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唐皇室單方麵宣布和老子李耳有血緣關係後,道教成了唐朝的國教。 雖然李唐皇帝們乾的事和老子的治國主張毫不相乾,而且身為皇帝,他們都是儒釋道多元發展,但道教在唐一朝到底是昌隆繁盛起來了。 大明宮內就有不少道觀,不過李隆基接受他耶耶禪位之後不太喜歡住在大明宮,他覺得自己的潛邸有龍興之氣,就把兄弟幾個都遷了出去,兩坊一並,改造擴建為興慶宮。 從此興慶宮取代大明宮成為唐朝新的權力中心以及李隆基日後和某名妃的愛巢。 開元初年,有天李隆基閑的沒事乾,聽聞一個名叫羅公遠的道士會隱形術,就把他召進宮來,誠懇求教。 羅公遠也是個奇人,他教是教的,但隻教一半,李隆基隱形時總有一兩樣身上的衣飾不能隱形,李隆基感到奇怪,就問他緣由。 羅公遠說皇帝啊,你要是真學會了這隱身之法,就會隨便進出百姓之家亂玩,荒廢國事雲雲。 李隆基一聽,氣得暴跳如雷,當場開始噴臟話。 但是羅公遠表示自己不在乎,他還跑進大殿柱子裡麵,開始痛陳皇帝的過失。 李隆基揍又揍不到,還要一直聽羅公遠懟自己,氣得五臟六腑亂顫,就命人劈柱子。 羅術士見狀藏進玉礎裡繼續逼逼,李隆基讓人把玉礎砸了,但是砸碎的玉礎裡麵每一段都有個小型的羅公遠。 皇帝嚇了一跳,可能犯了密集恐懼癥,也不折騰了,當場和羅公遠道歉。 羅公遠聽完後也不說我原諒你之類的套話,直接玩失蹤,把皇帝和一乾侍從晾在大殿裡麵麵相覷。 看到這種奇行怪舉,李隆基想起年初在期集院裡發生的“沸水煮鬼”的怪事。 這種怪聞原本傳不到皇帝耳中,是巡邏的金吾衛向上奏報了此事,說晚上在認真履行巡邏責任的時候,聽聞這期新科進士租的院落裡有怪事發生。 據當時的目擊證人坊正說,有幾個進士把一個發狂癲,滿臉紅點的男人扔進了煮肉的大鍋裡,旁人去救,他們就攔著,而且嚷嚷說那人是鬼,需要執行烹刑。 說來也怪,原本那鍋清水,明澈澈的,人丟進去煮了沒幾分鐘就稠的和米漿似的。 坊正見事情越鬧越大,怕驚動臨近的禮部侍郎,就趕緊派人去武侯鋪找金吾衛幫忙。 金吾衛一聽,聖人治下還有這種怪事?就提著刀趕來了。 幾個進士哪是金吾衛的對手,沒幾下就被放倒捆牢,再恭敬抬進內屋,並讓坊正派人專門看管。 隨後他們把這事上報了,但是金吾衛的翊府中郎將認為這純屬無稽之談,可能是那些新科進士酒喝多了,玩得太花。 而且這種怪事,你讓我往哪報,刑部?大理寺?還是找皇帝麵陳,雖然道觀佛寺看起來專業最對口,但他們沒有刑訊司法權啊。 第二天一早,冬冬鼓響了幾百下,坊正問那幾個進士還記得昨天煮人的壯舉嗎? 犯罪嫌疑人們顯然集體失憶,他們隻知道昨天吟詩作對很開心,而且那個被煮的進士也說記不得了。 坊正心裡苦,要不是他拚死救人,幾個時辰下來,你都要被熬成一鍋老湯了,撒點蔥花就可以搭門口的胡餅了。 後來李隆基想去找老大李憲下棋,金吾衛的中郎將怕皇帝瞎跑出事,就硬著頭皮把這事奏了上去。 李隆基一聽,當場也說這純屬無稽之談,但是嘴上說不相信,心裡卻留了底,今天又被羅公遠這麼一嚇,頓時就憂慮起來。 身為皇帝,不光人世要治,非人之道也要握於掌中,否則那些奇術怪法,妖鬼魍魎禍亂人間,萬一搞起巫蠱之禍,厭勝之法…… 聽說自己親媽和老爹李旦的正室就是被人誣告向武則天行厭勝之術,在如花似玉的年紀被迫一命嗚呼了。 想到這,李隆基不免傷感往昔。 對此人倫慘事,當時李旦的態度是忍,強忍,還命令兒子們都裝作無事人一樣,畢竟麵對的是武則天,一個不小心,她可不管你是不是親兒子,親孫子。 想想李重潤和永泰郡主的淒慘死狀,僅僅因為二張的譖言,武則天就把兩個親孫輩杖殺了。 而且那時永泰郡主還懷有身孕…… 李隆基越想越心驚,覺得是時候要和泰山府君合作辦公。 由於鬼神之事向來縹緲,必須要由絕對心腹之人操辦才能放心,李隆基第一時間想的就是自己的親兄弟。 寧申二王就不提了,他們是兄長,在退讓帝位這方麵很照顧自己,不能把他們當作臣子使喚。 四弟李範和自己關係很鐵,飽讀各類雜書,為人沉穩寬容,師從裴旻,武力值也是杠杠的,關鍵是他特別不喜政事。 當年自己祖母把李唐皇室屠的就剩幾根獨苗,麵對身邊群狼環伺的處境,稍有不慎就可能人頭落地,還被武氏子弟欺淩打壓,過得狗都不如。 為了活命,有次給武皇過生日,兄弟兩個因為舞蹈天分高,被迫入選然後賣力表演,李隆基記得當時四弟跳的是《蘭陵王》,跳前還得扯著嗓子大喊: “神皇萬歲,祝神皇子孫多多!” 在這種高壓環境下,為了活得久點,他們幾個兄弟很小就學會韜光養晦,抱團取暖,對政治一概不聞。 自那時起李範便養成了閑雲野鶴的性子,讓人找不到一絲錯處。 而他溫和的性情能把姑姑太平公主騙了。 誅殺韋後之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不對盤,想換太子,她想到的人選之一就是看起來很溫順的李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隻是她沒想到,李範麵對姑姑的一通誘惑,不置可否,一副沒主見,很好拿捏的模樣,先穩住了親姑姑。 然後當晚就去找阿兄告發。 李隆基說事已至此,動手吧。 當過左羽林衛大將軍的李範立即響應,帶兵跟在李隆基身邊,在玄武門沖進沖出,一路砍瓜切菜,把親姑姑及其黨羽全揚了。 除此之外,兄弟兩個還經常在一起談論文章辭賦,真的是李唐皇室中罕有的兄友弟恭的典範。 有了合適的人選,李隆基就盤算起來。 他想過幾日讓高力士把岐王請進宮,共同商議籌辦鎮詭司的事。 隔天,李隆基坐在偏殿打算練習會羯鼓,抬頭看見一瘸一拐來見自己的宰相姚崇。 李隆基見姚崇腿腳不便,關懷老臣,就問了一句。 沒想到,這一問問出毛病了,姚崇趁機打小報告,說宰相張說偷偷出入岐王府。 李隆基眉頭一皺,看得姚崇心驚膽戰。 為了讓李唐的政變表演別那麼頻繁,李隆基下詔嚴禁諸王與朝臣相交。 張說身為紫薇令(中書令),竟然偷偷進皇帝親弟弟的府邸,這事可不小,弄不好還是一場政治風波。 李隆基心裡明鏡似的,知道張說和姚崇之間恨如仇讎,巴不得對方立刻滾出長安。 因此他先是露出驚訝之色,接著嚴肅地表示自己會處理,最後暗喜可以立刻正大光明召岐王入大同殿談話。 至於張說,這個開元明相,算是撞槍口上了,皇帝稍後會命人帶他去尚書省接受審問。