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今年沒有出去旅行,宅在家裡。下午4點多,在東京公寓裡,電視開始搖晃,樓板也在晃動,晃動持續了大約10幾分鐘,是到日本以來感受地震最長時間了。手機開始彈出各種消息,新年的問候已經結束了,國內親人朋友開始關心日本的地震情況。雅虎消息,不時的提醒當前的地震狀況,才得知地震中心在石川縣,接著就是海嘯預警,海浪高5米,讓人膽寒,一下就聯想到上次東海岸的311大地震,也不知道這次會有多少損失,有多少家庭將流離失所,有多少人喪失生命。 在日本呆久了,你會淡漠的看待生死問題。並不是我冷血無情,而是在日本看到各種死亡報道,有時會讓我想笑。每年吃年糕有1300多人噎死了,每年夏季因為熱中癥有1200多人熱死了,每年有2萬多人想不開自殺,地震在日本如家常便飯,311大地震海嘯死亡加失蹤1萬八千多人,還沒有日本每年想不開的人多。這次地震趕上新年,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在日本過新年,估計活著的人,此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人認為活著要精彩,要像櫻花綻放一樣絢麗。櫻花的花期很短,隻有4到10天,櫻花被尊為日本的國花。他們不在乎長短,重要是是否耀眼過。日本人主要信仰的神道教和佛教中,對人死後的定義是,人死隻是沒了肉身,靈魂是永生的,死亡對於他們而言又是一種新生。日本人不懼怕死亡,我們在文學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日本人很輕易的放棄生命。他們活著的時候會非常努力,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社會價值,死的時候也就無所謂了。 對比我們的文化,普通人的生死觀,“好死不如賴活著”,我們會努力求生,無論是如何卑微和逆境都要讓自己活下去。我們對死亡的理解是“人死如燈滅”,死亡對於我們無神論,無宗教信仰而言,死了一切都沒了,肉身才是我們活著的證明!我們也有豪言壯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是“輕如鴻毛還是,重如泰山!” 從中日文化對生死的不同看法,就明白了不同國度的人對自己生死的決定的原因。日本人生活中的不如意對比中國人那要少太多,讓他們自殺的那些事,再我們看來就是矯情。日本人的玻璃心要非常嚴重。 分享一下今天看日本傳統新年活動放鷹的感受。活動現場人山人海,那些不好的事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東京人依舊樂嗬。放鷹這個活動,在濱離宮每年正月都會有,因為疫情,中間停辦了3年,今年是疫情後第二次活動。日本在傳統節日裡,傳統文化宣傳會由專門的組織協會來做。放鷹也有專門的放鷹協會。這些傳統的東西,中國要比日本多得多,組織宣傳保護,民眾參與程度和熱度,我們要遜色一些。日本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是中國流出過去的,孩子幼稚園的時候就會學習茶道,花道,傳統節日文化,打年糕,放風箏,各種祭祀活動。到小學的時候,就會學習傳統樂器,太鼓,三味弦,觀摩相撲,空手道。我出生在小地方,沒有在大城市接受過教育,現在國內的教育如何,我不是太清楚。總而言之,日本對傳統文化保護從娃娃抓起。前些日子上海的萬聖節上了熱搜,其實日本的萬聖節要更加熱鬧,日本的年輕人在服飾上可以天天萬聖節。在文化輸入上,西方的節日在日本也是重頭戲。 日本被美國打服以後,日本更慕強。在跟觀眾互動階段,工作人員全場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白種人請上去體驗,小夥全程講英語。在港區的學校裡,集體合照的c位,也會是校長或老師跟一個金發白種的孩子占據。我們家讀幼兒園的時候,日本媽媽感到了危機,全班20人中,8個人都是外國人,並且都不講日語。pta活動,如果他們不用英語溝通,將很多活動無法進行。日本人在國際友好上,白種人是受到優待。日本女孩對金發碧眼白皮膚的喜好程度已經追逐已久。不但外部做好防曬,內服美白丸,染金發美瞳都是常見。追逐西方的腳步,把他們的審美作為第一。即使這樣,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依舊是他們的主要信仰。很多時候,不要被日本人的表麵迷惑,他們的學習力極強。吸取別人的精華,表麵功夫做到家,但是骨子裡還保留著自己的文化。
日本人的表象和骨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