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跟當地的農場主交流了解到,這裡最受歡迎的土生土長的雞品種叫火雞,養五六個月就能長到毛重20斤以上,銷路也不錯。因為這裡的家庭聚餐都喜歡整個火雞烤著來吃,超市裡很多商品配料表含有的雞肉,一部分就是來源於養殖的火雞。當然也有更好的其他品種,但更適合工業化廠房養殖,小魏那裡的荒地真配不上。 這裡的農場主購買農用物資不但有補貼,還能免息分期,畢竟民以食為天,這裡對於糧食等農產品生產還是很鼓勵的。所以小魏搬去農場之前,先利用租的倉庫分期貸款訂購到了一批小火雞,豆粕麩皮碎玉米等食物,石灰粉木屑等墊料,二手的小型農用挖掘機、二手太陽能發電係統、二手自動喂水喂料係統等器械。這裡物價低但人工貴,所以很多小農場主都是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動手,市場上賣的農用器械也是簡單易用,簡單培訓一下就能上手。小魏也不用請人了,自己想辦法就能去農場開荒了。 所有的物資收進空間後,小魏先乘坐小飛機到農場附近的小機場,再自己開著老皮卡去農場。荒漠上的路都是高底盤的越野車壓出來的,一路坑坑窪窪,石頭還多。小魏隻能一路慢開,邊開車邊用空間的泥土石塊對土路填填補補,否則隻怕會刮壞底盤。 一路上多花費了點時間,開開停停終於到了農場的那座石頭山。這座石頭山遮陰的背麵可以建房子,曬太陽的一麵可以安裝太陽能板。這地方基本不下雨,隻要小魏平時用空間的水洗洗太陽能發電板上麵的灰塵,應該能夠滿足日常用電需求。 簡單洗簌再吃了點東西休息後,小魏取出挖掘機在石頭山遮陰的地方挖挖埋埋,填泥土填石塊,並且在澆透水之後,用履帶來來回回壓實整平,得到了一大塊平地。平地跟山腳有些兩米多的落差,這就是以後建造住所和育雛室的地方。住所還沒有建好之前,小魏隻能繼續住在車上。 規劃好住所和育雛室的位置之後,小魏先挖住所的地基,再用石塊和水泥砂漿硬化地基。在等待住所地基硬化的時候,同時挖掘育雛室的地基。 住所使用原木搭建,裁好尺寸的原木兩端挖槽交替堆疊成住所四周的墻體,原木與原木之間使用長釘加固。由於這裡基本沒有雨,房頂直接是木板封閉的平臺。 在原木墻體用油鋸開辟出空間安裝門窗,住所裡麵的地麵鋪上地板,墻體地麵和房頂所有的縫隙使用泡沫劑填充,刮平之後鋪上鋁箔隔熱墻紙和地毯。衛生間使用瀝青和樹脂做防水處理,裝上浴缸和馬桶,馬桶和地漏接通住所外麵一體成型的玻璃鋼化糞池。化糞池埋在地下,溢流管道通向山腳下的小水塘。小水塘已經鋪了一層淤泥做防滲處理,養上水葫蘆和羅非魚做水質凈化。 在石頭山頂上固定二手的不銹鋼巨型水箱,接通住所的用水。水箱四周刷上黑色的瀝青,就是不花錢的太陽能熱水器。隻要小魏時常往巨型水箱裡加水,就能源源不斷地用上自來水了。 在石頭山的另一側鋪設固定二手的太陽能發電板,將線路接通住所旁邊的太陽能儲電調節係統,該係統安置在廢棄的集裝箱中,防曬的同時也預防鋰電池起火造成其他損失。接通集裝箱和住所之間的線路,裝上二手的空調和電廚具,小魏就搬進來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