霧繚繞,香煙彌漫;五老峰,老態龍鐘;展旗峰,奔走欲動形成一幅“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畫圖。此外還有三十六巖,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以及“天柱曉晴’、“金殿倒影”、“烏鴉接食”、“香麝躍澗”等奇觀,天地初開後,即有道人在武當山結茅為庵,潛心修道。隨後逐步成為天下道教活動的聖地並得到天下帝王的推崇,歷代皇帝極力推崇武當山真武神,奉為“社稷家神”。在元朝時期道教墾田數百頃,養眾萬人,有九宮八觀等,100多處廟宇及壇、亭、臺、橋,鼎盛至今,因此,武當山被稱為“皇室家廟”。武當山道教文物聲名遐邇。除古建築群外,歷代統治者及四方信士,曾製造數以萬計的金、銀、銅、鐵、錫、玉、珠、石、泥、絲、木等質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當山,使武當山各宮觀陳設富麗堂皇,被譽為“黃金白玉世界”,“五龍祠”建立以後,武當山一直是帝王將相、蕓蕓眾生祈福禳災的重要道場。   武當,位於東疆長平洲,隱隱成為東疆繁榮安定的守教宗門。武當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仙榜首位劍九歌的揮劍斬天創建武當,更是名震天下,震鑠古今。   太平,以天為至上神,認為黃神開天辟地,創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個太平世界裡,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致太平”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太平道創建背景: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內,宦官與外戚爾虞我詐,輪番亂政;地方上,豪強地主與割據流寇為非作歹,又逢連年災荒,以致出現“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間慘劇,正是在這種廣大民眾痛苦萬狀、已無生路的時勢下,天下出現太平道,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太平天下為目標,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為無為,莫不畢究。   太平,位於北疆青山洲,善陰陽五行,符籙咒語。相傳為當初太陽星君真仙轉世人間歷練所創立,後手持九節杖,立地飛升。   正一,又名天師,意為正以治邪,一以統萬。稱張道陵為祖天師或老祖天師。並統領閣皂山、龍虎山、茅山等三大符籙道派,以《道德經》,《天一經》亦為法典,以符籙齋醮、降神驅魔為主要宗教活動。初始張道陵著作道書24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建立正一道教基層組織。奉其道者,須納五鬥米,時稱“五鬥米道”。張道陵托言太上老君親降,授“三天正法”,命其為“天師”;同年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經”,命其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製成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區機構):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囑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於是張道陵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進而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從這時起,道教開始有了正規教團組織“正一盟威道”,後世也稱之為“天師道”,位於西疆廣陵洲。   黃老,黃老之道,也叫黃老道學,為黃帝之學和老子之學的合稱,是華夏道學之淵藪。黃老學派思想尚陽重剛,戰國之際,黃老道學極為流行,其既有豐富的理論性,又有強烈的現實感。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作為一種修道思想,一種廣為流傳的道家學說,這一派的代表們尊崇黃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為主並且采納了陰陽、儒家、法家等道派的觀點。黃老學派思想發展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修行,即修身養性、長生久視、修丹煉藥、經世,即政治思想、休養生息、無為而治、致用,講求實際運用與發明創造,以形而上本體的道作為依據,結合形而下的養生、方術、兵法、謀略,具有極強目的性、操作性。戰國時期興起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黃老學派的典籍為《皇帝書》,《經法》、《十六經》、《道原》4篇古佚書,是黃老學派的重要著作。黃老之學常用簡明的語言與形象的模型來闡述修道基本內容,位於南疆天渡洲,盛傳為老子轉世所創。   四大道門,各居於神洲一隅,信徒眾多與修道之人眾多,是為天下道門強盛的根源。   歷屆轉世真仙將於人間,多為道門所尋得,故天下修道法門雖多,但道門獨占天地元氣六成以上運勢,所謂天地歸元,道門六鬥,故今日天下皆稱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