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對免費發放食物的那些地方和人越來越有好感了,發現他們真的是一直在無私地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尤其是不會有攝影師抓拍記錄,也不會找領食物的人合影要求背臺詞之類的,總的來說特別的人性化,那種低調又潤物無聲的人文關懷。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文明之光。 接觸久了,小魏每周也會接受他們的邀請,一起去祈禱的地方做禮拜。他們對新來者也很包容,彼此之間尊重平等,還有發自內心地彼此之間互幫互助,跟用愛發電有點類似。雖然小魏不是什麼感性的人,也不會拒絕跟這些滿懷聖母之心的人友好相處,而且這對於一窮二白的小魏來說明顯是利大於弊的。 在一起禮拜的人群裡,小魏認識了很多當地人,尤其是跟一位主業是資產律師,副業是農場中介的人交流的最多。兩人彼此熟悉之後,小魏也說出來自己的訴求。在這裡名山大川是被保護起來的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之類的,不可以買賣不可以開墾養殖,專門作為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條件好的就是大型的農場,牧場和林場,擁有這些地方的人都屬於大資本家,但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給工人配上高度機械化智能化的生產工具,每年產出大量的糧食,肉類和木材等商品,品質好價格也便宜。這些豐富的食物不但在本地低價售賣,也通過卡車,遠洋巨輪等運輸給其它國家,此類種種原因累積起來,才形成了這樣一個沒有饑餓的地方。 至於小魏的條件能買得起的農場,一是在北部邊境地區,那裡有漫長的冬季以及獨特的高大針葉林,真正的原始鬆林人煙稀少,土地價格便宜,即便是土地上成材的鬆林也是你的,就是要砍伐運送出來才能換錢。二是在南部靠近沙漠的炎熱乾旱荒地,大麵積種植有點難,除非是天價投資的節水農業,但是能打到淡水井的土地也可以搞養殖。那些底下找不到水層或者隻有鹹水層的荒地農場是最便宜的。 對於小魏來說,看起來鬆林是最容易換錢的,林地也適合養雞。這地方的缺點也很明顯,漫長冬季厚厚的積雪下幾乎什麼也做不了,而且用空間轉運木材換錢也不太可行,伐木太累了,請人又太高調。 荒地最稀缺的水資源反而是小魏能夠解決的,而且小魏搞的是荒地養殖,相比那些十萬級百萬級存欄量的工業化養殖巨頭,那真是小孩子過家家了,不容易產生利益沖突。小魏準備每批養一萬隻雞,因為這裡糧食便宜,商品肉雞的售價也便宜,隻有提高養殖規模才可能賺到錢。 有了方向之後,小魏很快看上了一塊最便宜的荒漠農場。這地方全是鹽堿地,底下原來還有鹹水層但被作為工業鹽水采空了。也可以說這裡是廢礦區,還有塌陷風險,難怪這麼便宜。唯一的亮點是這塊地有一座比較高的砂巖石頭山,這種石頭在荒漠裡到處都是也就沒有多大開采價值,得以存留至今。 這農場雖然可以抵押貸款,但是那些交易稅費還是要另外掏錢的。小魏在肉雞屠宰場附近找了一個倉庫,把空間裡的大雞低價處理了。繳納稅費之後,小魏就成了負資產的農場主了,而且還不起債的時候,銀行就會把農場收回去拍賣了。 小魏了解到農場每年都可以申請農產品補貼,這是鼓勵農場主經營銷售的策略,但需要聘請專業會計做賬,並有人去農場實地驗證。小魏不想暴露,就不考慮這些補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