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腦袋進水的決定(1 / 1)

2017年9月,我們帶著13個箱子來到東京生活。之前隻來旅行了兩次,認識我們的人,都覺得我們腦子進水,做了來日本工作生活的決定。離開中國的時候,老公事業到了頂峰,在上海一家知名企業做高管,都知打拚不易,換個國家,換個社會要一切從頭來過,我們還是來了。   剛下飛機,我們一家三口跟13個箱子合影留念,提前預訂了出租車,從機場直接到家。我老公提前幾個月來的,已經租好了房子,我們放下行李就先到樓下吃飯。第一頓晚飯鮮魚料理,很美味,疫情期間那家店黃了。   我的東京生活開始了。   剛來的時候語言不通,我在國內隻學了50音圖,會說幾句話,滿眼隻能看到漢字,走馬路上聽到中國話都是親切。坐個電車,總是坐錯,不是方向搞錯,就是快慢車分不清,要麼分車換線就剩下我一個人在車廂傻坐著。遙想在中國的時候,都是隨手打車,自己開車,提前叫車,對比起來就是落魄到了穀底。唯一感到舒服的事情就是去衛生間,隻有帶孩子去廁所的那一刻,心裡的落寞能化解,然後給自己灌水的腦袋打點氣,日子還有點甜。   在國內已經想好解決日語不會,也能活下去的尷尬問題,我們選了東京相對更國際化港區生活。在這裡,外國人占比高,可以用英語解決很多問題。雖然在中國學了10年英語,那書本和生活也是天壤之別。日本本土沒有海外留學經驗的人,講的英語比印度人講得還難懂,那發音不是我吐槽,是他們自己也吐槽。靠蹩腳的英語總算可以跟人交流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港區算是東京最富有的區域,天上掉塊磚砸下來就能砸中個社長。富人區域,人的素質相對高一些,對外國人倒是很友好。港區的物價偏高,但是基礎設施很好。家方圓3公裡之內就4個大型圖書館,雖然沒去幾次,覺得文化氛圍很好。港區自己有各種博物館,免費對孩子們開放。有講港區歷史的鄉土博物館,有港區科技館,館長是個盲人,經常搞天文講座,美國NASA的科學家都能請到。這個區今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中學生修學旅行去新加坡,區政府掏錢補貼每人68萬日元。都是納稅人的錢,2024年開始,隻能盼望孩子早點成為中學生。   在日本社交變得沒那麼必要,因為我們就是來工作生活,沒有了中國根深蒂固的社會關係,沒有家族累計的交情,跟政府打交道,我們是大爺,去辦任何事情都有人給你當人工說明書,你會不會說話都不要緊,配備了各種服務人員,會手語的也有,港區在不同的時間段中,英,韓三語對應,你會有當上帝的感覺。越發達的地區,人隻以價值論。你想要高質量的社交,就讓自己有價值,無論是輸出信息,還是提供觀點,還是傳話筒,垃圾桶,就看你自己選擇了。在日本有些中國人要比國內還卷,他們為了融入日本上層社會,在雞娃上那要比國內的家長還要狠。如果你想過點平靜日子,少點煩惱,就遠離華人圈。   東京的房子,租房對外國人是不友好的。我老公拿高級人才簽證來的,租房隻要是外國人,就要受到嚴格審查。租第一套房子,準備了半年的房租做押金。終於等到第3年拿到永駐,就跟銀行申請了貸款零首付買了房。東京的房價比大上海要便宜得多,重要是可以零首付。貸款利率因為公司不是本土企業,利率隻有0.8%,孩子同學家拿的是0.4%。35年貸款,也沒還幾個利息。日本房子情況太多做房產中介的都會有寫,我就不囉嗦了。   教育,日本整個國家都重視。日本卷的家庭是絕對的精英教育,放養的也很多,日本有放學後看孩子的公共場所,父母雙方工作都可以申請。在港區那群媽媽眼裡,一等的還是國際學校,二等私立學校,末等公立學校,從家庭經濟能力劃分。從孩子個人能力劃分,一等國立學校,二等優質私立,三等優質公立。如果在中國社會,你會迷茫。日本社會一切用現實告訴你,你屬於哪裡的。最近日本政府對學費補貼越來越高,但是有收入限製,那個收入限製很惡心,例如910萬這個檔位,收入多一點,很多補貼就得不到,其實還不如900萬。   東京的社會安全還好,孩子從上小學以後,上學去興趣班都可以一人去,不需要家長接送。我是個懶人,不用為他安全擔憂,省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是最滿足的。在東京,你想學什麼,準備好錢就行,各種培訓機構,各種認證,連折紙都能給你發個證書。   日本社會階層穩定已經很久了。隻有新興的IT行業,算是能冒出點頭。其他行業收入差距不明顯。少賺錢,少納稅,政府給的補貼還多,很適合不想太努力,混大流的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所以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心裡覺得很不平衡。努力和不努力完全不是選擇問題,而是無所謂的結局。唯一安慰的一點是不需要有年齡焦慮,40歲中年危機,在日本是不存在的,很多70歲也可以找到工作。   吃,中國人的嘴在東京可以吃遍世界。東京有世界各地的風味餐廳,還有各種米奇林星級餐廳,還有日本高級的和式料理。在東京你千萬別有我想吃點啥就吃點啥的想法,錢包真是受不了。一個日本小哥中彩票1億日元,3年就吃光了,就是想吃啥就吃啥的結果。估計隻有馬雲在東京敢說這樣的話。日本的高級食材真能驚掉你的下巴,充分向窮人證明,階層的差距。   穿,日本穿衣兩種人,明星基本都是奢侈品牌。普通人和公眾人物就會是日本本土的優衣庫。連皇室公主也是優衣庫出行。在日本穿衣絕對自由,奇裝異服街上隨處可見。喜歡的人,天天都是萬聖節。穿啥真是看自己喜歡,已經過了靠名牌來展示自己的時代。   醫院,日本醫院安靜得讓你害怕,我沒聽到過撕心裂肺哭喊聲。也沒有擁擠,港區的醫療資源很豐富,你想去大醫院,即使沒有轉診介紹信,隻需要多支付5000日元,就可以去看病。如果你不願意去醫院,對醫院先天恐懼,估計日本醫院能治好你。讓你覺得去醫院呆一天挺好,帶孩子看病有吃有玩也不苦惱。自己一個人看病也不害怕沒人照顧。   說到最後,我們當時進水的腦袋換了一種新的人生體驗。未來如何,不清楚。6年過去了,時間很快,這些隻是總結當下的一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