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接聽盧煥宇電話,已經是傍晚時分。“老潘,有時間嗎,來我這,再碰碰方案”,“可以啊,稍等片刻”,很快,老潘敲響了盧煥宇的房門。盧煥宇開門見山,“麻煩你跑一趟,是想把標段劃分方案,再斟酌一下”。“哦”老潘在盧煥宇對麵坐下,“說說,你有什麼新的想法”。盧煥宇不想透露太多,故意引領老潘的思路,“你說句實話,這方案,還有多少優化的空間?”老潘狡黠一笑,“那看你想要什麼了!”盧煥宇聽出老潘話裡有話,“重點不是我想要什麼,是你認為這方案有沒有漏洞!”,老潘若有所思,“你是不是遇到什麼糾結了?”,不等盧煥宇搭話,老潘繼續說,“你們公司有你們的特點,各種層麵的關係需要平衡,其實這方案本身並不復雜,但方案之外牽連的東西太多了!依我看,你別無選擇,隻有把方案從技術角度考慮到極致,才能在任何變動麵前有站腳之地!”,盧煥宇眼前一亮,“那就把技術再做實!不如這樣,明天咱倆再跑趟現場,如何?”,“好啊,我願意奉陪!”,老潘趕緊表態。 次日一早,盧煥宇和老潘已經來到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九點整,準時登上飛往南寧的T5909次航班,開啟了新一輪的現場踏勘。 北侖河,發源於著名的十萬大山,緊鄰國門,河口處支汊眾多,一側就是大海。橋梁的設計位置正在此處,水文地質條件尤其復雜。前期經過鉆探取樣,淤泥質土與巖石層皆有分布,且毫無規律可循。橋梁跨度又大,基礎形式要特別穩妥。目前的地基方案是先造人工島,再從島上起橋梁基礎。盧煥宇讓老潘的團隊全部就位,再次核實人工島的設計位置,經過衛星定位的輔助核實,人工島設計位置與橋梁布置完全吻合。 傍晚時分,盧煥宇一行人回到酒店。由於還有後續工作,老潘安排大家在酒店的餐廳用了簡單的工作餐,稍事修整後。盧煥宇召集老潘團隊所有技術人員,組織召開第一輪會議。根據所有實測數據,將主要設計點位與地質勘察報告進行逐一核對。由於地質情況復雜,橋梁的地基形式實施時極大可能據實際調整,當前階段隻能按最不利情況初步估計。老潘的團隊組成有工程測量、水文地質、地基與基礎、橋梁設計、工程管理等方麵的專家,承接過國家級的橋梁谘詢工作。但是,遇到條件如此復雜的橋梁工程,大多數人還都是頭一遭,所以每個細節都論述得具體而深入。為了讓結論更加無可挑剔,盧煥宇將所有技術人員人員分成兩組,一組提問,一組給出合理回答,直到提問者信服且所有疑問全部解決為止。對每一個設計上的議題都是如此,可以說,盧煥宇此番為標段劃分所做的工作,已遠超標段規劃的範疇,甚至已經延伸到技術設計、施工組織的深度,差不多把橋梁所涉及的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一直到晚上十點,48個橋梁主節點已論證通過了15個,大家由開始的精神抖擻逐漸哈欠連天,盧煥宇縱使再心急也得考慮大家的感受,任何時候,一個不近人情的上級都是讓人不願接受的。於是跟老潘一商議,宣布今天到此為止,大家早點休息,明日繼續。 盧煥宇並不是工作狂,連日的長途奔襲、大腦的高速運轉讓他也疲憊不堪,若不是確定方案太過緊迫,盧煥宇也不願如此嚴苛地對待合作夥伴。盧煥宇回到自己的房間,先是痛痛快快洗了個熱水澡。熱水洗去了征塵,也洗清了盧煥宇的思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頭腦中閃現,他再度打開筆記本,把今天的成果又快速過了一遍。果然,新的思路技術上是可行的,對後續項目實施多有益處,對規避風險也有貢獻,唯獨與業內慣例有些偏離。想到這,他打定主意,明天第二輪會議上提出來,叫大家頭腦風暴一下。 就在盧煥宇渾然忘我,沉浸在思索之中時,收到新郵件的提醒音把他拉回現實。盧煥宇隨手打開郵箱,心裡頓時一沉,又是一條似曾相識的匿名郵件,盧煥宇強壓怒火,倒要看看對方到底是何方神聖,又有什麼樣的目的!隨即點開郵件,還是熟悉的語氣。“盧先生,很遺憾沒得到你的聯絡,大概您是太忙了。我們確實需要您的良好配合,相信您眼前正麵對困局,這個困局隻有我們能幫助您!相信你是聰明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如果你不想讓更多照片公布於眾的話,請添加我們的微信θ83401821,急盼!”盧煥宇讀吧,隱隱似有端倪,對方竟然對自己一清二楚,目前的“困局”指的是什麼?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如果是工作上的,發信之人說不定就在身邊,他一定想逼自己做出有利於對方的舉動,會是什麼呢?會是眼前的方案嗎?如果是生活上的,盧煥宇倒是很好奇,此人躲在暗處窺探自己生活,他到底想得到什麼好處?兩封郵件中對方都自稱“我們”,不難推斷對方很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如此說來,方向逐漸明確,生活上的“困局”應該可以排除了,自己即便有仇家,也不會組團而來!對方一定來自工作中,而且是奔著自己目前糾結的問題而來!而對方放言“把照片發到公司”也正好佐證了這一點!眼前閃過一張張熟悉的臉,盧煥宇無從判斷,也沒必要無端猜疑。推測至此,盧煥宇並不覺得很棘手,他當然不想真跟對方聯係,天然的倔強讓他更加堅信自己的道路,把技術論證做到極致! 次日上午,第二輪會議正常進行。剩餘的33個橋梁主節點,逐一進行了核對和深化論證。有了第一輪的討論經驗,本輪頭腦風暴進行得很順利,所有技術上的問題都得到了推敲,並且對技術、經濟、工期等方麵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了預估。會議下半程,盧煥宇拋出昨晚的構想,能否將地基與上部結構組團考慮,結合預估的地基方案、工程量、難易程度、風險程度,按平均的原則劃分標段?想聽聽大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