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天到來了,2013年的夏天格外熱,熱到隻想在辦公室裡待著。 “奧迪、奔馳、寶馬、保時捷……”我自己看著手機瀏覽器裡各種汽車品牌和車型介紹。是的,在經過幾年的時間,我在東城市幾家銀行的儲蓄戶頭裡有了些同齡人比不上的存款。慢慢的我也成為東城市中小銀行裡經常光顧的客戶,那些理財經理們經常會在節日送上問候或是推薦一些好的理財產品。有時候他們為了維護客戶關係,逢年過節除了送上一些小禮品外,也會邀請我這樣的客戶聚餐或是參加市場投資風險課堂。 “小王,要買車啦?” “是的,師父。但是不知道什麼車比較好,您能給我推薦下麼?” 此時的我正幻想著開著車飛馳在馬路上,我對著師父的臉,滿臉憧憬的看著他。 師父扶了扶眼鏡看著手裡的報紙:“小王,有女朋友了麼?” 這一問把我問懵了,在醫院這幾年接觸了不少女孩,可能談到感情的幾乎是沒有。 “現在房子的價格在下浮,你婚房買了麼?先置產,後至行。”師父一臉慈祥的看著我。 師父的話,讓我一下子凝神靜氣認真思考起來。在醫院ICU科室裡一個叫羅善臣的男孩,他去年年初來的醫院。聽科室的姐姐介紹,說他住在東城市人民醫院附近出租房,休息的時候在東城市郊區到處看房,今年他在郊區置產付了房子的首付。 雖然這個時候我們的工資加獎金能讓我每個月過得無憂無慮,但是很多人任然處於月光或是儲蓄負值狀態。在那個數字貸款還不流行的年代,信用卡額度刷光的人數不勝數。每個月剛發到手的工資和獎金,那些到手沒捂熱的數字就變成了還信用卡的工具。 通過科室裡的姐姐,我找到了身處ICU任職的羅善臣。就從這一刻開始,為我跟他到現在成為摯友奠定了基礎。我向他了解了目前東城市各區域的樓市行情,包括新的樓盤、二手房的價格和買賣模式,也在他身上學到了如何在房屋交易中避開不必要的風險和危機。 一個夏天我都在東城市各大樓盤裡轉悠著,依照自己的銀行儲蓄量和房屋貸款額度來衡量自己適合的房屋。那個時候,6層樓帶一部電梯被稱為花園洋房,15層左右樓叫小高層,20層樓左右的叫高層。 剛開始自己對於房型的認知還不是很了解,隨著越看越多,越看越清,心裡就有了大概的方向。門對門、油煙排氣口內置、廁所排濕排氣內置、大雨後墻麵潮濕……成了高層樓戶型裡的普遍現象。這些高層樓特別受部分購房者的喜愛,那種居高臨下和一覽眾山小的特有風格讓人喜不自禁。雖然那些房子還處於建造中,但是隻要購房者簽了合同、付了首付,他們也非常樂意在每年支付一筆金額不小的房屋物業費。這樣的默認狀態也致使在後麵幾年裡各地樓盤出現了因樓盤方延期交房導致部分購房者暫時拿不到新房的情況,可他們任然要支付那一筆讓自己心裡並不怎麼舒服的物業費。 在國慶後,我縮小了購房目標範圍,決定隻買6層樓以下帶電梯的房子。直到現在我都非常慶幸自己當初的決策是對的,雖然這棟樓隻有六層,但是隻有三層是住戶並且還帶一部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