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慢走。”小魏又送別了一家拉木頭來換活魚和雞仔的山民。 小魏來到這個世界有一段時間了,在深山裡找了一處天然湖泊定居了下來。圍繞湖泊附近也生活著不少的人,被統稱為山民。因為他們靠山吃山,山裡不好種地,就以打獵捕魚采集天然香料為主要生活來源。山民還篤信這些天然香料具有治病的神力,這也是落後的無奈,猶如溺水了把稻草當作救命繩。 他們的香料獵物漁獲除了自己吃之外,經過曬乾熏乾帶出山外找農戶換糧食、布匹和鹽鐵等等。偶爾也有一些“卷”的小貨郎進來找山民以貨換貨,賺取較高的利潤。 小魏不缺漁獲,就缺柴火這種原始時代的能源物資。雖然柴火漫山遍野,但是砍柴太累了,還是抽水捕魚輕鬆一些,所以小魏做起來了漁獲收購木柴的買賣。 山民打獵捕魚都要看運氣,而砍柴隻需要力氣,所以為了生計也願意跟小魏做買賣。換來的魚製作成魚乾,雞仔除了自己養幾隻下蛋,大部分雞仔也可以拿去山外換物資。 這些柴火就被小魏用來養雞和養魚,煮食物喂雞以及燒炕給出殼的雞崽保暖,夜晚燒篝火誘蟲喂魚。這湖泊在旱季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就會進入枯水期,寬闊的水麵破碎成坑坑窪窪的小水塘。這時候就是小魏用空間把大魚小魚一網打盡的好時機,大魚就用來換柴火以及燒了煮食物喂雞。 這湖泊在雨季由於山洪暴漲,小魏就會把空間裡的各種小魚投放進去,也在湖泊養水葫蘆。山洪會給湖泊帶來落葉腐化形成的天然肥料,湖泊裡水藻長起來了,魚也就有食物了。這些投放的小魚除了本地魚種,還有小魏空間裡生命繁殖頑強的淡水魚種。 由於小魏養的是種雞,不願意漫山遍野地撿蛋,就把它們圈養起來。每天24小時供應煮熟的水葫蘆和大魚,讓雞群專心下種蛋。雞圈裡每天吃剩的食物殘渣,以及帶有雞糞的落葉和草木灰墊料,就被小魏轉移到茅坑裡堆肥。茅坑裡的農家肥會被小魏潑灑在湖泊裡肥水養魚養水葫蘆,形成了循環。這個生態循環的能量來源,除了每天的太陽光照,就是小魏用大魚和雞仔換來的木柴了。 …… 夜晚小魏的房車以及雞圈亮起了太能能LED燈,遠處的山民家裡透出火把或者油燈的微弱光芒。這時候小魏劃船到湖泊中間凸起的大石頭上點起篝火,如果木柴多了就讓篝火燒得長久一些,一方麵是為黑夜帶來光芒,另一方麵也為養魚盡心盡力了。這些燃盡的草木灰也會在第二天被收集起來,作為雞圈的墊料。 太陽能發電充足的時候,小魏也會用大幕布看露天電影。一開始隻有自己欣賞,時間久了也吸引附近的山民圍觀。雖然語言不通,山民根據電影的畫麵和音效連蒙帶猜也樂在其中,尤其是男男女女之間沖擊眼球的鏡頭,刷新了山民們的三觀。當放映結束,年輕的山民還在逗留的時候,小魏就忽悠他們說柴火用完了,他們就知趣地離開了。在他們樸素的眼中,夜晚能發光發亮的肯定是燒柴火的,為了夜晚難得的娛樂,他們白天也就更賣力地為小魏收集柴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