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途遇拆遷(1 / 1)

剛在八佰伴吃好中飯的我看到手機顯示的號碼是座機。我心裡一個咯噔,心想不會讓我去加班吧。   “你好,請問是王生同誌麼?”   “我是,請問有什麼事麼?”   “你好,我是區拆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請問你家什麼時候有人,我們工作人員需要來你家裡家訪一下。”電話裡的聲音顯得很客氣。   “我今晚要加班,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下班,您還是打電話給我父母親吧。”我搪塞道。   “好的,謝謝。後麵我們可能會經常來電話,請保持電話暢通。”電話那頭掛斷了電話。   拆遷辦,我對這個名詞並不陌生,但是那年跟我同齡的人,有些人並不知道拆遷辦是乾什麼的。而我深知拆遷是因城市改造、整頓市容和環境保護等需要,由建設單位或個人對現存建設用地上的房屋進行拆除,對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進行遷移安置並視情況給予一定補償的活動。而拆遷辦的存在就是成為拆方與拆遷戶們溝通的橋梁。以往有很多地方化田為地,從而成就了一大批拆遷戶,而這些拆遷戶又有了新的名稱叫“暴發戶”,就是因為拆遷的房屋補償和大額貨幣補償讓他們成為了許多人羨慕和嫉妒的暴發戶,這也是眾多人群體口中致富之路中的一條。   等我回到家看到父母親臉上滿臉的笑容,心裡頓時就明白拆遷辦一定剛剛來過了。看著平時一臉嚴肅的父親今天也露出難得笑容,我相信他們和我的父母親“洽談合作”一定非常順利。   此時母親詢問我最近經濟狀況是否寬裕,我知道母親又要給我轉賬了。母親清楚我在醫院每個月的薪水並不是很多,為了讓我過得寬裕,母親每個月定時會給我賬戶上轉賬,有些時候那些大額轉賬讓銀行櫃臺的工作人員都誤以為我是做生意的。每次我收到母親轉賬後的短信提示後,我都回跑到銀行將收到的再轉給母親。因為對於我來說已經工作的人不應該再去收父母親給的額外“福利”,況且那些錢也不是通過自己努力去掙來的。一旦養成收利習慣,人的惰性也會慢慢變大,而不勞而獲的心態也會越變越大。   在我經歷家中拆遷的這幾年裡,看到身邊許多拆遷後的家庭都有幾率伴隨著特定事件的發生。那些家庭在收到拆遷正式通知後,家中年輕人的惰性與暴發戶心態在一夜之前膨脹了數倍,甚至更多。他們中大部分人已經開始盤算有了貨幣補償後要為自己置換些上好的著裝、包包、首飾、車輛……甚至有些人會決定放下手頭上的現有工作,去出入各種娛樂場所帶著狐朋狗友大肆消費間接接觸那些不良的嗜好。   事實證明,有一部分拆遷戶因自己的膨脹、狐朋狗友的“內外夾擊”以及自控能力弱化,讓自己在短時間回到了最初狀態,並且身上除了債務還染上了不應該有的疾病。也有些拆遷後的家庭同住人群想著如何鼓動家中的戶主向下均分這些貨幣補償。   我家隔壁一棟樓裡有個姓陳的中年人,都四十多歲了還是個光棍。那些從來不他家看望他一眼的親戚,在得知他家正式拆遷後,三天兩頭都提著各式各樣的禮品來看望他。這個親戚幫他說媒,那個親戚幫他準備一日三餐。要說天天熱鬧的就屬他家了,深夜都能聽到他們的談笑風生。有時候遇到他家親戚時,經常能聽到他的那些親戚贊揚他的“文治武功”,這讓我感覺特別有意思。聯想到《增廣賢文》中的那句“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而這句話與他身處的當下環境卻是如此的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