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劍夫子 【題記】神遊故鄉,擁抱飛雪中的五雷山……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新舊交替時刻,盡管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時光老人還是按照千百年來的慣例,依約履職。 “立春”是個急性子,全程高速,趕到除夕之前;除夕的鞭炮,還在耳畔回響,一轉身就碰上春節;寒冬攜手春日,“雨水”化身“凍雨”,元宵節又翩然而至。 東洋沖裡,年前的積雪還未融盡,第二場大雪又不期而至。家鄉親友,不斷傳來“雪訊”,更有卓丹老師分享小視頻,屏幕上白雪紛飛。一時間,“雪思”湧動,神遊故鄉,特邀朋友們共赴五雷仙山。讓我們把鏡頭轉回家鄉,轉向張家界,於是,五雷雪景立馬闖進了我的眼簾——玉樹瓊枝,分外妖嬈。 大雪中的五雷山,又會是一副什麼模樣呢?隻見漫天皆白,“大雪”中的五雷山,頓時就成了北國風光。 跟隨卓丹老師的分享,伴同攝影師的鏡頭,拾級而上。“山舞銀蛇,原始蠟象。”山脊騰挪綿延,恰如一條飛舞的銀蛇。大大小小的廟觀,順著山脊,一字兒往上排列,紅墻白頂,煞是好看。山脊的兩邊,無限延伸,一片粉妝玉砌的童話世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春日飛花,飛的是雪花。春雪中的五雷山,別有一番滋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感嘆,確實如此,這樣的天氣,哪怕最美的風景,我也沒有膽量涉足,朋友,你敢嗎?竟然就有冒雪登山的騎行者,高揚勇敢的旗幟,“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退休後的孫書記,風采依然,堅持騎行,彰顯著勇士的風采——感謝孫躍洪書記的分享。 感謝航拍師(無人機),為我們送來美麗的畫麵,如果寧老師(雪初君)在場,肯定會詩興大發,揮毫填詞的。如夫子我,雖然“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能夠大飽眼福,也是一種享受啊! 無需多說,五雷山,當然是一座美麗的山。它也是一座古老的山,若問年紀到底有多大?爺爺的爺爺也講不清,據說,大海才是它的故鄉——億萬年前,它從海底崛起,那起伏的山巒,就是太古的浪花。如果它再峻峭一點,就是“天門山”,或者乾脆柔和一些,那就是桂林風景;其實長成這模樣也很好,因為它誰也不是,它就是它自己呀——獨一無二的“五雷山”。 五雷(仙)山,更是一座無比神奇的山。許多年齡稍大朋友,都是在武打藝術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一定記得金庸的《倚天屠龍記》,書中主角張無忌,其師傅張三豐就與五雷山頗有一段淵源。 五雷山地處張家界的東大門,北望石門夾山寺,東鄰武陵桃花源,史稱南武當,屬道教聖地,因為武林奇人張三豐曾在此山隱居傳道,而頗有盛名。每到中秋節前後,八方香客雲集,更是熱鬧非凡。 據史書記載,皇帝多次召見,張三豐都避而不見,遂到各地的名山大川雲遊傳道。 來到慈利五雷山、雲朝山、七姑山後,遊覽傳道而忘歸,有詩歌《慈陽漫題》傳世。明代貢士於應明的《雲南洞府》,有“每憶張仙臥五雷,奇峰古洞自天開”的記載。清朝《慈利縣誌》載,“明張三豐常僵臥石上,樵者厭其邋遢,不與近。” 此後,五雷山/雲朝山,皆奉張三豐為祖師,山不在高,因人而名。歷朝歷代,名聲遠揚,竟然與湖北的“武當山”齊名,譽為“南武當”…… 把鏡頭轉回現實:五雷聳峙,白雪皚皚,我的語言就更顯得蒼白無力,還是請大家再次回看,欣賞那美麗的畫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