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社會6年多,幼稚園3年,小學3年,因為世界發生了巨大變故,讓我之前的計劃改變了。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影響非常大。 我在日本社會積極社交是在疫情之前,因為原本隻打算在日本隻呆3年,就是孩子隻讀幼稚園,小學是打算回國的。我隻想拿到日本的永駐身份,為全家未來多條路,但是疫情改變了原來的計劃,隻能被迫選擇留下,所以孩子才會在日本讀小學。 很多想移民定居日本的人多數喜歡這個社會的保障製度,不會讓中產活得那麼心慌,一夜白頭。國內高額的醫療費用讓很多家庭返貧,這也是我們當時會激流勇退來日本的原因之一。一個癌癥患者,一個住重癥監護室,一個求爺爺告奶奶的找關係為了個住院床位,都會把你推到深淵。千萬不要認為,你出來了就到了天堂,社會都是人組成的,有人的地方,其實煩惱都是一樣的。差距在於國家製度的完善性,資源占用者的民族性。 還繼續講幼稚園時期跟形形色色日本人相處故事。日本幼兒教育也是有等級的,不但跟經濟能力相關,還與家庭教育觀念相關。 保育園,隻要夫妻雙方工作或者單親家庭無人照顧孩子都可以申請。日本保育園最長可以早上8點到晚上8點,孩子一日3餐都可以在保育園解決。日本多數老人是不會幫忙帶孩子,原因多種多樣。但是也有幫忙帶孩子的,我在港區是遇到的年輕的奶奶為了年輕夫妻更多自己時間也會幫忙照顧。很多中國家庭雙職工,家庭收入在東京絕對是排在前麵的,孩子去了保育園,之後出現的問題就多了,孩子隻會說日語,父母跟孩子關係非常冷淡,無論是大學留學還是工作去的日本社會,都沒有接受過日本基礎教育,對日本社會文化都沒有係統學習理解過。隨著保育園的孩子逐漸長大,在學校受教育,他從小就完全接受日本社會規則,跟你相處就是兩個陌生人。很多中國父母怪罪孩子冷血,且不想在0-6這個關鍵時期完全沒有安全情感建立,哪裡來感情。 再說幼稚園,日本幼稚園入學年齡最早是3周歲,有的是從4周歲開始。幼稚園也分公立和私立,私立裡有日本本土化特色教育,也有宗教寺廟的,也有國際化的。公立細分可以分國立和都立,日本教育資源爭搶程度也一樣非常激烈,頭部競爭也是白熱化。普通公立在同一地域住的人都可以選擇的,也有麵試測試。優質私立是要進過篩選考試嚴格麵試的。報名費5000日元起,考試費10000日元起,總而言之每年好的私立幼稚園在報名費和考試費上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日本隻要有考試就有培訓機構,想通過好的私立幼稚園的麵試和考試是要經過培訓的。除非你的孩子是混血金發碧眼,不用去培訓能有機會通過考試。日本社會就是如此,父母一方是歐美人還是很占便宜。亞洲人不具備任何優勢,隻會被刁難。 我在去日本之前讀了50多本有關日本社會和文化相關的書籍,在網上也看了一些帖子,總之就要做功課,來了雖然語言不通,但社會規則要了解。不然就成真傻子了!但是寫書的人和發表觀點的人都是片麵的,社會裡的事都要從社會本質和人性,國家屬性,自己去分析。 我們來東京的時候已經到了幼稚園報名的時候,所以選擇哪個上學就連著在哪住。日本嚴格意義講沒有學區房,但是地產商和中介硬是整出跟中國學區房一個概念。日本的學區就是按照去一個學校的距離來劃分的,以港區來說,你住這個區可以選擇這個區的任何一個公立學校,隻要你不怕麻煩,願意折騰。某一個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就會抽選,有兄弟姐妹已在本校就讀會被優先考慮。據了解不少中國人都集中到文京區的3s1k那幾個網上可查到優質公立學校裡。把日本老師都整鬱悶了,一個班級大半中國孩子還都不會講日語。我不評價中介的這些行為。我隻從地域和學校,家庭教育來說我的觀點。東京不同的區,地價不一樣,因此生活成本不一樣。要能在一個區域生活,收入是前提保證。家庭教育又決定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東京頭部競爭幼稚園第一步,因為日本孩子交往前期是父母決定,幼稚園就是孩子交往的第一個小圈子,日本人對外國人的信賴度是建立在穩定為基礎的,如果你沒事搬個家,換個區對孩子影響很大,因為日本社會人的情誼是從幼稚園和保育園開始的。如果你後期融入,還沒有興趣愛好,你就會非常孤單。不論是日本人還外國人。在港區同樣也有遭排擠的日本人,小圈子文化盛行。就如我們國內社會一樣,所以一切你從人性角度出發,什麼事都看得開了。 講幾個幼稚園時期的故事。 我們當時報名了一家私立幼稚園,有150多年歷史,帶有宗教性質。日本早期幼稚園的起源就是寺院對無人照看的孩子的照顧,逐漸演變成日本現代的幼兒教育。因為時間倉促,我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名,當看到麵試排號的時候就傻眼了。總共3歲班招幾十個人,幾千人報名,麵試分了3天進行。在等待麵試的時候,就會有些熱情的媽媽進行交談,認識了一個美國媽媽老公是日本人,她特別胖,所以留下印象,估計應該在100公斤左右。還認識了一個日本媽媽老公是美國人。認識他們也是因為她們能講英語,我的日語水平當時就是打招呼自我介紹水平。我們當時麵試的時候被問道一個特別的問題:“你家孩子是否打人?”我兒子小時候長得比較高,在幼稚園算是在前麵的,我老公當時的日語也就剛過2級也不是很好,如果是講中文,估計不會難倒他,他的答案是轉圈講的,孩子很友好,很合群舉例初到日本旅行在公園裡就能跟小朋友自我介紹,認識新朋友。因為我們沒有經過係統培訓,被刷下很正常。當時孩子進到麵試房間,看著那幾個麵試老頭,凳子都不坐就要跑,非常反常。好不容易安撫才坐下。這第一印象肯定就不好。在公立幼稚園報名之前,私立幼稚園就會出結果,所以我們拿到那封被拒絕的信就開始報名公立幼稚園。也是一個130多年歷史的幼稚園,公立幼稚園麵試相對舒服的多,舒服到覺得混亂,之前私立麵試的壓抑緊張情緒一掃而光。園長沒有任何刁難我們的問題,而是問我們有什麼擔心的?而是勸慰我不會日語沒關係,孩子不會日語也沒關係,孩子很安穩的坐在凳子上,然後跟輔導員做了一些體能和智力測試,很開心的回來了。私立和公立的差距就是如此之大,私立你是送錢求人家,公立你是不花錢的大爺。為什麼會提到私立麵試認識的兩個媽媽,雖然幼稚園沒在一起,緣分是小學又相遇了。他們因為孩子是混血兒的金發碧眼長相都進到那所私立幼稚園,但是在小學的入學典禮上,我們重逢。那個美國媽媽家的孩子和我兒子會一起玩,夏天一起約了幾次遊泳。 人生有時沒必要糾結,兜兜轉轉的終點都一樣。 我們報名的公立幼稚園由於人數眾多,麵試通過,我們抽中的排位是補位1號,因為可能會有選中不去的人,如果不能補位進入的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就會安排到其他的公立幼稚園。很幸運是,通知我們前麵有一對雙胞胎轉到其他區了,我們補位成功。日本的幼稚園很麻煩,大大小小的包都要準備一大堆,但是沒關係服務型社會,準備好錢,在電商網站上,商店裡都能買到。全部都是套餐,跟國內一樣。因為在國內我一直想自己經營一家幼兒園,因此對日本幼稚園非常認真的考察。其中對日本幼兒教育的好感度來自於我老公的一個朋友。他以前在日本工作後來因為日語好直接空降回來做了我老公的領導。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那時候我們已經不在一家公司一個城市,我們在嘉興。他在兒子上小學之前要帶著他自駕,開著一個長城哈佛,從大連一路走,目的地是XJ,他的故鄉。他走的城市多數是有朋友在,也為了友人相聚,我們就是他的一站。晚上開車到我們家,他車上很多東西,換我們車帶他們一起去吃飯。我們車後座的墊子不是一體的,他們父子倆坐後麵。父親先下車,小孩後下車,小孩自己主動整理好車座的墊子,才下來。這一舉動震驚了我。5歲的一個男孩,他爸爸會講他的一個笑話就是,牛是吃草動物,老虎是食肉動物,你是什麼動物,他的回答是吃奶動物。因為父親在日本工作,他在日本上的幼稚園,這是我對日本幼兒教育留下的第一個回國孩子的行為印象。當我在決定是否來日本的時候,幼兒教育是對我有吸引力,無論我們怎麼貶低日本人,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在世界上認可度是亞洲人種中最高的。 很多東西讓你做了一個看似腦袋進水的決定。
幼兒教育(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