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1 / 1)

浮休之間 作家wESHm3 2119 字 2024-03-17

小舅帶一路人東去草帽山,有重大發現。   驅車前往,見一老人。收拾自家田地的老者。老人身穿厚實的棉襖,手持鐮刀,麵容清瘦。於是上前遞支煙,問:“那天是什麼情況”   答:“23號下午,見一人來回轉圈”   “再細說一下”   “那人盤旋了不到10分鐘,順著野地向西去了”   “有什麼特征”   “火車頭帽子,衣服灰色的”   真是太像了。人還在就好。   小舅分析東去西去都有可能,西邊已經找遍了,目標直奔東麵。   東麵不遠,通明揚采石場。   明揚采石,本地有名的公司。整治采石亂采亂挖期間,除明揚采石及另一家石場外,全部關閉。石頭價格飛漲,論斤賣,著實好生意。   看有傳言,凡有禁止的,即有利益,隻是不分潤給你。   凡鼓勵的,是需要你填坑的,當真了,真是進坑了。   看前麵明晃晃的大路,探頭十幾個。兩邊的高山,看不見路眼。如果人行走在山上是困難的。   臨時合計了下,2隊人尋找。一路向東,一路在明揚查監控。   前後兩三個小時,眼睛都花了,可是,一個影子沒見著。   能夠看見的是好多大車,前四後八,滿載石頭的車不停來往。   匯合時,小舅一路人又發現一個線索。掃地阿姨24號早上發現有個頭戴火車頭帽子的人出沒。她說,有人哈著氣,雙手向上捂臉,之後走了。   太像了。動作非見著的人不會這樣說。   老的火車頭帽子是二舅的標配。雷鋒帽。   老年人經常戴,時髦了好多年。現在沒人戴了。不清楚為什麼。   反正我是戴的,比吹空調暖和的多,而且速度快。實事求是就好,冷,帽子多好啊。   後來經常看歷史記錄片,發現教員經常戴帽子。仔細想想,還是號召力強大。   野史說,359旅開荒紡紗,織出的帖子鬆鬆垮垮,大家不願戴。教員親自戴並走了一圈,大家哄然開笑。事後蔚然成風。   所以,鞋裡硌腳要倒出來,活人能讓尿憋死麼?   隨筆寫,隨性而為。不拘束,不守規矩,遵守規則。   隨著事態的進展,好消息是人還在。壞消息是不知在哪。   判斷:二舅是個有智慧的人。   結論:那吃喝拉灑睡覺應有著落。   於是,緊張的氣氛為之一鬆,分乘車到小舅家吃午飯。   沒有大魚大肉,簡單的大鍋菜。粉絲白菜加豬肉,橋頭買的饅頭。鐵鍋灶時柴禾慢慢燃燒,鍋裡微微沸騰,冒幾個泡,蒸汽冒出來,遠遠的聞到香味。   已經好久沒這樣的感受了,農村,一個大家庭,好多親戚朋友,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聚在一起。隨便拿隻碗,盛菜加個饅頭,有板凳的坐下,沒凳子的坐磚上,臺階上也可以坐。院裡放一大桶純凈水,噎著放點水喝。   我端碗在院西邊找個小板凳坐下,開吃。   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水汽,心思又多了起來。分析這幾天的得失與策略,覺得大方向未錯,二舅應當大致範圍在內華以東,井山相山以南,淮海水泥廠以西,運河以北。而尋找的具體措施上不力,忽略了不可能的地方。   其中在草帽山尋訪時的那位老人,提供的翔實情況如果能夠早些知曉,那麼,尋找方向更確定。也就是說,此事,未為更多的人知曉。除本村人以外,外村人知曉此事的不多。   還有,一些最初劃定範圍外的地方應當派人大略尋找。即使找不到,也為更多的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