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回家路上(1 / 1)

河畔老翁 河畔行者 3086 字 2024-03-17

第二章,回家路上   一個社區的早晨,總是有這樣,那樣事情出現。   河畔老翁不是不敢快行,而是多年養成不緊不慢前行。   走回社區東門,幾乎幾步邁進小溪河靠近河岸的廣場。廣場旁有一家超市,精明的李經理,是一位很響快的中年婦女,領著幾位社區人在經營這家超市。   她站在超市門前,正看眼前靠近河岸空地,有幾位五旬,六旬左右老頭子玩籃球。   這幾人已從超市買了些菜,都放在籃球框架下一處空地,繼續揮汗玩,全然不顧河畔老翁走在附近!   站在超市門前的李經理一眼看見河畔老翁有奔超市走來的意思,滿臉推笑,脫口而出,銀鈴般聲音出現:“河畔大叔又遛彎呢,不捎點菜回家嗎?”   “是想買些菜回家,你嬸子打電話,讓買白蘿卜,土豆,切麵。我孫童醒了,我須回家去做飯。”河畔老翁說。   李經理急忙說:“好啦,您清!”說著手一擺。   河畔老翁跟隨李經理走進超市。   李經理急忙對一位年歲大些的婦女說:“張姐,河畔大叔要買菜,接應一下,幫忙選選菜。”   河畔老翁走在土豆貨位,選土豆。姓張的售貨員,幫忙遞塑料代。選好土豆,又選白蘿卜。   河畔老翁手拿根有些裂紋的白蘿卜說:“這根很光滑,也白凈,就是裂開個紋“。   姓張的售貨員,立刻拿起那根白蘿卜,大聲對李經理說:李經理,河畔大叔拿了這根裂一下紋的!”   李經理一聽便知道張大姐心意!   “張姐,你看著定價吧!對了,讓河畔大叔訂,看著給倆錢,就行啊!您說呢!”   還沒?姓張的售貨員說話,河畔老翁急忙說:“不行啊!我就是在把它拿出來,先放在一邊,在選。你們這樣說,還真得買這根白蘿卜啦,需要多少錢吧!”   李經理走過來,抻一張塑料袋,把那根白蘿卜裝好,對河畔老翁說:“大叔,您拿去吃吧!這跟咱家長得差不多。“   河畔老翁擺手不要,說:“孩子,你這是做買賣呀!我給你倆塊錢吧!”河畔老翁執意要給錢。   最後,李經理感覺到,這已不是收一兩塊錢問題了,便收了一元錢。   河畔老翁拎著土豆,白蘿卜,向自己住的住宅樓走去!   走到一處上坡的臺階,河畔老翁發現坡兩旁鐵棧欄,有鬆針出棧欄縫隙。想到春天,一枝紅杏出墻來。眼前是鬆樹,鬆枝鬆針舉起鬆果伸到鐵棧欄臺階上空,臺階成了鬆針綠廊。初春的景象真美!   河畔老翁心中想著,這還真是個好素材,先拍幾幅圖片,再製做個美篇發到網上。   河畔老翁走過臺階,繼續前行,在一個拐彎抹角處,發現一捰土杏,細觀察,那些枝櫛,枝條己不是墨色,而是醬紅顏色,枝條上拱出一串串芽孢。雨水時節,春天的土杏樹,閃動著多彩光澤。   這是,河畔老翁每年定的春季觀察的樹種,樹點。每天對製定的現察點,都要進行觀察,一直到杏花綻放,致榭枝櫛下,幼果出現,綠色果實須杏樹葉片相助,光合,相助生成其春發秋實。植被也是相互間協和,相互間相襯,打造美麗的社區生態環境。   家庭也是這樣,河畔老翁與老伴一齊從鄉下走進這座城市,給在這裡工作的兒子,兒媳婦看孩子,已經三年啦!河畔老翁視孫童掌上明珠,每天要帶孫童到附近去轉。   在河畔老翁眼裡,轉也要轉出個內容,便拿起幾年來沒經常玩的寫點詩文的習慣。   現在孫童快三周歲了,也好哄些,可以拿起筆寫點內容了,早晨抽出些時間遛彎,並寫些經常寫的健步詩文。今年以來,在這個社區哄孫童,推著童車,過來過去,也都混熟了一些人或事,感覺,就寫周邊人或事。對社區的外街景,社區景,需要觀察的,編定出號碼,隨時過來過去觀察。還有的景點,寫出連載記事。對那些熟悉些的,都有圖片或劄記!有的寫成詩,或散文詩,散文製作美篇發出去上網,或與網友交流。早晨的小溪河行,超市行情況,都列入社區,及社區外,所見所聞整理,以前列為劄記,現在列為小說內容,注冊能用的帳號用起來。晚年相伴小說網,一步一節運行。   吃完早飯,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河畔老翁與老伴一起推著孫童,出西門,向前行!社區外,幾盡郊區,一座座樓拔地而起,高入雲端。建築鐵塔,鐵臂伸長,移動著,吊出美麗的演海城!   走出西門後,河畔老翁與老伴的行動目標,向社區外南街走去。   這裡陽光充足,街麵靠近郊區安靜,也空氣新鮮,有益於孫童的身心健康。   手機連著響了幾聲。河畔老翁知道是網友來的信息。在網上與網友互動,是河畔老翁養成的習慣。他打開手機一察看。   有的網友信息己來了一段時間了。當時推孫童精力聚中,沒顧得上看。   現在要說明路上情況,主要是遇見的生態情況。   在現實,要帶好孫童是主要的,讓兒女們放心工作,這也是為社會做出了應有貢獻,給生命路上填上更重要的一筆。   如今的生活,往往是在緊張時間中運行。雨水節初到這座城市,社區高樓建築開工,各門店營業己經很活躍,人們各種事業都在新的一年歡快地開始。上午推孫童走到秦皇半島幾個社區的南街中,轉了一大圈兒。   孫童的童車推到路麵,看見爬滿了爬墻虎,也看到許多枝條乾枯,卻在鐵棧欄上爬滿,彎曲著的枝桿,有不少紅珠珠掛在枝條,凋零枯葉還掛在枝條上,裝點社區外圍,彰顯社區生態景很美。   回了幾個貼,繼續觀察網,特別是小說網信息!   午後,小孫童睡覺了,河畔老翁開始了每天的學習,同時想著整理創作的詩文或網說,以及整理的有關章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